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3-16 03:01高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布司高尿酸痛风

高婷

痛风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尿酸代谢合成多、嘌呤代谢紊乱等与其发病有关。研究发现,痛风的发生发展与高尿酸血症有关,而对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若无有效的治疗,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损伤、关节破坏等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2]。目前,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常采用别嘌呤醇,可较好地阻碍尿酸产生,改善病症,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整体治疗效果欠佳[3]。非布司他属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可迅速降低耐酸水平,适用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治疗[4]。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82 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断标准[5],女性血尿酸>360 μmol/L,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2)有痛风发作史;(3)无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4)有正常认知、书写、沟通能力者;(5)近2 个月未使用其他降尿酸药物者。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2)存在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异常者;(3)存在影响药物吸收情况,如胃肠道手术、严重胃肠道疾病者;(4)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者;(5)存在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病者;(6)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继发性痛风者;(7)不能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龄39~67 岁,平均(52.8±7.9)岁;病程1~7年,平均(4.55±1.22)年;血尿酸水平509.6~709.5 μmol/L,平均(621.67±40.13)μmol/L;体质指数19.9~28.2 kg/m2,平均(23.54±1.15)kg/m2。观察组中男31 例,女11 例;年龄38~65 岁,平均(52.4±7.6)岁;病程1~7 年,平均(4.72±1.13)年;血尿酸水平508.5~710.3 μmol/L,平均(620.75±40.45)μmol/L;体质指数20.4~28.3 kg/m2,平均(23.76±1.22)kg/m2。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痛风发作期,所有患者口服秋水仙碱片(吉林佳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0864,规格:0.5 mg/片),第1 天初次服用1 mg,后调整至0.5~1 mg,时间间隔为1~2 h,若患者出现呕吐、腹泻或关节症状改善,则暂停服药,总剂量≤6 mg/24 h;第2 天给药剂量为1 mg/次,2 次/d,待临床症状消失可停止服药。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多摄入碱性食物,避免酸性及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并禁烟禁酒、多喝水。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368,规格:0.1 g/片)治疗,口服,初始剂量50 mg,1~2 次/d,按50~100 mg/周逐渐增加剂量,达100 mg/次,2~3 次/d,最大剂量≤600 mg/d。治疗6 个月。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0058,规格:40 mg/片)治疗,口服,40 mg/次,1 次/d。2 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3 000 r/min,取血清,仪器采用全自动酶标仪(厂家: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型号:MK3 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同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2)观察2 组头晕头痛、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 治疗前2 组NO、sICAM-1、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sICAM-1 及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比较()

表1 2 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比较()

2.2 炎性因子 治疗前2 组TNF-α 及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TNF-α 及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ng/L)

表2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ng/L)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头晕头痛2 例、皮疹2 例、胃肠道反应3 例、肝功能异常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P=0.027)。

3 讨论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不断增长,且呈年轻化发展态势。由于核酸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较高的水平会诱发痛风、肾小球肾炎等病症,加重患者的身躯负担[6]。高尿酸血症患者常存在通风等表现,其作为代谢异常性慢性疾病,多见于男性群体,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诱发肾脏疾病、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7]。目前,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以降低尿酸水平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其中别嘌呤醇可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促使血尿酸降低,但该药物会阻碍其他酶,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8]。因此,如何提高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关节中会持续沉积尿酸盐结晶,且不断被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吞噬,并破坏细胞器如细胞溶酶体等,造成趋化因子、组胺、激肽、蛋白水解酶等大量释放,进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机体代谢功能损伤,促使内皮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包括黏附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9-10]。NO 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其作为血管舒缩功能调节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阻碍血栓形成,减弱血小板活性,有效舒张血管,并对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具有抑制作用[11]。sICAM-1 与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联系,可对内皮细胞黏附产生影响,并介导机体白细胞,可反映心血管内皮损伤[12]。ET-1 是内皮源性收缩因子,其作为一种活性多肽,由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sICAM-1 及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TNF-α 及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应用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可有效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分析其原因在于,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有助于患者快速吸收药效,且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同时食物、抗酸药物对其吸收无明显影响,且不会对嘌呤代谢产生明显影响[14]。此外,该药物属于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调节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并加速尿酸排出,同时低剂量(40 mg/d)用药,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性高,适用于长期治疗[15]。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应用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可有效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布司高尿酸痛风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