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2021-03-08 12:25鲍懿坤
文教资料 2021年26期
关键词:师范类高质量标准

鲍懿坤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向往,即过有质量的生活。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要的发展。教育和人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自然培养不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兴国必先强师,想要全方位改革基础教育,就要确保教师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教师数量紧缺,而是“质”的问题。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为了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质量教师,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发展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一、教师教育高质量的内涵

教师教育是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培养一体化和终身学习的过程,相对于师范教育概念而言更凸显教育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特征。教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职前教师教育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一方面依托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向基础教育输送教师。教师的职后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及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包括“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以育人为本”,高等教育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适应、服务和引导社会”[1]。需要从两个方面界定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而言,教育的最终取向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教师教育需要以人为中心,着眼于教师的全面发展、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教育培养的人未来要面向社会,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有用人才,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的教师需要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能够提高教师质量及使教师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但是,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当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即学生的质量。包含教育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和不断推进的过程。因此,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发展理念和指导教师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二、政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意见》做出了“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的警示,并提出了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考试和在职发展均做了宏观部署,强调了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性。2018年3月22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指出了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计划》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在师德养成教育、提升培养层次、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创新“互联网+教师教育”等方面大力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201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按照“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教师教育方面,强调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教育改革离不开政策指引,近些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对“教师”的针对性明显加强,体现了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并且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加快推动了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师范专业建设和教师的培养均迎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

三、标准导向: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

由于美国公立学校的质量堪忧,公众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强烈。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即以“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自此以后,人们开始重视教师标准的改革问题,认为只有合理科学的标准才能真正选拔和激励好教师。以“标准”规定教师的准入、实施教师的培养及衡量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质量早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提高教师教育发展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如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标准、课程标准、认证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我国相继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教师教育机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过程指导,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标准指引下逐步推进。为了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7年10月26日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将专业认证理念引入教师教育领域。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推动有关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相较于主要发达国家来说较晚,新时代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正逐渐向灵活型、开放型转变,但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例如,各标准之间缺乏衔接和连贯,一些原有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的教师教育体系等。尤其是随着大量非师范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逐渐加入教师培养队伍中,师范类院校务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基于现有的各类标准,逐步完善相应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在诸多教师教育机构中“求同存异”,突出“师范性”特点和引领作用。

四、协同共享: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美国和英国在职前教师教育方面均形成了以大学为主的传统培养和以中小学为主的选择性培养两类方式。英国是最早开展教育实习的国家,“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发挥了中小学在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要求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参与高校教师的培养,明确提出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2018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鼓励支持高校之间交流合作,通过交换培养、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同步课堂、学分互认等方式,使师范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在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认证理念,教师教育的重心应该侧重人才培养的最终学习效果。教师最终的战场在课堂上,教师培养的过程必然离不开中小学校的参与。

然而当前师范类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普遍问题,例如高校间甚至高校内部专业间的信息相对封闭、共享不足、协同性不强;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间合作不够,体现在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衔接不够、专业建设标准与教师职业标准衔接不够、人才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实际要求存在差异等[2],加强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现有基础上,教师教育需要持续完善与兄弟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构建的协同培养机制,共同探索适宜的“校际”(U-U)、“校政”(UG)、“校校”(U-S)及“U-G-S”共同体,创新教师教育协同共享的合作模式和培养机制。

五、保障体系: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外部保证

美国于1987年建立了以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新教师评估与支持洲际联盟(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Support Consortium,INTASC)、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NBPTS)为代表的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位一体”的教师质量保障系统。以上三者的联盟是在主张教学专业化的价值取向上实现的,使美国在历史上首次形成了职前、入职和在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认证体系。

我国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近些年教师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教师教育“入口关”和教师考核“出口关”层面,我国建立了相应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然而,和美国的专业资格相比较,我国教师资格证书的性质仅仅是一种执照,是准备从事教师行业的人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入职要求,证书标准是较高的专业要求。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仅混淆了二者的区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标准、考试形式单一等,与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关于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依旧比较落后。在教师专业“发展关”层面,教育部于2012年9月发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标准出台后如何实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评价教师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面临的难题,也是我国目前在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六、结语

在大力提倡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时代,教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责无旁贷。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内部的内涵式发展与外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协同并进,通过提高和完善教师教育相关的各个标准,与多主体通过协商、合作、参与等方式,推行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职后进修一体化,推进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3]尤其要建立横跨教师职业生涯的认证制度和保障体系,保证教师质量,这是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像是教师的“职业阶梯”,理应贯穿于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师范类高质量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忠诚的标准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美还是丑?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