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O护理记录中护理诊断术语的结构化现状及分析

2021-03-09 00:25孟祥红顾建芳禹小娟邹丽雯黄燕红毕婷婷邱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历焦点术语

孟祥红 顾建芳 禹小娟 邹丽雯 黄燕红 毕婷婷 邱红

上海市浦东医院护理部,上海 201399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方案[1]、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都将重点推动医疗信息标准化语言建设。护理术语标准化和结构化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3]。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护理术语标准化体系。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两家通过JCI 第六版国际评审的医疗卫生机构,两家机构均实施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模式,以PIO[PProblem(问题)、I-Intervention(措施)、O-Outcome(结果)]格式进行护理记录。本研究采用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ICNP)中护理诊断术语作为对比标准,将2 家医疗机构PIO护理记录中提取的护理诊断术语与ICNP 的术语构成原则进行比较,以了解护理记录中护理诊断的表述现况,为推进和建设标准化的护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7年6月,收集上海市2家二、三级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各1 家)的131 份出院患者病历,涉及科室包含内、外、妇、儿科、急重症科等,疾病诊断包括22 个专科,其中内科病历54 份,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外科病历共收集46 份,包括颅脑外伤和肿瘤、甲状腺疾病、肾脏系统结石、胃肠道肿瘤、胆囊疾病等;妇儿科病历共收集15 份,包括妇科肿瘤、异常妊娠、小儿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ICU 重症监护病历16 份,包括脑梗死急性期、脓毒症、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1.2 方法

对护理记录中的护理诊断语言结构化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①培训与考核:在研究实施前,对6 名课题组人员进行内容分析法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全部合格。②内容提取:课题组人员对每份护理病历进行仔细阅读,采集护理诊断术语,将数据录入Excel 中,并统计出现频次。③检查与去重:收集完毕后,课题组人员将结果再与131 份护理记录单进行复核,并汇总和去重。④比较术语构成情况:将整理的护理诊断与ICNP 护理诊断的构成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术语的构成现况。

ICNP 护理诊断的构成原则[4-5]:护理诊断可以是对焦点轴的判断,必须包含1 个焦点轴和判断轴词语,也可用其他轴词语来增强或扩展,各个轴只能使用1 个词语;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护理诊断也可是焦点轴中某特定维度上的判断,如一个单一的描述符既可作为焦点轴,也作为判断轴,如ICNP 2.0 中文版内的心悸、头晕、乏力等[4]。

2 结果

共提取出护理诊断121 项,所呈现的护理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包括事件和潜在事件、症状与体征、心理状态等,其中不符合护理诊断要求有4 项:2 项为医疗诊断(活动性出血、肺源性心脏病),另外2 项不符合为不依从行为、癌因性疲乏,与胰腺肿瘤消耗有关;护理诊断单项出现频次从1~73 次不等,共计频次897 次(其中有81 项的表述方式符合ICNP 中护理诊断术语的构成原则,占比66.94%),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十位分别为“疼痛”73 次,“入、出院知识缺乏”各72 次,“潜在并发症”次62 次,“术前知识缺乏”39 次,“术后知识缺乏”33 次,“跌倒坠床”29 次,“跌倒”25次,“活动无耐力”23 次,“焦虑”22 次,“知识缺乏”21 次,“血压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各19 次。在护理诊断的内容方面,用“知识缺乏”表述的词汇有29 项,占23.97%,累计频次为304 次,占总频次的33.89%。将护理诊断的表述方式和ICNP 中护理诊断的构成原则作比较,结果见表1,表述方式占前五位的类型依次为:焦点轴(1 个条目)32 个、焦点轴+判断轴(1 个条目)30 个、焦点轴+判断轴(多个条目)18 个、焦点轴+行动轴(1 个条目)9 个、时间轴+焦点轴+判断轴(1个条目)7 个、焦点轴(多个条目)7 个。

表1 按ICNP 术语构成原则对2 家医疗机构护理诊断术语构成原则的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2 家医疗机构护理诊断表述方式的结构化、标准化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诊断记录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有焦点轴和判断轴,但焦点轴词语数量多于1 个,不符合各轴一词的构成原则。②构成中有焦点轴,但无判断轴。③使用医学诊断。还存在着相同内涵的护理诊断用不同词汇表述的情况。护理诊断术语构成符合ICNP 术语构成原则有81 项(66.94%),处在中等水平。大数据时代下,护理信息系统将是护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6]。标准化护理术语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可以为电子护理文书提供更为规范的记录形式,还可以促进不同群体间护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7];而目前形式则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导致医疗资源不能共享[8]。国际护士会(ICN)在1989年时已认识到统一护理语言体系的重要性,提出ICNP,ICNP 是多轴术语体系,用来描述护理现象、行动、结局分类的综合护理实践分类系统,其术语构成原则是遵循ISO《健康信息学:护理参考术语模型集成》(ISO:18104:2003)的相关要求,并与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orth American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NANDA)术语体系可相互映射[3,9-10],因此,未来研究可参考ICNP 术语构成原则来调整护理诊断描述方式,以提升护理诊断构成的标准化水平。

3.2 2 家医疗单位使用护理术语体系不统一,建议国家卫健委进行统一

本次调查显示,2 家医疗单位运用的术语体系不同,语言表述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1 家术语体系是以NANDA 为主,其中频次出现最高的是潜在并发症,合计25 项,频次62 次。另1 家医疗机构护理诊断未表现出应用某一术语体系,而是以症状描述为主,合计24 项,频次88 次;2 家医疗机构护理术语结构表述一致度比较高,但内容存在较大差异;这正是孙霁雯等[11-13]学者所指出的各家医疗单位语言体系不统一。目前,国内护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在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着各自开发,多样式、多架构并存,无标准化护理术语可循的现状[11,14-15],严重阻碍了护理记录的规范、指标采集及数据共享,建议国家卫健委或国家护理管理机构,从全国层面开发或应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护理诊断术语体系,全面推进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发展。

3.3 护理人员对护理诊断表述能力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对护理诊断的描述比较单一,并未体现出与专科病情相关的专业术语。本次调查中护理诊断描述中“知识缺乏”类共29 项(占23.97%),频次304次(占33.89%);以临床症状描述的有24 项(占19.83%),频次88 次(占9.81%);还出现了2 项医疗诊断,反映护理人员存在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概念混淆的现象;分析以上主要原因有:①护理人员护理诊断术语知识匮乏,在临床教学中,常常忽视了术语内涵能力的提升。②无固定的术语和记录要求,以护士自我语言描述为主。这提醒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护理术语标准化结构化知识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诊断语言描述水平;同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护理标准化和结构化术语体系,保证不同医疗机构中的无障碍交流,以及和国际护理学界的沟通,以达到适应护理大数据的建立与分享[16]。

目前,国内对护理诊断术语的标准化研究尚不够深入,仅是引入和少量应用阶段,尚无国内标准化护理术语体系[10,12,16],导致护理记录语言形式多样化;本研究尽管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但在研究范围和样本量方面尚存不足,建议应由国家级护理学术组织层面组织进一步的研究调查,设立相关护理术语标准化研究机构,并与国际上的护理术语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本土化研究,建立符合国内医疗机构发展应用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护理术语体系。

猜你喜欢
病历焦点术语
强迫症病历簿
焦点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病例”和“病历”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焦点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