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魔镜制造者

2021-03-15 10:00美帆
世界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江户山本魔镜

《造物的温度》

作者: [日]美帆

译者:武岳 / 许建明 / 钱晓丹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11月

页数:352

定价:88.00元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曾因各种工艺制作而繁盛。迁都江户之后,许多职人离开了京都,更因为时代发展趋向近代化,自古传承至今的工艺技术本身逐渐凋零消失,有些传统工艺的职人可能已是各自领域镇守京都的最后一位了。

山本合金制作所创立于江户末期的1866年,山本家的工坊世代继承以伊势神宫为首的、日本全国神社与寺院献纳的和镜制镜师工作。现在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镜子都是从西洋传入的玻璃制品,但是在明治时代以前的日本,人们使用的则是用铜、锡、白铅等合金制作而成的镜子。

古老时代传承下来的镜子的铸造、镜背花纹的制作、打磨加工等所有工序都是在这个工坊里手工完成。工坊位于京都下京区的住宅区,保留着以往街道工厂般简单的格局。拉开玻璃拉门,第五代传人山本晃久先生就迎了过来。他和他的父亲富士夫先生可以说是日本最后的制镜师了。晃久先生说自己是从小看着父亲和祖父制作和镜的样子长大的,到了大学以打工身份帮助家里工作时,才真正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兴趣。

制作魔镜,彰显奇迹

制作和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铸造、锯锉、打磨。首先是铸造环节,用沙土制作模型。若是要在背面创作花纹图案,就需要用一种竹篦在模具上刻画出花样。等模具烧制干燥后,再倒入高温烧熔的铜和锡的金属溶液。铸造一旦结束,就要从模型中剥离,用沙土打磨过镜面和边缘,再用长长的锉棒或更柔和细腻的工具“铲”来锯锉完成。锉棒打磨后形成的线条要用“铲”来进一步打磨,而“铲”形成的细小不平需要再使用磨刀石进行长时间的打磨。之后,再使用朴炭和骏河炭来进行进一步的精细研磨,最后的步骤要么是镀金要么是糅入合金。这些分门别类的步骤以前都是各行业分头做的,但是从晃久先生祖父的时期开始,除了最后的镀金成品以外,全都变成了制镜师一个人的全程手工作业。

晃久先生说:“最早我在南区的铸造工厂工作了六年,只做一个操作,就是将沙土做成模具,然后将金属烧熔后注入其中。之后,在下京区的工坊里,在祖父身边,开始钻研脱模后用炭研磨的步骤。我把拼命打磨后的作品拿给祖父看,他却回答我‘再多磨一会儿比较好吧。之后的两年,我一直在反复练习这些步骤。当时,我也会忍不住想怎么不教我其他工作。但我知道祖父是在观察我满足于做到哪种程度,当我超过基准之后,他会将下一步的技术教给我。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之中,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领悟到了这个标准。在那之后,祖父把所有的步骤都教给了我。”

制作所需的时间长短不等。新的花纹的话,直径在五厘米左右的小镜子需要一到两个月,直径在二十厘米的大作品则需要二到四个月。晃久先生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而他从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魔镜”了。晃久先生从二十多岁开始制作魔镜。这家山本合金制作所,也成了日本唯一一家制作可以映射出镜子背面隐藏模样的“魔镜”的地方。

“魔镜”从表面和背面看都是普通的镜子,但是当它被光线照射时,可以清晰看到背面的图案。镜子的表面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凹凸小孔,将镜子打磨到一厘米左右的厚度之后,背后的图案就会成为阴影投射到表面,这也被叫作“魔镜现象”。由于镜面被打磨得太薄会破裂,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细腻的技术。关于魔镜,最为人熟知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基督教遭到打压,而隐藏在魔镜中的图案就是耶稣基督。虽然镜子背面铜板上的图案是松树或仙鹤,但是身处没有光线的暗室之中,将镜子对着光源,隐藏在里面的神秘的耶稣像就会浮现出来。持有这样的魔镜,让当时的基督徒得以偷偷维持他们的信仰。在现代,人们当然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读它,但是这种隐藏着耶稣圣像的魔镜是在约三百年前制作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它实在是神秘得难以言喻。

然而,随着江户时代的终结,对于基督教的打压消失了,魔镜也不再被需要了。到了明治时代,廉价的玻璃镜子得到了普及,手工制作青铜镜的传统制镜师的数量锐减,魔镜也到了穷途末路。于1974年复活魔镜的人就是晃久先生的祖父,即山本合金制作所的第三代传人山本真治先生。现在这一技术被日本政府认定为无形文化财产,而晃久先生与父亲、祖父一起制作的耶稣魔镜,也在 2014 年安倍首相到访梵蒂冈时,被作为礼物呈送给了罗马教皇。

