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兴平
摘 要: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注重知识整合和认知发展的深度学习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逐渐得到应用,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上思维发展關注少、学习环境不到位等短板,本文从明确目标、营造环境、设计任务、建立联结、解决疑惑、完善方式、关注状态、梳理过程等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作为抽象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具有知识逻辑性、思维严密性、实验启发性等特点,显然浅层学习已不能满足发展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而以发展、应用、创新等高阶思维为目标,强调知识的整合、迁移、应用和批判建构的深度学习则愈发受到关注。多年研究表明,不管是准备阶段还是知识获取加工阶段,或是评价反思阶段,深度学习都能帮助初中生积极融入物理课堂、透彻理解物理知识、建构基本物理观念、掌握多种物理思想方法,具有令人欣喜的实践价值。那么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该如何开展教学实践呢?
一、明确深度学习目标,找准定位
明确目标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必要前提。不管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分析归纳、应用创造等高阶思维,进而发展核心素养。秉持这一点,在教学准备阶段明确定位深度学习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具体来说,物理教师一是要摸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如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物理概念,形成了怎样的物理学科观念,诸多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到何种阶段等,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远景目标;二是要透彻钻研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整体分析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明确物理学科要传递给学生哪些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并将其逐一落实到相对应的单元知识目标或具体的课时目标中,内涵清晰、条理分明,在精准定位中凸显深度学习的精神内核。在如此明确的深度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学双方必能找准定位,不遗余力地参与并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营造深度学习环境,引导参与
营造环境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基本条件。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之重毋庸置疑,安心且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唤醒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为此,首先要建立宽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引导学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答疑环节,若回答正确则肯定赞扬,若回答错误则帮助其发现思维漏洞并合理改正,以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在平等和谐氛围内与教师开展深度对话、无障碍互动,感受自我价值的创造;其次要基于学生原有生活体验创设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节,或是截取物理实验中的迷思概念,或是放大影视题材的物理问题,诱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积极的探究情绪,使其自然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层理解;最后要构建以学习小组为框架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为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努力,逐渐生成学习规范和学习信任,以逐渐优质化的合作学习促进比较活跃的个体学习,推进积极而有实效的深度学习。
三、设计深度学习任务,驱动理解
设计任务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学习任务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沿着思维脉络理解一个个物理知识,铺就了一条深度学习、获取知识的通途。可以说,以任务驱动理解、驱动学习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进而在层层铺垫的任务指导中完成知识架构。因此设计学习任务一要注意梯度性,即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展开任务,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任务进度相适宜,顺其自然地共同推进,避免学习任务的同质化或跳跃性太大催生学生的畏难心理;二要注意系统性,即一环扣一环地展现任务,确保其处于一个知识系统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完善性,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阻碍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三要注意挑战性,即“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既不能毫不费力、滋生轻敌情绪,又不能难以完成、消磨学习意志,而要恰到好处地搔在学生思维的痒处,引领着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各种子任务,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主任务。
四、建立深度学习联结,整合知识
建立联结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知识点的孤立学习和不能灵活运用是教学低效的主因之一,深度学习常常由旧知识激活新知识,在相关知识间建立广泛联结,不仅能够促进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整合本学科内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内容,使其成为主题鲜明的组块化知识网络,通常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如复习“摩擦力”时,则可将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概念的相关性质、内在联系画出来,一目了然地将碎片化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其次要遵循STEM理念进行跨学科整合,即将物理知识与数学、地理、化学等相关内容进行多角度融合,如讲解“阻碍”时,可与化学中楞次定律、生物中负反馈调节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来进一步感受物理概念,既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性理解。
五、解决深度学习疑惑,发展思维
答疑解惑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发展初中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的重点培养方向,但分析、应用、创新等思维都不是照搬照抄、生硬灌输就能习得的,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思考、咀嚼方能内化为自身思维能力的一部分,而基于问题的答疑解惑则是深度学习中发展思维的不二法门。通常来讲,以答疑解惑为路径的深度学习分为“单打独斗”和构建学习共同体两种,或强调思维的独立性,或协作解决复杂问题,多由具体的教学目的决定。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是深度学习的阶梯,其设计必须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例如“鸡蛋撞地球”实践中“鸡蛋最后为什么没有碎”牢牢占据了学生心神。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一步步验证撞击力、缓冲时间等条件,试图从中找到鸡蛋不碎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从更深层次理解了相关物理概念、规律,切实发展了综合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完善深度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完善方式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发展路径。基于不同个体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來的显著差异性,要求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深度学习方式,而是要根据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指导,即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开展混合式、多元化教学方式,或是采用翻转课堂实现先学后教,或是采用讨论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或是采用实验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改进学习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思维发展、素质进步。当然,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深度学习策略,而不是想当然;与此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可以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可以引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还可以借此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和方便途径,使定制学习、选择学习成为可能,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初中生的潜能,在因材施教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七、关注深度学习状态,全面评价
关注状态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必要保障。所谓关注状态指的是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而不以学习结果“一锤定音”,即要对深度学习进行全面评价。为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维变化,一是要根据思维观察结果给出持续性反馈和持续性评价,如学生在学习时是否真正理解了概念和规律、学习过程中思考是否活跃、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环节、思维加工过程具体有哪些表现等,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行为直接产生的结果,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状态,又能促发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深度思考;二是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给出表现性评价,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或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何,创新、交流、评判等高阶思维是否得到进一步深化等,如此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得到更真实的反馈,进而促进深度学习健康良性地循环发展。
八、梳理深度学习过程,自觉反思
梳理过程是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重要步骤。事实上,梳理深度学习过程就是一次自觉性反思,从头到尾地捋清楚自己的思维脉络,总结分析各种利弊,既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又能查漏补缺、整体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尤其是已经得到答案的知识点,还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尝试从中提取更有价值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拔高。教师最好要引导学生将每一次自觉性反思记录下来,如建立反思记录表、小组探讨交流表等,详细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体会到了哪些物理思想方法、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等,将自己的思维状态与障碍不足清晰地展现出来,既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又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让学生学习到了有效的反思方法,又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动交流等高阶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作为培养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是物理教育教学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弥补当前浅层学习不足的必备补充。但深度学习不等于过度学习,初中物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把握深度学习的尺度,从教学准备、课堂加工、评价反思等多个阶段深入钻研,根据学生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切实激发初中生的主动性,使其充满干劲地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来,实现发展高阶思维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先举.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J].数码设计(上),2019(7).
[2]曹晓东.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