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是教书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理念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成长的根本保障。当前,中学语文德育教学理念滞后、方法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本文拟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从新课程改革视野下进行德育教学剖析,探讨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改进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德育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并且非常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语文教学,学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和修养,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品质更加高尚、思想更加成熟。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德育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理念进行深化和推进的重要举措,是立德树人思想观念在中学教育中的体现。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存在着思想忽视、理念滞后、方法缺失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的深入發展。因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下的理念转变着手,对中学语文德育的有效开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新课改视野下中学语文德育的意义和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逐渐将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的一大革新在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将育人放在了和教书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加强调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将中学学生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新课改视野下,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内在价值。
(一)德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
德才兼备是人才观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且良莠不齐,只有在中学阶段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后保持应有的定力。通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不仅可以具备为人处世的基本素质,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理念,自觉践行优良的道德行为,从而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道德风气。
(二)德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地腐蚀着人们的价值观,而中学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很难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误导。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特别是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或者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道德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三)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法治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青少年都出现了发育年龄提前、身心更加成熟的情况,但社会阅历的缺失以及网络游戏等的影响,又造成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中学语文中融入德育教学,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懂得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还能够通过法律知识传输形成警示教育作用,使学生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通过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违反法律的后果,从而形成不敢违法、自觉守法的氛围,帮助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二、新课改视野下中学语文德育的有效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并不是简单地追加德育教学的专门课程,而是要紧紧围绕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将德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的内容,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
(一)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入德育元素,强化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本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随时注意发现教学内容中与德育相关的元素,适时进行知识延伸,使德育教学全面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智育和德育教学相辅相成的功效。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自媒体普及的当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不同的价值理念,而对于尚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中学学生来说,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信息筛选和价值判断,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价值观强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解读,讲述蝉的叫声之所以能傲视群虫,并不是借助了秋风这一外力,而是其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处于更高的位置,从而使鸣叫声得以远播。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将人的才能展现与蝉进行类比,指出人们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才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借助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资助,并不利于人的真正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融入德育思想,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看图识字,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解读文章的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以及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得到文学思想的升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同于教材本身的问题或者想法,此时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进行回应,而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索、思考、判断、辨析,并适当地解读文章中涉及的德育思想和知识,使学生在情境代入中领悟到德育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稿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新闻稿这种特殊体裁文章的写作技巧,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到该历史时段下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中国进行思考,并适当收集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更加全面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夕人们生活的艰辛,从而感受到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并将这些革命先辈的精神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教材文章中融入德育故事,增强德育教学趣味
中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学的首要难题,在于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健全,社会阅历较浅,无法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往往容易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失去兴趣,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懂得按照教材指定的知识点开展德育指导,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不仅德育教学效果不佳,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事倍功半。对此,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比如:采取故事教学的方式,将相对枯燥的德育知识以轻松有趣的小故事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和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和讨论当中。
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文基础上延伸当时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并为学生讲述一段普法战争的小故事,让学生结合《最后一课》进行思考,探讨战争对于人类造成的伤痛,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结合课文的故事教学,学生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于故土的热爱以及对战争和侵略的痛恨,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在教学形式上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德育教学的体验感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既有国家、民族层面的宏观教育,也包含了个人修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微观的道德内容。在教学形式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紧密关联,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还可以直接反馈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德育教学更加实用。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一段,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公园、自然界或者其他地方的玩耍过程,让学生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同时也教育学生懂得保护自然,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要愛护花草树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中学语文德育教学得以有效实施,不仅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转变原有的重知识、轻德育的应试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虽然不能完全忽视考试分数对于学生升学的重要意义,但绝不能“唯分数论”,而要积极采取教学引导、案例指导、教学评价等手段,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道德品质,使学习知识和品德培养“两手抓、两手硬”,促进中学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渐成长为思想先进、知识丰富、品德优良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如仓.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40-41.
[2]李侠.语文德育:“渗透”抑或“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58-160,178.
[3]张.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J].文学教育:下,2020(4):52-53.
[4]韩妮,拓宏伟.浅析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1):57-59.
[5]张万春.立德树人在中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67.
作者简介:代子君,(1966—),男,汉族,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大专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工作单位为濉溪县新城中心学校,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教研工作。
37265019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