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解构:中国动画电影文本中的人物美学构式
——以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中心

2021-03-17 03:26颜维康YanWeiKangYanLiang
电影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九尾姜子牙解构

颜维康 颜 亮/Yan Wei Kang Yan Liang

和许多传统古典名著一样,《封神演义》著作在历史神话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其中姜子牙这一核心人物形象代表的是传统民族“符号”在历史长河中的广泛流传。以此为基础,动画电影《姜子牙》以封神大战结束为背景和依托,对文本中姜子牙、申公豹、九尾妖狐等人物情感、形象和遭遇进行重新解构与塑造,改变了传统文本中神、人、妖三界原有的秩序设定,形成至善至上和众生,再无流离失所的叙事情节。众生,再无谎言愚弄的情感表达;天下,再无不公的全新世界观秩序。《姜子牙》的上映,不论是观众口碑,还是票房影响力都在中国动漫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位。获得观众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姜子牙》立足古典创新和现代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和东方文化内涵的创作理念完美融合,其对市场规律发展的透析与贴合,在当前中国动漫民族化面临的困境中,为我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借鉴范式。

一、叙事与故事:动画人物的形象解构与重塑

在以往的经典文本和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形态都是遵循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形态。《姜子牙》电影人物的创作是在原有传统经典文学文本框架下,对人物进行全新的解构与重塑,从而让人物具有新的生命与形象。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律背景下,传统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但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在传统文本基础上增添了中国特色“符号”并进行全新的人物情节解构与塑造,其不仅更加符合现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也符合新时代语境的市场规律。其独特的解构方式在中国动画民族化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实践性。

(一)解构主义

“解构,是德里达创造的哲学之简明称谓。在‘结构’之前加上一个否定式前缀‘de’,意思是‘反对结构’或者‘解除结构’,这清楚地表明了‘解构’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反转关系,又暗示着所谓‘解构’就是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反思批评从而质疑和颠覆西方形而上学及其文化传统。”“解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法”,而是将特定的思维从固定的脉络中分离出来,摆脱传统的逻辑和严格的美学理论制约,使自由、思考、讽刺具体化,从而实现“再造”。《姜子牙》电影以经典原作意蕴为内涵,以编剧独特思维角度为依托,以时代文化为建构,实现文学文本的现代影视创新。《姜子牙》导演程腾、李炜在原有文学基础上从形态、情感、价值等方面对姜子牙、申公豹、九尾妖狐等角色进行解构与重塑,从而展现出自己“至善之心,众生平等”的创作理念。全新的人物特点在电影文本中具有侧面衬托、个性鲜明、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作用。此外,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个性鲜明的形象建构也是电影文本创作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在《姜子牙》电影中,姜子牙和申公豹正义、至善是“红花”,元始天尊、九尾妖狐斩断至善、凶残是“绿叶”,元始天尊、九尾妖狐借以“绿叶”衬托姜子牙和申公豹正义、至善形象,来体现“众生,再无流离失所;众生,再无谎言愚弄天下;众生,再无不公”的创作理念。而在次要人物中,将生命注入原来单调的故事情节中,强调自己角色特点,表达想法和情感寄托,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这也是《姜子牙》人物形象解构与重塑后更加符合现代中国动漫人物形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动画人物解构与重塑——姜子牙

