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食品安全调查及公众满意度提升策略

2021-03-10 08:43包一凡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比例餐饮

包一凡,潘 勇,代 莉

(1.英国林肯大学,英国 林肯 LN6 7TS;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 郑州 450018;3.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全面准确地度量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评价,查找影响满意度关键因素,探究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的路径,2020年3月-5月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方式,对全省20401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在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食品安全现状评价

1.受访者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率为83.0%

调查结果显示,20401位受访者中1480位对当地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为“非常满意”,占总体比例7.3%;评价为“满意”的有7771位受访者,比例为38.0%;评价为“基本满意”的有7688位受访者,比例为37.7%。评价为“不太满意”(1422位受访者)和“不满意”(942位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7.0%和4.6%。还有1098位受访者(占比5.4%)表示“说不清楚”(见图1)。从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看,食品安全满意率超过八成,说明当前食品安全总体态势良好。

图1 受访者食品安全满意度评价(%)

2.受访者对从各类渠道消费购买食品的放心率为85.8%

从渠道看,在被问到“目前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小商店、餐饮单位、小摊贩/作坊、农贸市场、集市/早夜市等场所消费或购买食品时的放心程度”时,20401位受访者中1644位被访者表示“非常放心”,占总体比例8.1%;表示“放心”的受访者有7694位,比例为37.7%;表示“基本放心”的受访者有8157位,比例为40.0%,三类受访者合计占总体的比例为85.8%。表示“不太放心”(2050位受访者)和“不放心”(636位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10.0%和3.1%。还有220位受访者(占比1.1%)表示“说不清楚”。从渠道放心率(包括:“非常满放心”“放心”“基本放心”,下同)看,受访者对食品销售渠道放心率超过八成,说明公众对食品销售渠道有较高的信任度。

3.受访者对市场上售卖的各类食品放心率为87.0%

从类别看,在被问到“对本地市场上售卖的米、面、油、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禽蛋类、酒水饮料等食品的放心程度”时,20401位受访者中有2023位受访者表示“非常放心”,占受访者总体比例9.9%;表示“放心”的受访者有8873位,比例为43.5%;表示“基本放心”的受访者有6862位,比例为33.6%,三类受访者合计占总体的比例为87.0%。受访者表示“不太放心”(1730位受访者)和“不放心”(650位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8.5%和3.2%。还有263位受访者(占比1.3%)表示“说不清楚”。从类别放心率看,受访者对主要食品类别放心率超过八成,说明市场售卖的主要食品类别得到公众较高的认可度。

4.有42.3%的受访者在最近一年见到过当地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抽检信息

“双随机、一公开”的食品抽检是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群众感知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力度和评估食品安全形势的重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20401位受访者中8623位过去一年“见到过”当地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抽检信息,占总体比例42.3%;表示“没有见到过”的受访者有10779位,比例为52.8%。还有999位受访者(占比4.9%)表示“记不清楚”。

5.最近一年有21.1%受访者买到过不合格食品

调查结果显示,20401位受访者中有101位表示最近一年中“经常买到”过期霉变、有毒有害或其他不合格食品,占总体比例的0.5%;表示“偶尔买到”不合格食品的受访者4207位,比例为20.6%;表示“没有买到过”不合格食品受访者15950位,比例为78.2%。还有143位受访者(占比0.7%)表示“记不清楚”。

二、影响食品安全满意度因素分析

1.受访者在采购食品时主要关注“安全性”“价格”“品牌”“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等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采购食品关注因素呈现四个梯队分布。第一梯队是“安全性”因素,20401位受访者中有12842位关注“安全性”,提及率超过60%达到62.9%,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这反映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强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第二梯队是“价格”因素,有9429位受访者关注“价格”,提及率接近50%为46.2%,说明食品类产品依然是价格敏感型产品;第三梯队是“品牌”(提及人数6221位)和“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提及人数5733位),提及率在30%左右,分别为30.5%和28.1%,说明食品类消费品牌意识逐渐显现,过期食品问题在一定范围、个别地域还比较严重;第四梯队是“购买方便”(提及人数2878位)和“产品质量”(提及人数2548位),提及率在10%左右,分别为14.1%和12.5%。其他方面提及率均在1%以下。

2.“有毒有害物质高残留”“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过期食品销售”是受访者担忧的三大食品问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当问及“在食品安全方面,您最担心哪些问题”时,20401位受访者中有5179位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能给予清晰、准确回答的15222位受访者中,“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高残留问题”“香精、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和“过期食品销售问题”提及率均在40%左右,分别为40.1%、39.7%和38.9%,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提及率超过10%还有“散装食物的卫生问题”(提及人数2401位,提及率15.8%)和“使用转基因原料,标签中不予以说明的问题”(提及人数1730位,提及率11.4%),这两个问题属于食品销售环节;提及率超过5%的还有“质量问题(变质/异味/不新鲜)”(提及人数1477位,提及率为9.7%)、“食品处理不当问题”(提及人数1312位,提及率8.6%)、“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提及人数1237位,提及率8.1%)和“假冒伪劣产品”(提及人数991位,提及率6.5%),其他问题提及率均在5%以下。从访问结果看,推动市场准入制度、销售追溯制度、质量召回等制度,加强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监管,能够有效降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表1 受访者最担心的食品问题

