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校企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

2021-03-11 13:15刘瑰洁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高水平产教

陈 超,刘瑰洁,李 宏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及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相继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积极作用。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之一。在此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数字媒体专业”)要紧跟学院建设发展步伐,就必须对标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探索专业教学教改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高职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的新任务,做实面向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视觉化的特色服务。

一、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技能人才伴随市场需求增长,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大幅提升。同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产业需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升级。

(一)伴随需求增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发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562 号建议的答复》(教职成建议〔2020〕160 号)指出,2019—2035年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每年有1300 万缺口,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为700 万。行业权威报告显示,数字媒体从业人员年均缺口在75—80 万,需培养45 万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随着“职教20 条”实施,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开始加快,从缺口率来看,增量逐渐填补了存量短缺,缺口率逐步缩小;从供给总量和质量上看,人才供给规模扩大,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逐步缓解,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从毕业生就业率和匹配度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 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成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电子信息和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力军[1]。

(二)适应产业需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升级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前期调研显示,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大量中小企业所用技术技能型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2],57%以上来自高职院校[3]。国家通过实施“双高计划”、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进“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建设、深化“三教”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完善了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性体制机制建设。校企通过共建数字媒体实训基地,探索性地开展了产教融合、科创融教、学培一体、课证融通的人才共育模式改革,朝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供需无缝对接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共建数字媒体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类型与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分为企业主导投资建设、校企共建和政府主导建设的产业基地或园区等三种类型。在实践模式上,高职院校与区域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在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中,尊重专业特点,符合行业市场实际。同时,龙头企业在行业资讯、设计思维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方面引导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

(一)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模式的类型

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基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企业主导投资建设,企业提供实训场地或实训生产设备,院校租赁或开展项目合作联合使用,建立主体为校外企业,主要便于开展项目化生产性实训;第二类为校企共建,建立依然以企业为主体,但多集中在校内,除开展生产性实训外,还具备较好的理论教学功能;第三类为政府主导建设的产业基地或园区,所入驻的单位多为产业龙头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4]。分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模式分类

在本文调研的珠三角地区龙头企业中,约78%的与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的知名企业都自建有不同规模的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实训实习生产性产业基地;约32%的知名企业虽未直接建设,但有不同程度的资金参股或技术参股,其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超过了高职院校对此建设的投入。可见企业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也反映职业院校如果单靠政府投入建设,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势必不能高度契合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二)数字媒体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的实践模式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应与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这也得到了相当多企业和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的载体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基础在校内、重点在校外,落脚点和突破口是基地内涵制度建设,模式方法是产教融合、科创融教、学培一体、课证融通。通过“分层次、分模块”人才协同培养,能强化学生专业实践。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的宏观逻辑

第二,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尊重自身实际特点与发展规律。在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学生主要学习设计应用与技术服务,即设计思维与设计创意实施、软硬件操作应用、视觉化呈现服务等。要将设计美学与数字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开发必须尊重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市场这个最大的实际。在校内外各个实训课程环节,为产品视觉化设计提供更艺术、更科学的技术路径,呈现最新的视觉化认知表达服务。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的微观逻辑

第三,从综合层面来看,龙头企业能够全面掌握行业资讯,引领产品设计思维,主导和推进社会化生产工艺流程迭代,引导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因此,基于合作载体(对象)与合作机制(方法)探究,高水平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必须结合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完成制度建设与模式创新,这既是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也是高水平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的综合分析

三、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但在具体运行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优势

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优势首先在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科技和数字文化龙头企业在行业领域中具有的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龙头企业能将5G 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能化、图形化、可视化的应用层产品服务方式,作用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各个领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高水平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实现校企八个合一,即训练场所与经营场所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做用具与经营用具合一、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业务经营合一[5]。面向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校企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能将智能交互媒体设计、数字信息产品运维与开发的研究成果更快、更有针对性和广泛性地转化。专业学生也能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市场最新技术和工艺,在择业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视角和更具前瞻性的思路。

其次,由行业确定标准、企业提供岗位、资源差异化投入以及校、行、企三方协同实施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行业匹配度不高,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的普遍性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适应就业、能够创业、勇于创新的智能化数字媒体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对开展面向轨道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视觉化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扩容、提质、强服务”新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校企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双方着重点不同,存在“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的现象。第二,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心态上不能很快适应,会出现纪律观念薄弱、怕苦怕累甚至退缩离岗的现象。第三,由于合作机制不完善,因此集群协同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发挥出集群优势,人才培养的课程与资源开发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岗位适应力与行业匹配度不高。第四,校企师资队伍在能力上各有短板,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学生吸引力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历丰富,但没有经过系统师资培训,人员流动性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四、共建数字媒体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实施路径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积极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合作实践。本文针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实施路径。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

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或社团法人,有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针对校企合作双方着重点不同,数字媒体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产与教的协同发展,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要充分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市场运作的规则,采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联动思路。校企双方遵循“专业领域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资源领域共享、协同持续发展”的原则,共同推进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机制建设。整体来讲,就是重新定义并完善发展实训教学制度、课程考核制度等运行机制;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和流程改进机制;对参与项目一线企业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进行项目授权,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为准则,明确各方责权及义务,并建立科学、可操作的考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合作共建的意愿,调动专业教师和企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解决“校热企冷”“企热校冷”的问题[6]。

(二)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针对学生实习实践中的心态变化、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推进德技双修,价值引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减少不稳定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麻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数字媒体行业特点决定了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常常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高强度工作,需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必要时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性来解决问题。在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中,通过企业级高标准的实战项目开发,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磨炼意志,树立职业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职业教育尤其注重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在从事企业的生产和服务的实训过程中,通过“老带新”、团队协作等模式,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产品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校企联手、资源整合、全方位育人,不仅要重视技术技能培养,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发挥集群协同优势,搭建人才共育平台

通过“双创成果与学分互认”的学分绩点制改革,重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双元”育人,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创造性、创新性试行“分层模块培养”,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职业素养、就业能力以及职业迁移能力。数字媒体专业联合凤凰新联合、腾讯云计算、网龙网络科技、完美世界、新奥时代、深圳捷时行、广州乐牛、广州口可口可软件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组建产业学院,融入交互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视觉等技术元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供优质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研制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与教材,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助力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实战、竞赛及项目研发内容融入教学,开发新形态教材,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拓展多样化教法改革,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推动“课堂革命”。同时,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数字产品运维与开发升级需求,建设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企业生产和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实训基地,构建优质课程资源育人平台与“政产学研用”协同技术技能平台的“双平台”。平台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校企“双元”育人平台

(四)引培结合,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针对校企师资队伍在能力上存在的短板,应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以“四有”教师为标准,以专业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的培育为重点,推动校企专兼结合、双向流动。依托“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合作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实施“一师一企”计划,致力于更新知识体系和提升专业技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五、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层面,与电子信息和数字文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具体实施产教融合、科创融教、学培一体、课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政策体制改革;推进基地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流程改进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建设;探究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与教材开发;拓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服务平台创新。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全面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的新典范,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途径。

猜你喜欢
双高高水平产教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