姜子牙最初是以历史人物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古稀之时,渭水垂钓遇文王,封为 ‘太师’。由于周文王称 ‘自吾先君太公’认为有圣人助周而兴, 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而叹曰: ‘子真是邪? 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 ‘太公望’。”此时姜子牙遇到周文王已是古稀之年,从而突出姜子牙的大器晚成。而在《古神话选释》中姜子牙强化了“帝师”的形象。“河伯名为冯夷,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 ‘天阴乃远来。’武王曰: ‘何以告之?’皆曰: ‘天伐殷立周, 谨来受命,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古神话选释》中姜子牙驱使神仙为己所有,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虽然是民间神话故事,但也说明了姜子牙具有的“帝师”形象。《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则是正义的使者,化身正道,以姜子牙为故事主线,其率领诸神扶周灭商,结束纣王残暴统治,剿灭为害人间的妖妃妲己,天下太平,众神则以封神。而电影《姜子牙》中的姜子牙通过电影剧本的再构建其不再是古稀之年的姜子牙,而是在动画电影形象中重新解构塑造后的姜子牙。以年轻的昆仑山大弟子身份为呈现,以狐妖大战之后为背景,在斩杀九尾妖狐中突发“杀一人而救苍生,还是救一人而救苍生”的矛盾观念,最终强化了“公平”而弱化了“天道”。此时,姜子牙不再是万人敬仰的大神仙,失去神力而趋于平凡,以“罪人”的身份来到北海来沉淀自己内心的“心魔”。对姜子牙神话英雄以及故事情节的全新架构,极大打破了传统常规中的神仙人物形象,把他重新塑造为一位失去神力的昔日功臣。他有善良、众生平等的信念,同时也有犹豫不决和踌躇迷茫,最终审视内心“心魔”作乱,开始踏上寻找自我的“信念”历程,完成自我救赎以及众生救赎,从而彰显当代 “人生平等”的情感观念。但是他毕竟是姜子牙,他骨子里有着众生平等的信念,是可以拯救苍生的大神仙,正如电影台词所言:“愿众生,再无流离失所;愿众生,再无谎言愚弄;愿天下,再无不公。”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物形象重构使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从其自身而言,更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三)动画人物解构与重塑——其他人物形象

1.《姜子牙》中申公豹形象

《封神演义》中申公豹共出现22回,7回暗写,15回明写。《封神演义》中的申公豹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甚至恩将仇报,善恶不分之人。他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反派角色,自己修行千年,道行高深,而姜子牙修行40年便得到“封神”的使命,这使其心怀嫉妒,在路上处处阻挠姜子牙的“封神”使命。商周两朝之间的斗争中,与天道正义的姜子牙相比,心胸狭隘的申公豹不过是体现出人性丑恶的反派,同时他也是“封神”大业中一颗可悲的棋子。与传统大众眼中心怀妒忌、善恶不分的恶人申公豹相比,影片《姜子牙》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打破原有形象特点,对申公豹的形象进行善良正直化,电影中的申公豹是一个敢为了师哥姜子牙放弃昆仑山,甘愿陪着失去神力的姜子牙在北海荒地一待10年之久的忠义形象,此时的申公豹是一个敢作敢为、重情重义、具有反抗精神的人,是一个一直追随着姜子牙追寻正道的小师弟,虽然也曾怀疑师哥姜子牙看到的是内心九尾妖狐“心魔”,但当知道不是“心魔”幻想时,奋不顾身冲向妖狐保护小九和姜子牙从而甘愿牺牲自己,体现出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气魄,这与《封神演义》中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甚至恩将仇报,善恶不分的申公豹形成了鲜明对比。

解构人物形象对比

2.《姜子牙》中四不相形象

《封神演义》中的神兽坐骑,本是道教圣人元始天尊之骑,后赠给门下弟子姜子牙伐纣所用,其岁数是姜子牙的师兄辈。武王伐纣时期,元始天尊令四不相为姜子牙的坐骑,一是助西周大军抵御各方珍奇异兽,二是暗中保护姜子牙。而在影片《姜子牙》中通过对四不相解构创造,四不相成为一个萌宠的形象,使大众对四不相高大威猛、珍奇异兽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在电影中四不相一直是古灵精怪的形象呈现给观众,从需要哄睡、吃穷主人到吃醋示威,和姜子牙有深深的羁绊,其更是自愿放弃神力,跟随姜子牙被贬下凡,十年如一日地守候在旁,只有在危难时刻化身威风的上古神兽保护姜子牙。电影中四不相形象的再创造,以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为依托,同时加入了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萌宠外形,构造后的四不相不仅让影片更具戏剧化,同时也推动了影片的市场化接受程度。

