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齐刺法治疗急性股内收肌损伤探讨∗

2021-03-28 13:41孙雨晨马铁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2期
关键词:刺法患部进针

孙雨晨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齐刺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因其多针刺于患处,相较于单针刺入针感更强,从而取得的疗效更佳,如今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是齐刺法的单独使用,还有将其与传统疗法,如推拿[1]、拔罐[2]、艾灸[3]等相结合的研究相继出现,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上皆有涉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通过结合现代疗法,如电针[4]、水针[5]、微波[6],或对传统的刺法稍加改变,齐刺法可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内外科疾患,而非局限于面积小病位深的痹证的治疗。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临床实践,对齐刺法及其治疗急性股内收肌损伤等方面有所认识和体会,现将相关内容概述如下。

1 齐刺法之源流

顾名思义,齐刺法是多针刺法的一种,又名三刺,为“十二节刺”之一,首见于《灵枢·官针》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在古法中,齐刺法专门用于治疗病位小而深的寒痹,后世医家对其应用的认知便以此为基础。明代医家马莳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7]提出“四曰齐刺,用一针以直入之,用二针以傍入之,所以治寒痹之小且深者,因用三针,故又曰三刺也”。清代医家张志聪亦在其《黄帝内经灵枢集注》[8]中亦有“治痹气小深者也”的类似论述。

2 齐刺法的操作方法、功用和特点

2.1 齐刺法的操作方法

齐刺法的操作方法是三针齐刺,即先以一针直刺病变部位中心,然后根据治疗需要,再于病变中心左右或上下选取两点各斜刺一针。关于齐刺法,历代医家注解相似,但就具体的操作方法却无相关说明,关于傍入2针的确切位置和针距等,未有古书详载。

2.2 齐刺法的功用

明代医家张介宾注解《灵枢·官针》篇云“齐者,三针齐用也,故又曰三刺。以一针直入其中,二针夹入其傍,治寒痹稍深之法也”,由此可知,齐刺法在针刺镇痛方面疗效显著。此外,齐刺法还能增强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

2.2.1 增强针刺镇痛效用 《灵枢经·官针第七》曰“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如今,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验证,针刺镇痛的效用也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关于针灸镇痛机制阐述是复杂多样的,包括了神经机制和非神经机制[9]。当今国际学术界已经证实了针灸的镇痛效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起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基于“得气”而达到镇痛效果的针法,针感是获得疗效的必要条件,所以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十分密切[10]。齐刺法在应对疼痛类疾病时,通过增加针刺数量,扩大了治疗部位的作用面,增加了局部的刺激量,获得比单针刺入更强的针感,从而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2.2.2 强化双向调节作用 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针刺令机体或靶器官由兴奋状态变为抑制状态,由抑制状态变为兴奋状态,或产生其他层次上的改变,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即让机体恢复到生理状态或调节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正如《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黄赤,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矢志,内关主之”,内关穴可用于治疗心肺的虚实病证。

针刺可通过神经系统多级途径调节机体功能[11],激发人体系统的纠偏功能,从而达到内环境的稳态。齐刺法通过刺激量的增加,加强了针感,有助于激发经气传导,强化了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

3 齐刺法的拓展应用

同前所述,齐刺法在古法中治小而深的寒痹,在治疗面积较大和位置稍浅的病证时看似力有不逮。然而在临床上各类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改变进针深度及变换针刺部位,拓展了齐刺法的应用范围。

3.1 改变进针深度

古人以齐刺法“治寒痹小深者也”,可知古法进针深度是比较深的。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齐刺法同样可用于一些皮肉浅薄部位。针刺的深浅应该是相对的,不应只以实际进针深度而言,也要就治疗部位的皮肉厚薄来衡量,如深刺曲池穴和环跳穴在进针的深度上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皮肉浅薄部位进行齐刺就应调整针刺深度,例如运用齐刺法治疗浅肌肉层病变引起的疼痛时,通过较浅地针刺阿是穴,亦能气至病所。

3.2 变换针刺部位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有“以痛为腧”的记载,传统齐刺法治疗疾病时,在选穴上多以局部痛点(阿是穴)为主。若取十四经穴或经外奇穴,齐刺法亦可用于一些内、外、妇、儿科疾病的治疗,例如取后溪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取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3]、取秩边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14]等。

在针刺治疗的过程中,一些医家发现头、眼、耳、手足等部位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施针刺激系统内的特定点能治疗人体与之相对应部位的疾病,达到刺激局部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治疗目的,即分部微针刺法。齐刺法与分部微针刺法相结合,增强刺激,激发经气,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4 齐刺法治疗急性股内收肌损伤

4.1 急性股内收肌损伤的诊断

股内收肌群的分布覆盖了深层和浅层,所以本病的病位可以是深层肌肉,亦可以是浅层。诊断急性肌肉损伤时,患者多有急性外伤史,急性股内收肌损伤多因股内收肌群猛烈收缩或过度牵拉所致,专业运动员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人。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患部疼痛及损伤肌束的痉挛,因而出现跛行。疼痛的部位局限于患肢大腿内侧根部,压痛明显,内收、外旋及外展活动时患者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患部有瘀斑,可呈肿胀状态。肌肉粘连者,损伤的肌肉呈僵硬状态,或可扪及硬肿或条索状结节。通过体格检查,如“4”字试验来辅助诊断。此外,鉴别诊断要除外骨性疾病。

