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
摘 要:精细化管理本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要求。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关键词:精细化;学校管理;教学管理
一、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来源于大企业,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现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上,是在常规管理上面进行优化,改善管理理念及方法,使其升级为一种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端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否适合学校?与人性化是否矛盾?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内容。其实,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开始,更多的是管理的规范与引导。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学校,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关注过程,最终是将平时看似简单的学校管理“细琐之事”耐心细致严谨地处理好。
二、创设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文化环境
大而化之的粗放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大忌,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有人调查发现,平均每节课的显性与隐性浪费至少6分钟,即每天7节课而实际效益只有6节。有些老师特别喜欢拖课,看似很敬业,实际上是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其次,建章立制十分必要。学校教育教学相关部门要经常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的机制,管理者要不偏不倚,同时也被管理。
第三,要学习兄弟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减少管理盲区。学校管理者要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自己的行动准则中,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意识,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文化环境。
三、精化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德育处和教务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者,是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引导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求这两个部门要根据总目标设定阶段目标,构建出精细化管理体系。要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论证,保证目标的可行性,准确分配到各个部门及个人,将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推进目标的完成。教师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相关处室要规范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出可行性且容易被认可采纳实施的培养工作。这种规矩要从教师职业经验及环境生活中总结,并要致力于规矩的人文性。
学校还要建立精细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所有制度执行的保障,只有将考核激励与精细化接轨,才能使精细化落到实处。学校在教代会上通过的绩效考核方案就是将对教师的评价落到细处。
四、细化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单元
在学校管理层面,教学管理精细化可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评价、教学研讨等细化管理中体现。在这里归纳为“三个严格执行,四个严格把关”。
(一)三个严格执行
第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以本校为例,教务处协助校长室在开学前认真规划、科学规范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的课程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同时学校研发校本课程图谱,开设厚博校本课程,如国际跳棋、中国象棋、书法、足球等课程。德育处聘请学科专家,开设学生社团,组建艺体、科技、吴文化三大领域近60个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做强做精未来工程师社团、球类社团、烘焙社团、舞蹈社团、健美操社团等,其中有些社团已经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初见成绩。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加强过程管理,从师资的配备、场地的调整、器材的准备等方面配合学生活动,并逐步努力将社团活动课程化、校本化,希望通过开设这些社团,真正使学生能掌握一门技术,培养一种兴趣,养成一个有益终身的习惯,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二,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针,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它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并加强对评价改革的指导。为此,学校校长室对全校老师进行了课程标准的专门培训,让每一位老师都清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知道“教什么、怎样教”。学校经常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对课程标准做深入的研讨,同时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的要求,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会,对教学情况有反馈、有反思、有建议、有展望。
第三,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作息时间是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的,任何学校与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减教学时间,尤其是人为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学校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加强对学生自我拓展和查漏补缺的引导和管理,要求教师向课堂要效益,向引领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发展要质量。
(二)四个严格把关
第一关:备课关。教师的备课质量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而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整合个人智慧,加强教师间交流的有效途径。教务处制订集体备课的流程,明确集体备课的要求、时间和地点。对于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教务处及时通报,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同时增设中层干部蹲点督导,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加强个人备课的指导,统一规范备课的模式,坚决制止分工备课的陋习。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备课,最后进行二次备课。教务处每学期进行两次备课笔记的检查,并对每一位老师的备课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反馈,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第二关:上课关。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是关键。而课堂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观,关系到我们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本校为例,学校实行“ACP能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的能力。
第三关:作业关。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必要手段,适度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是必须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过量作业的现象。 为此,学校从师德师风的高度规范教师作业布置的行为,通过课堂情况记录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老师能做到作业分层、适量、有针对性,真正落实“轻负高效”。
第四关:考试关。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良好的考风考纪,是一个学校优秀校风的重要体现。教务处对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周密考虑,精心组织。每次考试之前,明确时间、考查的内容及范围,使全体教师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早安排复习。学校及时召开命题教师会议,明确命题的要求,强调出卷的纪律;召开全体监考老师培训会议,明确考试的时间、监考的要求以及对试场布置的要求。德育处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强调考风考纪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学校召开全体备课组长会议,对试卷的批改、分数的统计都做了明确的安排。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每次考试都能圆满完成。
考试的目的是诊断,学校十分重视每一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要求各年级组及时拿出质量分析表,召开年级质量分析会。在质量分析会中,对有问题的班级和教师认真分析原因,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對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新课改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真正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品质,会让每一位教师、学生终身受益,同样也对我们日后的生活及工作产生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及深远影响。
365250033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