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摘 要] 临沂第四十中学注重特色发展,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坚定的教育思想,制定了扎实的治校方略,凝练了高尚的学校精神,设计了美好的办学愿景,完善了神圣的办学使命,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萃取了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和合”为特色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 “和合”文化;学校特色;教育哲学;文化理念
临沂第四十中学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是一所办学经历不足十年的新建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在内,现有160个班级,7648名学生,456名教师。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张的进程中,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内涵发展。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和合”办学理念,注重培育“和合”特色文化。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特色文化创建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校长,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该怎样清晰阐释自己的教育主张呢?
一、教育思想坚定
四十中确立的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用“和合”的方式营造和合文化,努力创办具有“和合”特色的优质教育。
苏霍姆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和教学上的领导。校长有了好的思想,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的办学体系。
四十中致力于追求“和合”文明的现代价值转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学校的办学追求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用“和合”的理念,办“和合”的教育,发展“和合”的教师,培育“和合”的学生,非常适合学校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放在办学的指导地位,正确反映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质——追求个性全面发展。办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贯通与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要办出特色,核心问题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四十中坚定地扎根沂蒙大地办教育,期望用“和合”的方式营造具有“和合”品质的学校文化,用“和合”文化滋养每一个人,全面构建“和合”品质的课程、课堂、管理与评价机制,创建“和合”品质的校园,创办“和合”特色的优质教育。
二、治校方略扎实
四十中确定的治校方略是:和而不同的风格,和衷共济的精神,和风细雨的教育,合法合情的规则,合作和乐的学习,和敬和畅的关系,和谐和美的成长。
四十中以“和合”教育为定位,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个价值核心,学校充分尊重个性突出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面对困难、危机和挑战,每个成员都能发扬和衷共济精神,抱团发展,共赴前程。
好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四十中主张的“和合”教育是一种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我们希望用和煦的春风,吹拂每个孩子的心灵,用细柔的春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以和风细雨促进每个孩子茁壮成长。
教育是人的教育,办特色学校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则。我们期望的目标是,既要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又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做到合乎情理,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尊重每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意愿,体现对每位学生、每位教师的人文关怀。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景,学校每个团队、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需要以协作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构建以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终身学习为主的学习发展共同体。在自我实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成他人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精神高尚
四十中萃取的学校精神是:“和合”为本,追求卓越。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组织也不能没有精神,一所学校更不能没有精神。四十中萃取的学校精神,与学校办学特色一脉相承,与“和合”文化价值融为一体,它要求每一个人,无论是看问题、做决定,还是搞策划、谋行动,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崇尚“和合”,以“和合”精神为行动的统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认为,“和合”就是事物中诸多要素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与和爱,相互冲突、融合,最终以“和合”作为新的结构方式,形成新事物、新生命。我们坚持“和合”为本的办学原则,就是倡导“和合”思想的五种意识:一是和爱意识,像愛自己的家庭一样爱学校,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同事、爱学生,以爱为纽带,形成上下齐心建设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和生意识,打破部门或岗位界限与学科壁垒,自发组成发展共同体,追求共生共荣,实现跨界融合。三是共处意识,各部门、各年级和各班组,以尊重、宽容、支持和相互补台的态度共处共存,学生、教师和教干,彼此之间平等友好、和睦相处。四是和立意识,每个部门、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立的、自主的,都以特殊的方式生存生长,走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五是和达意识,不同发展起点和不同发展特点的部门、组织和个体,不追求外在的、刻板的统一,而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包容他人,尊重差异,在差异发展中立己达人、达人成己,最终实现共荣共达。
因为有了“和合为本”的精神底色,四十中每个团队和个人就有了不断超越和创新的底气和自信,大家都遵循“和合”之道,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超越过去,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办学愿景美好
四十中确立的办学愿景是:“和合”精神、和谐气质、和美风格的幸福家园。
四十中的办学愿景体现的是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态、和悦自适的情操。
和谐气质:因为“和合”特色、“和合”文化的影响,四十中人形成了个性化、稳定性的心理特征,学校中的每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在言行举止、态度看法、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和合”的本质特征。