4.2 急性股内收肌损伤的治疗

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上,国外多采取冰敷、充足的休息及拉伸等方法应对,而中医则是运用推拿、针刺等疗法。近些年的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对急性骨骼肌的损伤疗效显著。通过增加针刺数量来增强针感,激发经气传导,以求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类经》中注“齐者……治寒痹稍深之法也”[15]。可见,肌肉层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可应用齐刺法进行治疗。

4.2.1 诊治要点 关于筋病的治疗,孙思邈以《黄帝内经》“以痛为腧”为基础,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首次提出阿是穴,即以患部的疼痛点定位。长期的临床经验证明,针刺阿是穴在肌肉损伤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针刺的深度应该达到肌肉层。《灵枢·经脉》中有“经脉者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分肉之间气血充足,所以针刺肌肉层能更好地激发经气,活血化瘀。应对软组织损伤,浮针疗法亦有良好的止痛之效。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是通过肌肉自身的外周机制来促进收缩结构和功能恢复,完成对损伤骨骼肌的治疗,而非主要通过神经调节。这一研究结果也为“以痛为腧”的肌肉损伤治疗原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灸大成》云“转针向上气自上,转针向下气自下”,说明针感传导的方向取决于针尖的方向。治疗时针刺的方向应以肌肉疼痛点为中心,这是针刺镇痛确定针刺方向的原则[16]。大量的文献表明,以疼痛点为核心,无论是针向痛点还是刺中痛点,都可以很好地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确定损伤肌束上的最痛点后,先直刺1针,再根据损伤部位的深浅选取合适的进针部位,沿此肌束长轴斜刺2针,针尖刺向痛点。关于傍刺2针的角度和距离,应根据损伤肌肉位置的深浅决定。但斜刺的角度不宜太小,以确保针刺的深度达到肌肉层。

股动脉起始段位置较浅,位于卵圆窝镰状缘的深侧。在股动脉后面,与耻骨肌、长收肌相邻。股动脉在收肌管的部分,后面与长收肌和大收肌相接。当长收肌、耻骨肌及短收肌近耻骨端发生损伤,所取阿是穴在股动脉之上时,直刺一针可改由阿是穴背侧斜刺进针,针尖刺向痛点,避开股动脉。股薄肌及大收肌下缘直刺一针刺不可过深,所选毫针规格一般不超过一寸半,以防刺伤股动脉。

4.2.2 选取齐刺法治疗急性股内收肌损伤的依据 以多针刺治痹者,扬刺法“治寒气之博大”,适用于面积较大且深的痹证,而本病的疼痛局限于大腿内侧,范围较小,且傍刺的方向应沿肌肉长轴,故选取齐刺法更为适用。对于颈肩腰腿部肌肉损伤,采用斜刺的方法较为多见[17]。除齐刺、扬刺外,《黄帝内经》所载的合骨刺、恢刺等刺法也是治疗筋病的常用刺法,都采用了斜刺的方法。股内收肌群的急性损伤发生后,收缩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肌肉僵硬、活动功能下降及酸痛等一系列症状。斜刺是通过调整或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转化使其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平衡而促进收缩结构的恢复的[17]。运用斜刺不是简单地止一时之痛,而是持续地治疗肌肉损伤,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齐刺法可以迅速软化僵硬的肌束,缓解肌肉痉挛,避免血管受压,改善血运,从而减轻疼痛,消除炎症和恢复肌肉功能,且效果优于单针刺法。

5 病案举隅

5.1 病案1

患某,男性,30岁,2019年6月10日初诊。主诉:左大腿内侧疼痛2 d。患者于2 d前因跑步时拉伤出现左侧大腿内侧疼痛,活动时加剧,曾外用云南白药喷雾,疼痛仍不缓解。查体:患者跛行,左侧大腿内侧根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取穴:取阿是穴齐刺。先用寻按法在患部找到压痛明显的地方,即为阿是穴。治疗:患者体胖,以0.25 mm×40 mm毫针于阿是穴直刺,再以0.25 mm×40 mm毫针于阿是穴旁开一寸处沿肌束长轴斜刺,针尖指向阿是穴,与皮肤夹角呈45°,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治疗1次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步态基本正常。

5.2 病案2

患某,男性,27岁,2019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右大腿内侧疼痛伴肿胀4 d。患者4 d前踢足球时出现右侧大腿内侧疼痛伴肿胀,活动不能,自用跌打损伤膏,疼痛不解。查体:患者轮椅推入病室,右侧大腿内侧根部压痛伴肿胀,患部肌肉僵硬,可触及条索状肿块,皮下有瘀斑,大腿活动受限。辅助检查:X线未见明显异常。取穴:取阿是穴齐刺。以寻按法在患部取明显的压痛点及僵硬的肌肉中点。治疗:患者体型中等,以0.25 mm×40 mm毫针于阿是穴直刺,再以0.25 mm×75 mm毫针于阿是穴旁开两寸处沿肌束长轴斜刺,针尖指向阿是穴,与皮肤夹角呈30°,间断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肿块及瘀斑消失。

6 结语

针刺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佳,操作简便易行及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范围覆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如今,关于齐刺法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古人以齐刺法治痹症,可见其擅治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上,齐刺法疗效显著。应对股内收肌损伤时,齐刺法能迅速且有效缓解痉挛,减轻血管受压,改善患部血运,迅速减缓甚至消除疼痛,松解粘连的软组织,消除炎症,且非一时之效,而是促进损伤的肌肉组织持续恢复,标本兼顾。

猜你喜欢
刺法患部进针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夏天热卖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大黄治疗银屑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