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松,周诗敏,李佩镅,惠 青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愈发受到各国的重视。国家近年来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要求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首次把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在“国际产能合作”上,提出要聚焦产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
坚持对外开放,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合作已是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尚未满足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仍十分巨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各种国际合作和交流,而海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起步较晚,前期发展较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有待完善。为此,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本文将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加速与国际接轨,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和结构,为海南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实用型人才。这在当下具有特殊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到国际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构建的需求迫切。
在当前世界经贸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国家紧抓新的历史机遇,依托“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的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持续扩大,维护多边经贸体系,促使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服务较为紧密的教育,需要为中国企业在不确定的全球经贸环境下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如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由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生产技术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造成了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和开展生产时面临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科学技术支持有待增强等问题,减缓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此,对外开放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合作共赢,高职教育要逐渐实现“全球化”,注重培养技术、生产、服务等为重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不同经济社会条件及文化背景的国家发展需要,同时将“中国技术”“中国力量”“中国教育经验”传播到其他国家。
海南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办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的基础上,大力构建和开发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更好地让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走出去”。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作出了蓝图规划。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海南省注重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重点培育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推动海南省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海南省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技术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建设又引领教育发展,为省内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此大环境下,海南省高职院校要勇于承担,有所作为,善于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良好契机,走出国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通过构建完善的国际化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培养大批量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标准体系的构建,是研究教育与国际关系互动的一种新范式,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学,深化质量内涵,缩小差异化,促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国际化培养质量和规格基本一致,有助于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建设的规范化与统一化。此外,研究海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及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开发,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理论找到具体的应用领域、使用对象与典型案例,有助于海南省高职院校针对性地引进师资、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进一步促进海南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目前并没有在学界形成相对统一的定义。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提出把握和提升海南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国际适应性,对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学界尚未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形成统一的定义。姬玉明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在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中体现国际化的一种趋势与过程[1]。袁倩认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包含国际化的理念、课程、人员交流、国际合作等实践[2]。林艳琼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认为其内涵可理解为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实施以及教育机构的国际化[3]。
基于相关研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可定义为:立足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经验,面向世界动态的、多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办学理念、人员交流、课程设置、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开展国际化活动,以此培养符合海南自贸港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如欧盟执行的八级欧洲资格标准,美国教育协会的六大指标,王鲜萍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标准三大维度——观念与意识、能力与行为、结果与绩效,以及陈昌贵等提出的评价标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等研究型大学之间国际化等[4-6]。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内涵的研究,古光甫分别从战略与管理、标准体系水平、标准应用与实施的国际化倾向构建标准[7]。杨玥则从教育理念、合作交流、人员要素、社会贡献四个维度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8]。
现有的研究视角多为职业教育或大学国际化标准评价的研究,对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宏观、中观层面开展的研究较少。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为主题词在CNKI 搜索得出的文献屈指可数。王志换对中外高职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4]。刘皓等从开展国际调研、内容规划与重组、教学标准的编制以及实施并完善标准等四方面探索了高职教育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路径[9]。吴甚其提出要在标准开发理念、原则、技术路径和标准上,体现国际先进水平[10]。由此可见,国内关于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内涵建设、综述研究、功能作用、建设理念等基本理论学术层面的抽象研究,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仍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基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国际化标准进行的优化整合与提升,依据对“标准”定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是结合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在涵义和特质,为评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化质量而研究构建的一套指标体系。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背景,探索开发海南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把握和提升海南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国际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构建的原则、指标的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构建原则基础上,笔者对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具体指标进行分解,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关键指标及其指标权重。
1.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理想性。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以指导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向着正确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2.适用性
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制定,既要积极借鉴采用国际先进、科学的经验和标准,满足现有标准与规则的适应、学习和创新。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国情与地区发展现状,与产业需求对接,既要满足我国职业教育需求,也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特色性
标准体系是根据需要而制定,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的、全方位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设计与开发,一般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组成要素为基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的特点与特征有所变更,充分体现各高职院校的特色性。
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根据对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际影响表”指标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成果,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分为5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和37 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层层分解细化,一级指标从宏观角度出发,强调国际化意识(办学理念)、国际化行动(师生构成、合作交流、社会奉献)以及国际化结果(绩效成果)三方面,二级指标专项化,三级指标细分为可量化评估的指标。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关键指标及其权重,具体标准体系见表1。
表1 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表
续上表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由教学观念和组织管理两个指标构成,权重均为5%。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战略的集中体现。国际化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和组织管理国际化两方面,比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树立国际化意识,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立国际化工作机构等。当高职院校具备国际化教学理念,才会积极调配学校资源,开展一系列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国际教育活动。
2.师生构成
师生构成由师资力量和学生结构两个指标构成,权重分别为17% 和13%。教师与学生作为学校重要组织部分,其国际化水平能够直接体现和衡量该校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如聘请外籍教师的人数、外派到国外交流的教师人数、国际留学生人数及占全体学生比例等。通过丰富师生结构,吸引外籍教师、留学生,同时引导师生“走出去”,开拓国际化视野,丰富学习经历,促进国际化交流。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由课程设置和国际连接两个指标构成,权重分别为14%和16%。高职院校通过与国外不断地合作和交流,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和科学经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输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进程。合作交流可从课程设置、国际连接两方面反映,包括国际化课程和教材的比例,邀请境外学者访问讲学、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等。
4.社会贡献
社会贡献由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两个指标构成,权重分别为14%和6%。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高职院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反映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贡献可以从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着手,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色,组织举办国际化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国际化产校地企融协同发展新机制等。
5.绩效成果
绩效成果由科研绩效和财务指标两个指标构成,权重分别为8%和2%。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成果绩效,表明了该校在建设国际化过程中最终取得的效果,主要通过科研绩效、财务指标等来反映。
我国高职教育中仍存在运用传统理念进行教学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达到国际化办学水平,在保持本土化教育的同时,要从根本着手,改革创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海南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对人才需求迫切。高职教育国际化正是顺应了市场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各界、政府机构、高职院校要树立国际化意识,持续扩大高职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高职院校要具备国际视野,积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外语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国际化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课程设置需要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达到促使学生在课程中掌握国际性文化、国际化职业技能的目的。随着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深入建设,海南正持续推动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面向旅游消费新热点,海南高职可大力发展医疗、康养、文化演艺、文物修复和鉴定等领域职业教育;同时应在现有或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中,增添国际性文化等国际性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使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教师是全面推进国际化教育的主力军。在国际化建设中,高职教育必须培养优质的国际化师资力量,要求教师掌握中英双语,具备国际视野,关注国际事务,通晓国际标准,学习先进技术。国际化的师资力量要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即师资来源国际化、师资培养国际化。一方面,要加大外籍教师、专家学者的比例,让其参与到院校国际化专业建设、国际化教材编写和开发、国际化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等多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派遣优秀教师前往国外进修留学、调研交流、学习培训,养成全球化视野,掌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技能,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有一定外企经验的兼职教师,注重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双师型”队伍。
高职院校在保持现有的国际化平台自由的同时,创新国际化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海南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建立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交流合作空间,多举办国际化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国家间交流。同时,《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提出,海南将加快推进海南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对外开放方式,加速创建“留学海南”品牌。海南现已引进3 所以上境外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独立办学,鼓励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导更多东盟国家学生来琼留学。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带来了发展契机。因此,海南高职院校要主动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传播推广科学技术,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及服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获得双赢。
海南省背靠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依托一流的自然环境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将大有可为。海南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和科学标准体系的基础下,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求,牢固联系海南发展的区域特性,做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更好地推进海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