3.《姜子牙》中苏妲己、小九的形象

《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是妖狐的化身,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女,自带风情万种魅惑纣王使得商朝所有的忠义之臣都为其所害,是商朝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影片中通过对苏妲己的解构创造,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小九,小九是一位本该嫁给纣王的女子,因为一把宿命锁让她的命运和九尾妖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九尾妖狐的一缕元神。小九虽然是狐族的一员,但是她与妖艳妩媚众生的妖狐不同,其看似勇敢倔强,内心仍渴望温暖。在寻找阿父过程中,她从起初拒人于千里之外,到逐渐学会接受爱、付出爱,她的身上呈现了“一个女孩的蜕变成长”。小九形象的塑造,不仅从外形同时也在内心彻底重构了苏妲己这一角色形象,这与《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姜子牙》中元始天尊、九尾妖狐的形象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率领诸神扶周灭商,结束纣王残暴统治,剿灭为害人间的妖妃妲己,天下太平众神则以封神。可见元始天尊是一位主持天界、受众神敬仰爱戴的众神之首,是正义的化身。九尾妖狐在上古神话中就已作为九尾狐的形象出现,目前已知最早的传说乃是禹娶涂山女的神话。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也提出过九尾妖狐。《封神演义》中苏妲己就是九尾妖狐的化身,是邪恶的代名词。而在《姜子牙》影片中打破了传统经典中“神仙不可能犯错,神仙不可能骗人,九尾妖狐是邪恶的代表”的固定模式,对元始天尊和九尾妖狐进行了外观和内心的双重解构创造。电影中元始天尊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众人面前,不再是无所不能、不会犯错的仙界之首。心怀悲悯,方见苍生的姜子牙本有至善之心,但元始天尊名为护佑苍生却要姜子牙斩断善,只囿于眼前一人,舍一人而救苍生。九尾妖狐也有全新的形象,九尾妖狐不仅没有传说中的妖艳妩媚、风情万种而是以丑陋、凶残、憎恶的形象出现。虽然九尾妖狐凶残、憎恶,但在解救其千万的狐子狐孙时展现出柔情一面。电影通过对元始天尊和九尾妖狐形象的塑造,体现出善基本无过,心怀悲悯,方见苍生的辩证意识。这样的塑造使人物形象立体多维,也就是打破传统中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与概念化等极端倾向,真正看到人性的复杂,也就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饱满性与复杂化,之于观影者来说,其于内心中更具意蕴和反思效果。

二、凝塑与生成:《姜子牙》动画中的中国美学风格

任何动画电影,无论主题和风格是什么,都具有“美”。这种“美”不仅在人物、台词、画面美感上体现出,也有在场景、空间中体现。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形成,从二维平面图像到三维立体图像,再到动漫电影制作上都有着重大体现,其在“美”的呈现上也有巨大提升。《姜子牙》电影不仅从人物到场景都有精良制作,而这种精良制作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表现上,就会经常超越传统的美学叙述,展现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全新形象。在美学和传统文化融合下,让中国动画电影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在美学表现上,让中国动画以民族为根本,体现代表中国民族化的美学表现形式。这种融合不仅让中国动画电影具有美学观念传播效应,更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风格。

(一)电影美学风格

“罗兰·巴尔特论述了‘直接意指系统和含蓄意指系统的关系’。麦茨提出‘电影研究只有达到含蓄意指层次才是达到了美学层次。他把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理解为电影的被再现的叙事意境和被表现的美学意境。’”电影和电视艺术中的电影美学,主要是为了传达创作人的想法而使用多样的表现手法。这种美学的大部分内容都不依赖于电影和电视的情节和线条,而把大部分的人物表现在情节上。它的图形成像具有一定表达“美”的表现效果。在电影美学方面,电影艺术表现可以显示艺术的魅力,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哲学表现方式。在直接意指系统中,通过直观的图画、音乐等眼耳感官刺激,将其众多表象形式进行前期的心理意蕴的前端映射,这也是含蓄意指系统的表现形式的准备阶段。其次,通过感情的勃发以及主观情感心理的主动介入,将电影画面的外在目视、耳听等众多表象的外在呈现进行心理时空的嫁接与转移,从而于观者心中彰显创造独特的含蓄意蕴指向。《姜子牙》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古典美学风格,在美学表现上,继承了中国动画以民族为根本,人心至善、心怀悲悯方见苍生的表现方法。

(二)动画场景、人物的中国美学风格

《姜子牙》影片中从人物到场景都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古风元素。一般的宫阙、灯笼、祥云等是唐朝时期元素,其与周朝时期文化风格虽有一定差异性,但是通过中国自然元素的融合力求“真实”和“再现”感。影片中幽都山和归墟两处场景也采用了中国元素,幽都山是九尾盘踞的地方,体现出它的神秘和阴森,而归墟代表着万物的归宿。为了刻画好它的神圣感,创作者团队去了长白山采风,通过与大量的中国元素相结合更好地体现出幽都山的妖异和阴森、归墟的神圣感。影片中人物形态也具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姜子牙的人物形态颠覆了以往姜子牙仙风道骨的样貌,而是以年轻人的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其身穿黄白汉服手持斩妖宝剑与失去神力的朴素布衣形手持打神鞭成鲜明对比。其他人物也具有中国特色,如北海酒馆“龙门客栈”中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妖怪设计,都曾在《山海经》中出现过,通过原有的人物模型加入中国元素,让人物更加具有鲜明特色,如牛头人、猪妖、酒馆老板等。《姜子牙》的形式表现实质是通过不同时期的中国元素与人物设计的结合让大众更好体验东方色彩与原色交融所带来的梦幻实景。

