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21-03-08 12:12:02崔乐乐张闻东江六顺陈少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津玉液廉泉

崔乐乐 张闻东 汪 瑛 江六顺 陈少飞 柳 燕 马 月 袁 勤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卒中主要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本病致死率逐年降低,但致残率居高不下,其中主要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各类功能障碍为主,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数据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在卒中患者中占30%~65%,此类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呼吸道堵塞和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还因摄入量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电解质代谢紊乱、脱水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本研究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舌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6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的中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临床确诊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能够配合治疗;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神志不清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二科、脑病五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9.40±7.05)岁。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照组给予冷刺激:使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天1次。口唇运动[4]:利用单音节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o-e”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舌体运动训练[4]:舌体瘫痪时,治疗者用压舌板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也可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做自主运动时,指导患者面对镜子用舌体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咳嗽训练[4]:治疗者在患者后方两腋下将双手向前交叉置于胸腹部,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然后猛然向外呼气,此时置于患者胸腹前的双手用力向内上方按压,帮助患者增加胸腹部压力,完成咳嗽动作。摄食训练:床面抬高30~40°,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头前屈,治疗者位于患者健侧,进食糊状或流质食物,一口量为3~5 mL。一般从少量(<1 mL),然后酌情增加。需慢速进食,确认前一口已吞完,方可进食下一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舌针治疗。针具:天协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规格为1.5寸(40 mm),3寸(75 mm);型号均为30号(直径0.30 mm);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取穴: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操作:1)嘱患者张口,舌抵上腭,或用压舌板轻抬舌体,充分暴露舌下,选用3寸毫针点刺金津、玉液,出血为度,不留针。点刺结束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2)患者取仰卧位或仰卧坐位,充分暴露颈部,穴位常规消毒,1.5寸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廉泉穴,缓缓刺入0.8~1.2寸,以局部得气为度;再在廉泉穴左右各0.5寸处即夹廉泉,选取1.5寸毫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0.8~1.2寸,局部有酸麻重胀感即可。3)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其间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包括10项指标:进餐、洗澡、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穿衣(包括系鞋带等)、可控制大便、可控制小便、用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床旁椅转移、平地行走45 m、上下楼梯。满分为10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

1.5 疗效标准 治愈: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达到1级。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达到2级。有效:吞咽功能有改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由4、5级达到3级。无效: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无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无提高,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ADL评分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结果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分别为(77.75±5.65)分、(65.75±5.4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3.87±5.60)分、(42.62±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3 讨论

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70%的存活患者中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重度残疾患者约为40%,卒中的复发率更是达到了40%[5]。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作为其最棘手的并发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属中医学“中风”“喑痱”“咽膈”等范畴。《丹溪治法心要》有云“口眼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此皆因元气平日虚弱,而受外邪,兼酒色之过所致”。由此可见本病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阻滞经络脑窍,神机失用,进而闭塞咽喉舌窍,发为本病。本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脑,与舌、咽喉有关,同时与心、肝、脾、肺、肾相关。

舌通过经脉循行与脏腑密切相连,如胃、脾、心、小肠、肾、肝均与舌咽部有直接络属关系。中医学认为通过针刺舌体上的腧穴,刺激与舌有关联的经络,起到疏通局部经气、通关利窍、活血醒脑的作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6]。舌针是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如支建梅等[7]采用舌针结合利咽组方穴位贴敷法、覃亮等[8]深刺廉泉与翳风穴、崔显勋等[9]采用“咽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学者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发现[10]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用穴位组合为:金津、玉液、廉泉;金津、玉液;金津、玉液、廉泉、风池。其中廉泉穴为核心穴位,选穴主要体现穴位的近治作用。本研究中选取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其中廉泉,又名舌本、本池,在颈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廉泉属任脉,具有利窍络、疗失音、生津液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失语等。如《针灸甲乙经》指出廉泉可治“舌下肿,难以言,舌肿涎出”;《针灸资生经》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上气,呕沫,舌根缩急,下食难”。另外,言语不利、吞咽困难作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在中医学中可将其归属“窍”病范畴,“窍”病属阴;任脉主一身之血脉,为“阴脉之海”,可和营养阴。故临床上可取任脉治疗“窍”病。

夹廉泉为经验效穴,选取廉泉、夹廉泉进行针刺,如“齐刺”之法,针至病所,旨在增强局部针感,以达疏通舌咽部气血、利机关、通喉窍、利咽生津之功,清窍宣达,咽喉通畅则吞咽障碍自除。

金津、玉液为经外奇穴,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的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针灸大成》云“舌强难语:金津、玉液、廉泉、风府”。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多存在舌体强硬、舌下脉络瘀青,采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达到祛瘀生新的疗效,从而使舌体变软,同时刺激局部的舌深静脉、舌下神经、颌神经等组织结构,使舌体灵动、动作协调。

本研究表明,舌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金津玉液廉泉
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来源、真伪及流散考
敦煌研究(2023年6期)2024-01-04 03:49:24
探议廉泉穴※
甘如意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答谢青萝烹茶
“舌抵上腭”的好处
支部建设(2018年21期)2018-11-20 03:18:35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玉液消渴颗粒中8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12
聂金津作品选
廉泉
艺术品鉴(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