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义
(阜新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手与上肢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器官,腕关节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征是程度不同的疼痛,出现肿胀,活动明显受到制约,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1]。近些年以来,医学科技得到快速发展,临床广泛采用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疾病,2种诊断方法都有其各自优势,诊断情况不尽相同。本文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条件:所有患者都有外伤史;受伤的腕关节呈现畸形、疼痛与功能性障碍的表征;此次实验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精神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43.4±3.8)岁;32例左侧损伤,18例右侧损伤;受伤原因:33例车祸伤,6例高坠伤,9例撞击伤,2例其他。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3岁,平均(45.9±2.7)岁;35例左侧损伤,15例右侧损伤;受伤原因:29例车祸伤,7例高坠伤,11例撞击伤,3例其他。2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应用CT诊断腕关节损伤。引导患者放松全身,采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设定设备参数:电压为120 KV,额定电流为0.2A,扫描层厚为5 mm,重建层厚1 mm,重建相隔层厚0.2-0.5 mm,共扫描500 ms。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检查,传输数据到工作站,形成图像后加以处理,通过以下方面完成整个检查过程: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成像显示)、VR(面积显示)、CPR(曲面重组),尽最大程度了取得良好图像,以利于临床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采用64排螺旋CT机实施扫描,设定设备参数:电压为120 KV,额定电流为0.2A,扫描层厚为5 mm,重建层厚1 mm,重建相隔层厚0.2-0.5 mm,共扫描500 ms。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检查,传输数据到工作站,形成图像后加以处理。核磁共振成像选择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设定设备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3mm,遵循以下方面实施扫描:矢状面、冠状面的自旋回波序列(T1WI),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冠状面脂肪抑制技术序列(STIR)。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来后,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结果。
3 观察指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2组诊断检出率。对比2组检出情况。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即(确诊人数+延诊人数)/总人数×100%。
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 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5 结果
5.1 2组检出率对比: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检出率对比(n,%)
5.2 2组检出情况对比:观察组的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检出情况对比(n,%)
5.3 2组诊断准确情况对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n,%)
腕关节又称作桡腕关节,组成部分包括关节头与关节窝,其中关节头是由月骨、舟骨与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所组成,而桡骨的腕关节面与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共同组成关节窝[2]。腕关节有3种运动方式:伸展、屈曲与外展,腕关节是人体活动频率最高的关节,与此同时,腕关节也成为极易受到损伤的关节[3]。腕关节损伤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近些年以来,腕关节损伤的患者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受到撞击、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极为关键[4]。鉴于腕关节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应用影像学方法诊断腕关节损伤,可以收到理想结果。腕关节损伤是常见疾病,大部分属于混合型损伤,经常会发生骨折,合并出现关节脱位,发生水肿,产生疼痛感的症状。从解剖结构角度出发,腕关节是由许多块骨头所构成,且各组成的骨头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这就加大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的状况的难度,以致难以精准判定病情,甚至出现误诊,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5-6]。腕关节结构比较复杂,是支撑人体的重要组织,组成部分包括腕骨、尺桡骨,当遭受外界暴力重击下,很容易发生骨折与脱位,最终导致腕关节受到损伤,既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腕关节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较高的活动频率,腕关节一旦受损伤,就难以诊断,究其原因是骨骼维持在重叠状态,必须应用成像较清晰的仪器才能诊断,提升诊断的准确率[9]。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如何准确且迅速诊断腕关节的损伤程度,提供可靠参考数据用于治疗。临床广泛使用的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手段有X 线平片、多层螺旋 CT(MS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X线平片诊断方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合于诊断简单的关节脱位和骨折患者,但通常腕关节损伤是复合损伤,骨结构的复杂会引发重叠,被动姿势也无法进行正常正侧位拍摄,所以X 线平片难以精准呈现患者骨折位置与骨折程度[10]。多层螺旋 CT(MSCT)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原理是借助锥形 X 线束与多排探测器,提升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以获取多层图像,可以实施容积扫描,不会遗漏病灶,使用较小造影剂,可以回顾和任意重建,形成多方位与三维的图像的质量,另外,MSCT 的重建技术还包括容积显示、表面成像显示、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所以,此种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腕关节脱位情况与腕骨骨折程度,还能检测出移位碎骨折片[11-12]。核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原理是根据核磁共振原理,对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检测,绘制内部结构的图像,可以形成剖面成像,可以任意挑选检查的软组织,有着极强的分辨力,没有辐射伤害,特别是组织发生水肿时,MRI有着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诊断腕关节损伤时,MRI可以对骨组织与四周组织的骨折线加以清楚区分,所以,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诊断软骨损伤、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13-14]。目前,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就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流程简单,可以反复操作,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许多好评。诊断腕关节损伤的高效且准确的检查方式就是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论患者是否发生骨折,核磁共振成像都可以检测到隐匿性骨折、骨挫伤与软骨损伤的情况。尽管多层螺旋CT无法检测到所有的隐匿性骨折,但是可以清楚诊断骨折的状况。此外,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组织水肿改变情况,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呈现线样骨折,诊断软骨损伤。所以,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可以取得全面的影像信息,处理图像后,可以全方位的展现患者受伤状况,提供可靠数据用于治疗腕关节损伤[15]。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且诊断准确率也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诊断腕关节的损伤状况,提升检出率,提高诊断的精准性。
总而言之,采用多层螺旋 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可以充分发挥2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升诊断结果的精准度,改善预后,提供更好参考数据用于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