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操惠
(武汉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网络教育和在线课程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探索的焦点之一,众多新模式和新技术被尝试在网络教育中使用,但很多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网络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网络学习甚至在一些研究中被称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1]。目前广泛使用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网络课程的代表,存在教学资源信息量大、便于学习随时随地展开等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因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规模的学生群体, 从而导致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被满足、学生的参与积极度不高等问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
在此背景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其中,small 和 private 是相对于 MOOC 中的 massive和open 而言。 MOOC 虽然引领了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浪潮,但随着其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足[3]。 目前,与本文相关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SPOC 教学模式的特征与优势方面,Jeremy 等认为MOOC 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之间竞争不足、参与度达不到预设要求、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等方面,因此需要创新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与MOOC 的优势结合起来, 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二者的缺点[4]。 Roca 等从 SPOC 的规模小、限制性参与、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出发,认为其可以显著提升MOOC 的学习效果,将成为未来高校在线教学的主流模式[5]。 柳春艳等对近10 年来有关SPOC 课程教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元分析, 结果发现大部分SPOC 课堂教学都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SPOC 课堂的考试成绩、知识理解和运用、自学能力和学习动机等均高于传统课堂,且SPOC 课堂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参与度也较高[6]。 目前,SPOC 教学模式已经在许多高校课堂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如: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等。 在体育教学领域中, 卢桂兵采用了SPOC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结果发现SPOC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篮球教学成绩、动作掌握程度、学习行为和态度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组。 然而,目前SPOC 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相对较少[7]。
相较于本科生而言, 研究生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目标的差异化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因此也更适合于SPOC 教学模式。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以自身全程参与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文体表演创编》研究生课程为例,以现场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SPOC 和MOOC 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探讨SPOC 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为我国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模式。
选取武汉体育学院两个研究生教学班级共5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3 人,女生27 人。
1.2.1 标准测试试卷
为科学分析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开始后,对两组学生的“文体表演创编”掌握知识进行测试,测试形式以标准测试试卷的形式进行,前测测试内容包含:15 道判断题、5 道选择题、以及1 道场景方案设计题,总分100 分;最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包括10 道判断题,10 道多项选择题,5 道简答与论述题,2 道定制场景方案设计题, 满分100 分。 前测和后测测试内容难度和形式不同,两组的测试内容和形式保持一致。 另外,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前测和后测成绩均由另一位具备《文体表演创编》研究生课程教学经历的老师进行批改与评分。
1.2.2 在线学习过程能力测试问卷
为验证基于SPOC 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并进一步探索SPOC 教学模式相较于MOOC 而言可以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内在机制,学习结束后,笔者对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对SPOC 混合教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心流体验和新技术采纳4 个维度,共发放了50 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回收率100%。
问卷调查使用Hwang 编制的在线学习过程能力测试问卷 (OLPAQ,Online Learning Process Ability Questionnaire)进行[7-8],测度项包括学习态度(7 题),例如:“我认为文体表演创编这门课程是有价值的”、学习兴趣(13 题),例如:“我认为在学习文体表演创编课程时回答问题很有意思”、 心流体验(11题),例如:“我在学习文体表演创编时并不关心别人是否在注意我的学习状态”和新技术采纳(8 题),例如:“在线教学系统可以帮助我找到个人学习的薄弱之处”4 个分问卷, 采用李克特 7 点评分量表,“1”为完全不同意,“7”为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证明效果越好。 对4 个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验证, 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心流体验和新技术采纳的Cronbach's α 值分别为:0.889、0.907、0.876 和 0.874, 平均方差萃取(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值分别为:0.804、0.697、0.609 和 0.635,且明显超过与其他变量的协方差, 说明4 个维度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9月1日,持续数月的降雨终于停歇,天气晴得出奇,雨季就要过去。我从迪庆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乘车前往奔子栏镇,造访云南藏区唯一的尼姑寺——塔巴林。
1.2.3 数理统计工具
在对两个组别使用标准试卷测试其学习结果和采用问卷调查测度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后,本研究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两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
本实验采用现场实地实验的方式完成, 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成实验,实验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至2019 年12 月,共12 周,48 学时,24 次课。进行实验的教师以本文作者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 另一位相关教师进行了课前课后测试成绩的评阅。 上述两位教师均长期从事《文体表演创编》研究生课程教学,且主持及参与学校相关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内容包括文体表演概述、 队形与动作设计、 舞台美术设计、服装、化妆、道具设计、音乐设计、策划与组织排演、电脑技术在大型文体表演编排中的应用等方面。 最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包括10 道判断题,10 道多项选择题,5 道简答与论述题,2 道定制场景方案设计题,满分100 分。
将两个研究生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 《文体表演创编》课程的在线教学,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29 人)采用SPOC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21 人),采用传统的MOCC 教学模式进行, 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均没有经过有关《文体表演创编》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两组学生基本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两组学生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等方面保持一致。 实验组采用SPOC 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MOOC 教学模式。 经过3 个月的课程学习后, 对两组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验证SPOC 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已有在线教学学习经历上的统计数据如表1 所示,可以发现,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已有在线教学学习经历指标中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别, 从而可以推断两组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出现的异同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方式而导致的,而不是来源于样本的内在差异。