(三)新媒体语境下对传统中国动画的美学颠覆

“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户外、报刊、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因此‘第五媒体’不可置否地成为新媒体又一称号。”动画电影形象在数字电影中呈现时,通过“意识实现”,创造出了一种电影制作方法,传统的动画电影制作是以模型和形象为基础的,它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意识现实,把传统动画电影中的美学形式称为真正的美学,新媒体时代的数字电影将确立“虚拟美学”。从多年来动漫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中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二维平面图像到三维立体图像,观众在虚拟世界中更好地体验动漫电影带来的科技感与画面感,数码技术改变了动漫电影制作,让电影更加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一种挑战。电影《姜子牙》在电影制作、人物形象和电影画面上都有着精心制作,在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同时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让电影具有美感的同时也不失传统经典文化,这也是《姜子牙》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传承与创新:《姜子牙》动画电影的英雄形象

自古以来,姜子牙这一人物形象都被标上英雄的标签,无论在史书中,还是在《封神演义》中都是以正义、至善的形象出现。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签,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姜子牙》电影让姜子牙英雄形象更加直观化,通过传统英雄与解构英雄形象相融合的形式完成现代化的转向,让其附有现代英雄方式。姜子牙这一英雄“符号”,不论在传统文学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体现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英雄精神、英雄灵魂。

(一)姜子牙英雄形象的情感结构

“情感结构是一种‘被记录的结构’( recorder structure),艺术批评就是通过文本中被记录的结构,以恢复活生生的现实情感结构。威廉斯着重指出:情感结构是个体、社会、形式变迁的聚集地。在此,情感结构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消解‘审美的’‘艺术’‘想象性文学’等范畴的局限性,从而在历史化语境中将形式、惯例等语言学符号与社会物质进程联系起来,通过文化艺术文本的形式因素展示其物质性力量。”电影里的姜子牙从最初的万人敬仰到失去神力到北海反省,通过自我的发现与行动,用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真正的神”。他拥有至善之心,影片在心理发展轨迹中形成冲突和悬念,进而人物实现内心与自我的转变。电影可分为两个冲突。第一个冲突是姜子牙失去神力被困北海,九尾妖狐“幻想”象征着姜子牙的内心的挣扎。在姜子牙和九尾妖狐之间的冲突是“舍一人而救天下,还是救一人而救天下”。第二个冲突是姜子牙得知真相,心中“心魔”不再是“幻想”时。姜子牙回归了具有至善之心的姜子牙,不再是斩断善,只囿于眼前一人,是心怀悲悯、方见苍生的姜子牙。姜子牙英雄形象的塑造既有中国心善之美的传统形式,又有心怀悲悯、方见苍生的宏大意识,这种中式情感结构呈现出了英雄故事中拯救苍生和拯救自我内心的完美融合。

(二)《姜子牙》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英雄精神

“民族—国家这一概念也是现代新的产物,它的含义跟随历史不断地发生变化。本尼迪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象的共同体》(

Imagined

Counity

)一书中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与各种新式的媒介的产生有关。在欧洲近代史中,18世纪报纸中出现,促使人们的民族与共同意识,使当时的欧洲人可以将自己想象为一个更大的共同体的一部分,从而产生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姜子牙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随着时代和民间故事的传说让其具有了一定的神话色彩。《姜子牙》对《封神演义》原著进行了文本解读和创作,在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人物构建上都进行了创造和解构。对姜子牙这一民族英雄进行了解构与塑造,不仅让这一人物形象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同时,也符合当代大众的民族认同感。通过传统英雄与解构英雄形象相融合的形式完成现代化的转变,让其附有现代英雄方式。姜子牙这一英雄“符号”,不仅在传统文学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体现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英雄精神、英雄灵魂。《姜子牙》讲述的不仅是对古典神话故事的继承、适应、创新,同时也传达的是不舍一人而救苍生的至善之心和悲悯同情、方见苍生而牺牲自己生命的新英雄形象。其蕴含民族文化的文学原型、英雄情感也是当今世界的神话电影语言的借鉴。

