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17 10:59:24井钦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穴位

井钦源

(莒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日照 276500)

胃轻瘫也称胃麻痹或胃潴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一般认为,糖尿病导致的胃肠道神经病变等非梗阻因素是诱发胃轻瘫的主要原因,患者多以胃肠动力降低为主要临床特征, 并出现早饱、恶心、呕吐、反酸、腹胀、胃脘痞闷、便秘、腹泻、体重降低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同时,胃轻瘫又会对血糖形成负反馈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剧烈的血糖波动等症状[2]。 既往,临床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疗法及营养疗法, 但效果欠佳。针刺和穴位贴敷治疗均属于中医的特色疗法,具有患者痛苦小、接受度高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且其疗效也得到了验证。。 基于此,该文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分析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3.65±5.2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52±2.01)年;平均空腹血糖(8.81±1.27)mmol/L。 对照组患者中,男19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4.10±5.58)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57±2.32)年;平均空腹血糖(8.67±1.34)mmol/L。 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超过7.0 mmol/L,餐后2 h血糖值超过11.1 mmol/L,同时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3年;(2)患者有典型的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3)经生化、胃镜检查未见患者存在肝功能损伤、胃黏膜损伤、幽门梗阻等情况;(4)经X 线检查见患者餐后4 h 仍有不透X 线标志物存留;(5) 患者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3]。

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施针或贴敷部位存在皮肤破溃或感染的患者;(3) 合并胃肠道梗阻的患者;(4)血糖控制不佳、存在酮症酸中毒的患者;(5)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6)有针刺或贴敷禁忌证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7)近期使用过钙离子拮抗剂、胆碱能拮抗剂、镇静剂、抑酸剂、促胃动力药物、止吐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根据病情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莫沙必利片(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Co.,Ltd.,国药准字J20140149,规格:5 mg/片)治疗,1 片/次,3 次/d,连续用药4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针刺疗法:取内关、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使用30 号毫针刺入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并行提插捻转至患者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6 次/周,以1周为1 个疗程。穴位贴敷疗法:取穴胃俞、脾俞、胰俞、天枢,将茯苓、苍术、黄芪、黄芩、厚朴等药物的中药配方颗粒等比例与甘油、食醋混合调脂成膏状物,并涂抹在无纺布上,固定在相应的穴位,每天贴敷6 h,每周6 次,以1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pr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轻瘫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餐后早饱、嗳气反酸、上腹疼痛,按照其严重程度分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1分、2分、3分、4分[4]。 (3)记录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经钡餐造影显示患者吞钡6 h 后胃内未见钡条残留的现象记为显效;患者的主要症状显著减轻,经钡餐造影显示患者吞钡6 h 后胃内钡条残留量不足50%的现象记为有效; 患者治疗后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经钡餐造影显示患者吞钡6 h 后胃内钡条残留量超过50%的现象记为无效[5]。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 h PBG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BG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FPG、2 h PBG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组别8.81±1.278.67±1.340.5020.6886.11±0.676.98±0.725.7420.00018.28±2.7818.56±2.910.4310.8029.11±1.0211.45±1.578.3920.000 FPG治疗前 治疗后2 h PBG治疗前 治疗后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餐后早饱、嗳气反酸、上腹疼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s),h]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s),h]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组别7.11±1.257.20±1.330.1560.7334.52±0.765.22±1.105.2950.003治疗前 治疗后

2.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组别3.67±0.023.64±0.121.5600.1231.23±0.221.89±0.345.9870.0003.75±0.093.72±0.061.7540.0831.11±0.101.92±0.356.7320.0003.81±0.0033.84±0.081.4800.1431.30±0.211.83±0.256.0020.0003.77±0.133.75±0.180.5700.5701.04±0.221.86±0.456.1540.000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早饱治疗前 治疗后嗳气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上腹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为持续高血糖诱发胃肠微循环障碍, 并导致机体内的自主神经敏感度降低,进而导致胃排空障碍[6]。病程越长的糖尿病患者出现消化道动力异常的几率也越高。 同时,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伴随进食不规律、胃排空延迟以及营养吸收推后的情况,这会对患者血糖浓度的变化造成较大影响,出现血糖浓度延后上升、血糖大幅波动、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患者甚至可能因此而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并发症,使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

西医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该文对照组使用的莫沙必利就是临床常用的消化道促动力剂,作为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 莫沙必利可以发挥调节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进而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道症状改善,且其不会对患者的胃酸分泌造成影响[8]。从治疗结果来看,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中医症候积分、胃排空时间均得到改善, 但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0%,效果相对来说不是十分理想。

中医将糖尿病胃轻瘫纳入到“胃缓”“痞满”的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消渴日久, 导致机体正气不足、脾气亏虚、气机阻滞、脾失健运、通降无力,治疗当以健脾理气、和胃通降为主。 该文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内关有降逆和胃、止呕的效果;针刺气海有益气导滞的效果;针刺中脘有调中和胃、疏通气机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可培脾胃、调气血,促进气血生化;针刺三阴交可以健脾益气养阴,增强胃部蠕动。穴位贴敷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中,黄芪、苍术、茯苓能够健脾燥湿益气,厚朴能够理气消胀,共奏健脾理气的功效,贴敷于相应穴位,可以达到药穴同疗、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抗御病邪的作用。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无论是症状还是血糖的改善情况, 观察组均明显更好, 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00%,而且针刺与穴位贴敷都属于中医外治方法,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海洋世界(2017年1期)2017-02-13 08:31:53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