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洁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山东平原 253100)
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指持续存在的心室泵血或充盈能力低下状态, 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现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液潴留、乏力、呼吸困难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发心肌重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改善患者左室收缩质量,改善其心脏功能。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是左束支主干、前后分支阻滞的总称,合并完全性LBBB 的患者具有心脏不同步收缩的特点,对评估患者左室收缩状态具有积极意义[2]。研究数据表面,传统心电图诊断出的LBBB 中约有2/3 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ru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t-LBBB), 存在此种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可能会在治疗中表现出良好应答效果[3]。 为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 例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分析t-LBBB 与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结果的相关性。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2 例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经规范化治疗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 或无需卧床的Ⅳ级; 体表12 导联心电图QRS 波群宽度≥120 ms; 观察组在上述标准基础上,还需满足:V1、V2 导联QRS 波呈现rS 波或QS 波,aVL 导联及r 波<0.1 mV;QRS 波时限中女性、男性分别≥130 ms、140 ms;V1、V2、V5、V6、Ⅰ、aVL 导联中≥2 个导联存在QRS 波切迹或顿挫。 排除标准:经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病情无改善;预计生存期限<12 个月;术后失访。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35 例,非t-LBBB(nt-LBBB)]、观察组(57 例,t-LBBB)。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43~79 岁,平均(62.01±3.29)岁;病程1~11年,平均(4.29±0.96)年。观察组中男性31 例,女性26 例;年龄45~76 岁,平均(61.33±4.21)岁;病程1~9年,平均(4.23±1.00)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取平卧位,1%利多卡因(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89,规格:50 g:1.2 g)局部麻醉;以左侧锁骨下静脉为穿刺点,将导丝置入患者右心房及下腔静脉;沿导丝行走方向,在左侧锁骨中点偏下做横向切口,逐层分离做皮下囊袋。 在心脏静脉引导系统下实施冠状静脉窦逆向造影,取左室电极靶静脉为起搏阈值测试点, 未出现膈肌刺激且起搏阈值<3.5 V 时,将起搏导线穿至心脏静脉侧支后,送入右心室、右心房,测试起搏情况,结果满意后连接导线与脉冲发生器,将其埋入皮下囊袋后缝合。 术后7 d 检查患者治疗情况,并在超声心动图辅助下完成起搏器调试。 术后持续随访1年。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术后1年)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包括NYHA 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QRS 波宽。 (2)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率, 应答标准为:NYHA分级改善1 级,或LVEF 增加≥5%。(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LBBB 与患者治疗结局间的相关性。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性别、应答率等)用[n(%)]表示,计量资料(年龄、各项心功能指标等)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Spearman 完成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YHA、LVEDd、LVEF、QRS波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NYHA、LVEDd 及QRS 波宽水平较对照组低,LVEF 水平较对照组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治疗前末次随访时时间对照组(n=35)观察组(n=57)t 值P 值对照组(n=35)观察组(n=57)t 值P 值组别3.01±0.503.00±0.480.0950.9242.13±0.411.65±0.425.3700.000 NYHA(级)71.45±10.9670.38±8.820.5150.60863.63±7.5859.30±6.252.9730.004 LVEDd(mm)27.89±4.0028.37±3.970.5610.57644.38±6.9752.46±7.105.3360.000168.97±20.36171.12±19.430.5060.614129.95±11.24122.23±10.763.2850.001 LVEF(%) QRS 波宽(ms)
观察组手术应答率为94.74%,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情况[n(%)]
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t-LBBB 与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呈正相关(r=0.758,P<0.05)。
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慢性心脏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降脂、抗凝等为该病的常规治疗[5]。在此基础上,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通过纠正患者心室收缩节律性,改善其心室泵血质量,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是反应患者心脏运动状态、评估其心肌细胞病理状态重要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等特点[6]。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由心脏器质性病变引发,可导致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紊乱。经典的t-LBBB 心电图中,QRS 波群时限≥120 ms,并伴有V5、V6 导联QRS 群R 波宽大伴切迹,V1 导联的QRS 波群出现QS 波形或出现rS 型, 同时存在ST-T 短改变。
随着临床对心电图与心脏运动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逐,发现部分患者的间隔激动时间处于正常范围内,左室时间正常或少延长,提示传统定义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具有一定局限性。 当室间隔、左室后外壁厚度增加,左心室内膜面积增大,均会引发QRS 波群时限延长情况, 因此在左束支传导功能完全丧失时,QRS 波群时限应该为140~150 ms。 而存在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室间隔传导途径为室间隔下部向左侧传导,所产生的的除极向量为从右向左,在右室游离壁除极时,两个方向向量相互作用、抵消,V1、V2 等导联处QRS 波群起始部位应该并不会出现r波,或r 波较小,在左束支传导残余时,r 波振幅会相应增加[7]。
该研究以t-LBBB、nt-LBBB 心电图特征为分组标准, 研究结果显示,t-LBBB、nt-LBBB 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 其手术应答率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 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t-LBBB 与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呈正相关(r=0.758,P<0.05)。考虑原因为,存在t-LBBB 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其心电图特征变化排除了左心室肥厚、 左前分支阻滞相关心电图特征,更符合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本质特征,因此患者在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 左室收缩不同步现象得以改善,治疗后患者手术应答率显著提升;而nt-LBBB 患者心电图显示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左心室肥厚等多种特征相关,因此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后, 尽管可取得一定效果, 但与t-LBBB 患者相比,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8]。
综上所述,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时,存在t-LBBB 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可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