“和合”精神:“和合”精神体现为和爱、和生、和立、和处、和达精神,形成“和合”文化价值体系。“和合”精神指向整体、协调、和谐与全面,是指“和合”的思想样态、“和合”的思维方式、“和合”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和合”的五大价值原理,体现中华文化的整体精神,表现为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多元共生、整体发展、均衡发展和创新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和美风格:指组织和个体内部各构成要素在均衡发展、协同发展、整体发展基础上,内在结构具有均衡而协调、秩序而和谐、互动而匹配、联系而有张力,呈现出整体感。教师方面,在实现“五维九度”发展基础上,形成“名师发展共同体”;学生方面,在实现真、善、美、圣、健、富为基本特征的全面發展基础上,形成“名生发展共同体”。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会朝向“心向往之”的高峰攀登,实现恰到好处、渐入佳境的发展。
学校实现这样的愿景,校园就会实现由花园、学园到家园的不断跃迁。在这样的人文校园里,每个人最大的感受都是幸福:教师最大的成功是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学生最大的自豪是遇到了最喜爱的老师,学校最大的骄傲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拔尖人才,家长因孩子在四十中求学而无比荣幸、倍感自豪。
五、学校使命神圣
四十中确立的学校使命是:塑造有健全人格、有担当精神、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活力的现代中国公民。
人格健全。人格又叫个性,即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我们提倡的人格健全,是在“和合”思想影响的引导下,遵循中庸之道,人生命结构中的元素,无论是身体、心理、道德、精神,还是知识、能力、情感等,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发展。
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指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为此,教师和学生都勇于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竭尽全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有“舍我其谁”的气概,真正做到顶天立地。
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就没有家。教师要教育学生,爱国先从爱家开始,正确处理好个人、家庭、小组、单位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圣贤名言是四十中师生的座右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际视野。马克思提出建构世界“真正的共同体”,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最根本的内在历史逻辑就是“和合”思维逻辑与“和合”精神。每个人都要有宇宙视野、全球格局、国际标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加速到来,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命运共同体观念,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批判质疑的思维,创造性地接纳一切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成果,把人才培养纳入一带一路教育体系中。
创新活力。一个人的创新活力,是其健全人格、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格品质的自然流露、自由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全面发展即“和合”发展的人,才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在“和合”教育特色统筹、“和合”思想影响熏陶下,组织部门和个体内在蕴含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会淋漓尽致地迸发出来。人格健全是奠定每个人创造品格的基础,担当精神是一个人发挥创造创新潜能的良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创新创造的根本旨归,国际视野决定着一个人创新创造所具备的格局和达到的高度。
把学生塑造为现代公民,让学生和教师焕发出创造活力,是四十中推行“和合”教育特色办学的初心和使命。
六、办学目标明确
四十中确立的办学目标是:沂蒙特色、齐鲁一流的优质名校。
四十中要办成沂蒙特色、齐鲁一流的优质名校,本身蕴涵着学校育人目标所要传承的课程资源、文化传统和历史机遇,以及学校发展的高度和层次。
沂蒙特色反映的是四十中的地理坐标、历史方位、精神特质、文化根基等。在这里,沂蒙精神是沂蒙特色的实质所在,也是齐鲁文化的内核。学校把沂蒙精神所蕴含的“为人类幸福、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的精髓运用、发展到一流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合”少年。学校所做的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四十中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讲话精神、扎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沂蒙大地办学校的决心和勇气,这也是学校将“和合”教育确定为办学特色的初心所在。
七、培养目标清晰
四十中确立的培养目标是:学问真、德行善、艺术美、信念圣、身心健、生活富的“和合”少年。
四十中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吸收孔子“六艺”传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理论”等教育思想精髓,契合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旋律,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经过反复论证,研究确定了“和真、和善、和美、和圣、和健、和富”“和合”少年的学校培养目标,在素质结构上进一步描述为:学问真、德行善、艺术美、信念圣、身心健、生活富。
学校借鉴学问、德行、艺术、信念、身心、生活等方面的人类文化发展成果,着力培养学生这六个方面的素质,从文化、课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建构、整体推进、创新发展,起点在于明晰“和合”少年的素质结构的全面性与和谐性。
和真。要求在语言、思维、知识、计算、态度、作风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使学生成为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合格少年。
和善。要求从人性、情感、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友善、诚信、责任、公正等基础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成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少年。
和美。要求学生在日常审美教育中,逐步完善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情操,逐步提升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
和圣。要求从信仰、信念、信心等方面教育学生,培养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形成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的美好品质,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为民族复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和健。要求从身体、心理、道德等方面教育学生,养成热爱生命、强身健体、讲究道德的生活习惯,逐步成为身心健康和道德完善的合格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