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霞,何博生,梁桢华,李文婷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州深圳 518105)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分型之一,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即可缓解, 但仍有部分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症状,需立即就医,否则将威胁其生命安全。氯吡格雷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冠心病。但单一用药时效果不理想[2]。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3],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基于此,该文选取2020年2—12月该院收治的6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6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 例。 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7~83 岁,平均年龄(64.39±9.12)岁;病程8 个月~6年,平均病程(3.28±1.13)年。研究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5~82 岁,平均年龄(64.31±8.33)岁;病程10 个月~5年,平均病程(3.24±0.95)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纳入标准:①满足WHO 制定的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心肌缺血;③对该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④有胸部发闷、疼痛或紧缩感等心绞痛典型发作症状;⑤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③合并精神或认知障碍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两组均进行阿司匹林治疗,调节血压、血脂,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以及β 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Dr.Reddy's Laboratories Limited,注册证号H20180074,规格:75 mg/片)口服,每次1 片,每天1 次。 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88,规格:35 mg/片)口服,每次1 片,每天2 次;氯吡格雷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均治疗4周。
(1)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ST 段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且ST 段恢复正常评为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为50%~80%, 且ST 段改善评为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ST 段未改善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炎性因子: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比浊法检测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
(3)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4]对两组生活质量展开评估,该量表包括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满意程度5 大项,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血清PTX3、IL-6、hs-CRP 水平及SAQ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 两组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的血清PTX3、IL-6、hs-CRP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组别1.78±0.521.89±0.580.7730.4431.41±0.46*1.10±0.42*2.7260.00885.24±5.6684.79±5.370.3160.75352.36±6.53*38.54±5.03*9.1830.0009.67±1.629.41±1.550.6350.5286.27±1.59*4.14±1.21*5.8390.000 PTX-3(μg/mL)治疗前 治疗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SAQ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SAQ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Q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Q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30.12±9.7329.28±8.620.3540.72563.70±13.53*81.25±12.10*5.2960.00065.33±11.2063.12±10.370.7930.43171.58±12.82*79.33±9.21*2.6890.00963.03±12.7161.09±11.770.6130.54272.42±10.90*83.29±12.15*3.6480.00070.12±10.2668.33±11.290.6430.52377.20±12.14*91.10±8.25*5.1870.000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62.10±12.1561.03±10.840.3600.72078.33±14.25*90.10±9.37*3.7800.000组别 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前 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疾病认知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满意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前 治疗后
冠心病主要是因冠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是坏死而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均逐渐上升,且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5]。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个分型,心绞痛的发作常因患者情绪剧烈波动或剧烈运动,造成心肌耗氧量明显超过心肌供氧量,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无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并传至神经末梢, 引起胸部压榨性疼痛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创伤性,且术后并发症多、风险高,因此,临床常会采用内科药物来治疗该病。 但临床上相关药物种类繁多,采取何种用药方案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该研究将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并与单用氯吡格雷做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更高; 治疗后, 研究组的各项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沈琳等研究[6]发现:将氯吡格雷与曲美他嗪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PTX3 水平,与该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氯吡格雷属于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不仅可选择性地抑制ADP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 同时还可有效抑制ADP 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 复合物活化, 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7]。 曲美他嗪属于一种哌嗪类衍生物,其不仅可有效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提高冠脉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 还能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能量的消耗,进而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状态[8]。 曲美他嗪还可维持心肌细胞中腺苷三磷酸水平的稳定性, 进而确保离子泵正常运行,有效稳定细胞内环境,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另外,曲美他嗪可被机体快速吸收,并长时间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态[9-10]。 两种药物联用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较单用氯吡格雷效果更佳。
临床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PTX3 作为对炎症刺激反应敏感的一种物质,主要因致炎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可有效反映机体炎症的严重程度。IL-6 可以刺激巨噬细胞,促进PTX3 的分泌。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hs-CRP 是对心绞痛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也是心绞痛的预后指标。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的血清PTX3、IL-6、hs-CRP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程度,有利于身体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