四、新时代语境下动画电影的问题反思和未来发展

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动画电影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中国动漫电影民族化的过程中,从人物、故事和台词等构成电影的重要元素,都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其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动漫民族化是一把“锁”。只有在符合大众审美、市场规律和商业背景的前提下,让人物、故事及台词等创作需要完美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才可以展现出属于中国文化的中国民族化动漫。应该在发展中寻找问题,及时总结和吸取经验,解决问题,让中国民族化动漫电影走出国门,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来弘扬和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

(一)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反思

“‘模拟’一词的概念来源于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该词原指动物(如变色龙)为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将自己的肤色变得和环境一样斑驳,并且借此优势来隐蔽自己、威胁敌人的伪装术,按照丛林法则的解释,这是生物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本能的求生之道。”中国动漫电影中“模拟化”和“模仿化”现象比较严重,中国动漫电影的个性化及表现风格还有很多缺点,特别在台词、空间、人物和剧情等方面有待提升和重塑刻画。中国文化中具有很多东方特色的元素,这些东方元素是世界动画电影喜欢,甚至是钟爱的题材和创作灵感。如好莱坞动漫电影《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等动画电影,在国内外取得巨大的票房,其不仅把中国古老东方神秘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地融合,同时也广泛传播着带有中国元素的东方文化。中国动画从《秦时明月》《画江湖》《大鱼海棠》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动画电影慢慢地崛起,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也不再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只为低龄化儿童观赏娱乐的阶段,慢慢进步到全部年龄段都可以观赏的阶段。呈现出中国动画电影的多元性,不再局限在某一阶段。虽然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趋势积极蓬勃向上,但我们还要注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深入钻研传统中国文学、神话、典故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融合中立足创新,并且从优秀的动漫电影作品中学习,在发展中国动画片产业的同时传播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符号,有效地建立保持中国动画品牌形象。

(二)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方向

“爱因汉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1932)中指出:‘电影在作为一门以视听语言为表现手段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在内涵上仍然包含社会商品的属性。无论人和题材的电影作品,其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都要立足于商业化属性这一本质特征上。’”任何的电影创作都要立足商业化上,商业化是一个作品的“生命”,台词、人物、故事框架和音乐是作品的“灵魂”。只有“灵魂”完美地融合“生命”,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动漫电影市场中生存下来。随着文化自信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各类电影百花齐放。中国动画电影也在蒸蒸日上,不仅要用动画讲故事,而且要讲好属于“中国故事”的动画。虽然商业化和市场化是电影的“生命”,但是中国动画电影不能一味地追求票房和市场,同时也要更好地融入中国元素与文化。

从以下三点可看出《姜子牙》动漫电影的成功原因。第一,它不仅从情节、时间、场景等多方面融合中国元素,创作者还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融入故事剧情中,体现出代表着中国民族的“民族符号”。第二,人物是整个剧情中的主体,在符合大众审美的情况下,让传统的中国神话人物在重塑后有了全新的形象。这种形象更加符合现在大众的审美,也让大众快速领会在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全新的人物形态。第三,创作和市场规律是观众所决定的,创作者从创作到市场规律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了解大众的审美与口味。在创作故事时能完美地融入中国文化也让大众具有更深刻的带入感,让大众了解故事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已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符号式动画电影。中国动画电影要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符号的背景下,创作出中国特色的电影,让这样的电影走出国门,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来弘扬和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

结 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经典动画文本故事的叙事方式也随着科技、审美、市场规律、商业模式下日渐进步,逐渐形成“全新”的叙事模式。而《姜子牙》动画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人物神话形象进行了重塑,将传统经典之作中人物和情节分解和重构,让人物具有新的形象与形态,组成全新的故事结构与形态。在这样的全新模式下不仅符合现代观众商业审美,也遵循着未来趋势的动画市场规律,使其在庞大的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国动画电影想要走出国门,必须融入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要素,添加新时代动画电影的特性,打破根深蒂固的中国动画形象,把艺术、美学、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努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品牌,将中国的动画形象故事推向世界,传播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九尾姜子牙解构
解构“剧本杀”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九尾灵猫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青丘
猴警长办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