表1 两组学生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使用12 周教学后的闭卷笔试百分制成绩来测度学生对于《文体表演创编》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在两个班学生课前对文体表演创编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没有显著区别(t=0.51;p>0.1),但在经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后,两个班级的课后测试分数出现了显著区别(t=3.42;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方差分析结果
表3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4 个维度的对比分析
两组学生经过12 周不同的教学模式课程学习,结果发现本研究以《文体表演创编》研究生课程为例,通过现场实验的方式发现SPOC 教学模式相较于MOOC 而言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表2 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两个班学生在课前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没有显著区别(F=1.29;p>0.1),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整体特征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得到了差异显著的教学效果(F=57.53;p<0.05),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的测试中, 采用SPOC 教学模式班级的平均分超过80 分,显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MOOC 教学模式班级的平均分则刚刚超过60 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能通过教学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已有相关研究中, 很多学者都提出传统MOOC 教学中会出现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被满足、学生的参与积极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都必然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样说明了MOOC 相对于SPOC 而言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 本文分析了SPOC 教学模式相较于MOOC 而言可以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内在机制,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差异来自于SPOC 和MOOC 学习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心流体验、新技术采纳的区别,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课程、学习内容、教师等与学习相关资源的内在反映和准备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显著差异(t=3.77;p<0.05)。
已有教育学的相关研究表明, 学习态度的区别会导致个体在面临学习材料时对知识的吸收、同化、进而形成长期记忆的全部认知过程产生区别;同时,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已有研究发现学习态度的区别会导致学生对挫折的忍耐能力上产生显著区别, 由此导致学习效果的区别。 本文的研究同样印证了上述结果,由于SPOC 采用了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会明显感到有更多的与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交互, 并且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更多激励与控制,从而保持较好的学习态度;而学生使用传统MOOC 进行学习时由于与教师的交互较少, 受到的控制也明显减少,最终并未明显感受到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并不认为有必要学好这门课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已有研究认为, 学习兴趣是学生倾向于认知、研究、获得知识的倾向,是促成学生求知的内在推动力。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 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显著差异(t=3.65;p<0.05)。
大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 人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主要来源于认为所学内容是“有趣”的,进一步,这种“有趣”的感受会与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一起形成相对固化的心理状态,从而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和理解, 特别是对于复杂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时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同样印证了上述结果,SPOC 教学模式中由于有教师的线下面对面指导及同学们之间的线下交流, 采用SPOC 的学生在认知方面都得到较好的体验,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而采用MOOC 的学生则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没有意思, 也不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共同学习来丰富课程内容,所以学习兴趣不足。
心流体验是一种个人将全部精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之中,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忘记时间流逝和周围环境的感觉,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兴奋感、愉悦感和充实感。 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心流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31;p<0.05)。
心流理论产生于研究人员的观察, 发现多数在自身领域取得高成就的人都可以在外部报酬很小的情况下聚精会神地投入工作,乃至于淡忘时间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这实际上是个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内在动机而发生的反应,这时,个体采取行为的驱动力来源于个体本身,而并非外在的强制或引导,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基本表现在个体内部与行为本身的反应,而并非外在的奖励或惩罚。 本研究在高校课程学习的研究环境中,同样发现了与心流理论相似的结论,采用SPOC 的学生在认知方面都得到较好的体验, 在情感方面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体验, 而采用MOOC 的学生则往往出现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缺乏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意愿,不能及时有效获取所期望的学习反馈等问题,导致心流体验较差。
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过程中时,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来自于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特征,也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其是否能快速被学习者掌握和充分利用非常重要。 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新技术采纳上存在显著差异(t=2.88;p<0.05)。
新技术采纳是信息管理研究中非常常用的测度变量,包括理性行为理论(TRA,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技术接受模式(TAM,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娱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式(HMSAM,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等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的模型均将新技术采纳看作影响组织和个人后续行为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并且均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导致新技术采纳的最重要维度。 本研究以在线教学为研究对象,同样需要借助于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并且本研究结论也印证了以往的相关研究, 在学生使用线上教学资源出现障碍和问题时,SPOC 教学模式可以获得更为及时、准确的解答,从而让学生觉得课程的有用性更强,课程也更容易学,因此提高了对这一教学技术的采纳意愿。 而采用MOOC的学生则或者觉得在线教学系统使用起来有一定难度, 或者觉得在线教学系统的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并不友好。
从上述研究结果及相应的讨论可以发现, 通过12 周SPOC 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和心流体验,提高对教学技术的采纳意愿。
按照本文的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信息沟通技术(ICT)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教育[9],而在这一领域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使用成果导向教育的视角进行SPOC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可以有效和高效地实现教学的全过程, 具体操作中应该以教学成果评价作为基础和重点,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以教学资源库为保障和支撑,并实现教学成果评价对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反馈。
本研究以《文体表演创编》研究生课程为例探讨了SPOC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建议未来研究者能够对不同的体育课程和教学环境进行探讨, 从而扩展体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另外,还应当对SPOC 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实施动态研究,探讨SPOC 的教学优势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