晃久先生说:“魔镜的发祥起源不详。日本现存最古老的魔镜是古坟时代的三角缘神兽镜,它能显现我们所说的魔镜现象。也有说法称卑弥呼(日本古代巫术宗教的指导者)曾经使用过魔镜,但都没有定论。当年隐藏着耶稣像的魔镜日本现存三个,它们的确是在熟知工序的前提下刻意制成的。其他镜子可能只是因为镜面单薄才在偶然之下引發了魔镜现象。作为女性每天使用的化妆工具,镜子的金属材质会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制镜师每年会打磨一到两次使其恢复光泽。这样的工序重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镜面自然就变单薄了。我们现在为了人工制造魔镜现象会连续一个月不断地打磨,但是在以前的时代,变薄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人们猜想,也许在向阳的房间里打磨镜面的制镜师,是在偶然之间发现这一现象的。”

修复古镜,延续生命

魔镜在中国被叫作“透光镜”,据说从约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日本则是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盛行。晃久先生的祖父所复活的技术的确应当被继承、传递给后代,晃久先生也希望它的魅力能被广为传播。另一方面,他也着手于神社以及寺庙中供奉的铜镜的制作与古镜的修复工作,说自己从修复工作中也学到颇多。

晃久先生说:“其实江户时代的镜子质量并不好。因为在以前,镜子只有高贵的人才使用,所以制作出来的镜子也是造型各不相同 , 品质优良。但是到了江户时代,镜子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大家都开始使用铜镜,量产产品的精度低,为了提高利润空间,材料费被削减,所以当时的镜子大多很薄。我们为了长久使用制作的镜子有三到四厘米厚,但是江户时代的产品只有一点五到两厘米,的确是薄到了会产生魔镜现象的程度。在修缮这些江户时代的又薄又多伤痕的镜子时,通过填补伤痕的处理,自己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镜子会越打磨越薄,所以在将伤痕处进行镶嵌填补后,再适当打磨被削薄的部分。古老的镜子,需要重复镶嵌和打磨的工序有一千道之多。”

只有如此小心翼翼的工序和手艺,才能缔造出高品质的和镜和魔镜。如今,使用的道具和几百年前几乎不变,用同样方法来制作的职人只有山本父子了。“铜镜的品质下降之后玻璃镜子出现,这一技术也就失传了。但是我家第一代祖辈是在江户末期开始这个行当的,也一直制作在神社供奉的镜子,这一技术被稳稳当当接了下来,并希望能继续传下去。我觉得很幸福。”

日本人有三种神器,分别是镜、玉、剑。其中,镜子是最神圣的存在。它既能照出自己的身姿样貌,又可以说是异界的入口,有时又含有哲学上的特殊意义。除此之外,在修复古代无名制镜师制作的镜子时,也有正在触碰非常重要的东西的感觉,这项工作就好像是在为已经老去的物件延续生命一般,晃久先生说他感到了无比的魅力。与此同时,能够进行这一工作的工坊只剩独一家了,他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背负的责任。

晃久先生的手前后动作,摩擦铜料时发出的“咻咻”声,在小小的工坊里安静地回响着。这边不断蹦出细小的金属屑,那边镜子也在逐渐散发出优雅的光辉。看着他进行炭研磨的步骤时,会感觉水似乎给予金属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就这样不断地研磨金属的材质,令原本模糊的镜面逐渐变得清晰,直到可以映射出现实世界来。和镜的反射方式也与玻璃不同,会让人感觉到些许的柔和。一直与它相对而视,我们感到在这双眼所见的实际画面之外,还有着什么也清晰又切实地存在着, 这一点恐怕谁都能感觉得到吧。

(责编:栗月静)

山本晃久 (Akihisa Yamamoto)

1975年出生于日本國内唯一一家手工制作和镜、神镜与魔镜的工坊,即山本合金制作所。大学毕业后协助家业,师从祖父山本真治继承传统技法工艺。现在他不仅制作日本全国神社的御灵代镜与御神宝镜,也协助修复博物馆收藏的古镜,同时进行个人的创作活动,积极进行魔镜吊饰挂件等新产品的开发。

猜你喜欢
江户山本魔镜
这是一面魔镜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魔镜,魔镜,告诉我
螳螂之夜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