注:多选题,合计大于100%。

3.“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是受访者购买食品最不放心的渠道

针对“目前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小商店、餐饮单位、小摊贩/作坊、农贸市场、集市/早夜市等场所消费或购买食品时的放心程度”评价为“基本放心”“不太放心”“不放心”的10843位受访者,进一步询问“您去哪些渠道消费或购买食品时感到不放心”。调查结果显示,提及率最高的是“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有5578位受访者提及,占比51.4%;其次是“小型便利店/小商店”,有2388位受访者提及,占比22.0%;再次是“农贸市场”,有1857位受访者提及,所占比例为17.1%;提及率超过10%的还有“集市/早夜市”,有1421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3.1%。“大型商超”(864位受访者提及,占比8.0%)、“连锁/大型餐饮单位”(381位受访者提及,占比3.5%)、“网络购物/外卖”(253位受访者提及,占比2.3%)提及率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受访者对大型商超、连锁餐饮则较为放心,这类场所本身的食品安全管理更为完善,而小型的摊贩、餐饮、便利店等则需要相关食品监管机构加强管理和监管,从源头改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小型商超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意识。

4.“肉类及肉制品”是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

针对“对本地市场上售卖的米、面、油、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禽蛋类、酒水饮料等食品的放心程度”评价为“基本放心”“不太放心”“不放心”的9442位受访者,我们进一步询问“您对市场上售卖的哪些食品感到不放心”。调查结果显示,提及率最高的是“肉类及肉制品”,有4708位受访者提及,所占比例为50.9%;其次是“蔬菜水果”,有1737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8.8%;再次是“酒水饮料”,有1504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6.3%;提及率超过10%的还有“食用油”,占比15.4%。另外“米、面”占比7.6%、“禽蛋类”(634位受访者提及,占比6.9%)、“水产品”(564位受访者提及,占比6.1%)、“零食类”(320位受访者提及,占比3.5%)、“散装熟食/火锅/烧烤”(298位受访者提及,占比3.2%)、“乳制品”(148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6%)、“儿童食品”(125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4%)、“速冻食品”(92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0%)、“豆制品”(60位受访者提及,占比0.6%)提及率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加工环节多、供应链偏长的食品较难获得公众的信任,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能将各环节生产信息传递给公众的渠道,提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的透明度,提高公众信赖度和安全感。

5.受访者认为“监管力度不够”“生产经营企业不诚信”“消费者关注度不高”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问计于民”,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是解决困难的重要法宝。本次调查专门询问了受访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参与调查的受访者除4995位表示“说不清/不好回答”外,有15406位受访者给予清晰、准确回答,数据汇总显示,“监管力度不够”(8194位受访者提及,占比53.2%)和“生产经营企业不诚信”(7168位受访者提及,占比46.5%)提及率在50%左右,是受访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消费者关注度不高”(4306位受访者提及,占比28.0%)和“食品违法犯罪打击不力”(4239位受访者提及,占比27.5%)的提及率接近30%,对食品安全有较大影响;“违法判决不力”(2411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5.7%)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1710位受访者提及,占比11.1%)的提及率也超过10%,对食品安全有一定影响。由此可见,从公众视角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监管(包括“监管力度不够”“食品违法犯罪打击不力”“违法判决不力”等),重点在企业。

三、提升食品安全满意度对策建议

1.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调查结果显示,从公众视角看“监管力度不够”(提及率53.2%)、“生产经营企业不诚信”(提及率46.5%)、“消费者关注度不高”(提及率28.0%)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三个问题分别针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产业链有关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由此可见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鼎力配合,协同推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一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从源头抓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检验检疫力度、提升市场检查频率等方式方法,提升监管强度,提高监管有效性,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站好岗”“把好关”,通过“从严监管”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信心;二是食品产业链有关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满意”,相当程度是对食品产业链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不放心”,这就要求有关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自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消消费者顾虑、赢得消费者信任;三是广大消费者需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积极向监管部门投诉,合理合法保护自身权益。

2.打击重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领域公众最不放心渠道是“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提及率51.4%),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是“肉类及肉制品”(提及率50.9%)。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求有关监管部门积极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等活动,有序推进“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升级改造,改变“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脏乱差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中小餐饮渠道的信任度。近年来,人民群众群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肉类消费显著增长,“瘦肉精”“注水肉”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公众对“肉类及肉制品”放心度低,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要从源头抓起,构建起饲料、养殖、屠宰、运输、加工、售卖肉制品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在流通领域推动“放心肉”示范店行动,在餐饮行业推动肉类进货渠道公示行动,在肉类加工行业推动建立养殖、运输、屠宰、加工无缝对接行动,减少公众对肉类和肉制品的消费顾虑。

3.拓展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发布渠道、提升曝光度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没有见到过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抽检、公开发布抽检结果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检是对生产企业事后监管、流通企业事中监管的重要手段,发布抽检信息可以让消费者及时掌握“不合格”食品问题存在及严重程度,有助于消费者规避风险。在网络时代的当下,监管部门需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食品安全抽检结果,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广泛性,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渠道发布抽检信息,增加信息发布频率,提高群众知情率,不断释放加强监管、严惩重处的正面信息,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信心。

猜你喜欢
受访者比例餐饮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可怕的餐饮外卖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人体比例知多少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