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云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次“大考”,在这场考验面前,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举国同心,共同抗击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大课”。本文从后疫情时期的视域下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图景和实施路径,分析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抗疫斗争提供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实施路径,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
后疫情时期是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维护发展秩序,为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做出时代回应;有利于安抚焦躁情绪,为全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心剂;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感,为中国梦的实现凝心聚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各种风险挑战,迫切要求我国具备高度的敏锐度抓机遇迎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风险挑战,对全球的秩序与稳定造成威胁,迫切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风险和挑战作出时代回应。后疫情时期作为新时代中的特殊时期,在保有新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特有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加剧了风险挑战。疫情的爆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不管是国内改革进程还是对外开放局势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人们因生计问题出现不满情绪。人心团结方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人心溃散则会贻误发展时机,导致停滞不前甚至落后。在后疫情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国民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疫情防控局势与防控举措的有效性,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从而振奋民心,凝聚民力,有条不紊地战胜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容易使国民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而且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前期要求停工停产,人们自行居家隔离,网络成为获取消息最重要的渠道。网络传递消息广泛而迅速,能够使人们及时高效地获得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局势。但是庞大的信息量不可避免会真假难辨、混淆视听,一些不正当甚至不合法的消息借机流传,这些错误虚假的信息会对国民思想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社会大局的稳定造成不小的冲击。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部分人就业问题得不到保障,导致一些家庭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思想容易懈怠,迫切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安抚焦躁情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2]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指引方向与团结力量的精神支柱,是无法缺失的不朽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在重大风险与危机面前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想靠个体的力量完成一场抗“疫”之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各民族力量,举国同心,共同抗疫才能战胜疫情,打赢全民阻击战。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应趁热打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让其深切感受到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之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全新图景,获得了良好的契机。尽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加强,但在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内容缺乏层次性;时代性特征不鲜明,囿于资源与手段的创新;拘泥于传统教育的形式,缺乏对现实的合理观照;注重爱国理论的教育,忽视爱国实践的开展等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鲜活资源,但是这些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较零散,未经系统整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指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体现层层递进的层次性,而不是毫无波动与起伏的平铺直叙式的推进。在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和资源都适合,也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可以一股脑儿地堆砌在一起加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从来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任务,在内容的选择上无法一次性完成。在后疫情时期应该对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类型和作用划分层次。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指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的鲜明主题挂钩;教育手段应该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体现时代特色。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优秀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传统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后疫情时期,延续原有的教育习惯会与时代脱节,应该在原有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增加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后疫情时期所提供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这些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贴近,更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另外在教育手段上,传统的手段如举办宣讲会、组织参观等已经越来越难达到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应该不断开发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手段,在原有的教育手段基础上不断更新,更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
要避免爱国主义教育的泛化,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指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成长需要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爱国主义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由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在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实际情况与成长需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每个人生理和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加强教育个体的观照,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体性和主体性,而不是一概而论。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仅有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过于偏重爱国理论的教育而忽视爱国实践的开展会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减弱。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指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是延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比较注重思想意识的强化,而忽视行为举止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受疫情防控举措影响,线下实践活动减少。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存在,后疫情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贯彻到社会实践中,难以使教育对象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因此,后疫情时期应该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抓住时机,鼓励教育对象更多地投身于志愿服务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根据之前分析的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图景,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采用更加符合现实状况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3]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不仅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还产生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同时要对整合利用的抗疫资源,加强筛选与甄别,使资源的选择更加适应时代,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 就地取材,贴合教育对象现实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必须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因此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千万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让教育对象产生距离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阻击战,这个过程是教育对象参与其中并能深刻感受到的,在选择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时完全可以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生活中选择一些具体的典型事例与模范人物。除了钟南山、张定宇等广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外,还有一些普通群众的故事,比如快递小哥汪勇、武汉送餐夫妻等。贴近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让教育对象相信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另一方面能让其感受到榜样就在自己身边,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2. 切忌浮于表面,深挖资源丰富内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如何转化为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还需深思熟虑,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深入挖掘抗疫中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一是在防控措施的选择中,中医药学在防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整个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背后的生态危机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鲜题材。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问题还未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是很大可能来自大自然,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生态危机警钟,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引导民众与自然和谐共处。
社会舆论建设对于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应该将显性文化建设与隐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创新运用多种手段,共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1. 注重爱国仪式的举行,将爱国情感具象化
与“形式”不同,“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仪式”本身是十分庄重严肃的,仪式的举行不仅代表这件事情本身的重要性,还体现出人们对于这件事情的尊重与敬畏。爱国仪式的举行更是如此,我们所熟知的爱国仪式包括升国旗、国庆阅兵式等。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重视爱国仪式的重要作用,以仪式为依托,将爱国情感具象化,充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组织参与抗疫英雄悼念活动、观看抗疫表彰大会等,这些庄重的仪式更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和爱国主义教育浸润人心。
2.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因地制宜落到实处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村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防疫抗疫的基础细胞和最后防线,基层自治组织发挥了巨大的治理优势。村镇和社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基本单位,总体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对成员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基层的文化建设,根据不同村镇、社区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比如开展讲话讲座、建设宣传栏、组织观看爱国影片等,把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人们生活在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在互联网时代,“云”平台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全国大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开设网上课程等措施都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借鉴。
1. 构建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后疫情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信息迅猛发展并高速传播,各大网络平台兴起的时代,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资讯精准传播并达到应有的效果,构建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创建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站,虽然不乏红色教育网站,但是专门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站还未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站应该以相关的红色教育网站为依托,并且及时更新相关的时政动态,上传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报告、文章与事迹等;同时也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工作,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更吸引人。另外,可以开发爱国主义教育App,类型相似的学习强国App已经达到13亿次下载与安装,学习思政课App开始试运行使用,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开发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App,导入相关的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 利用各类热门App进行宣传
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与普及,人们逐渐养成“刷”手机的习惯,并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各类热门Ap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间,人们使用这些App的时间相对更长。人们乐意花时间在这些App上刷视频、学技能,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热门App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App上注册官方账号,并且向知名UP主们学习热门视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定时推送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给用户,有助于在无形之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3.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互联网时代,网民数量日益庞大,必须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真切见识到了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居家隔离政策使传递消息的途径基本依靠网络,网络传播信息量庞大复杂难辨真伪,如果网民不能做到文明上网,肆意发布和散播不实言论,则容易造成舆论风向一边倒的局势,对其他网民产生误导和不良影响。以此为鉴,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布和分享正向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强化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大网络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教育对象积极主动接受教育的过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国民这种自觉主动性的强大力量,看到了他们身上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才能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重点培养教育对象的同理心与共情力,并鼓励其积极主动践行爱国之志。
1. 培养教育对象的同理心与共情力
同理心和共情力主要是指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重大考验,在应对风险考验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将个体融入集体中,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同理心与共情力。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注重教育对象同理心与共情力的培养,要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让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要学会与他人共存,要将个人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融入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之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2. 鼓励教育对象身体力行践行爱国之志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我们为“逆行者”精神所震撼。大到武汉封城期间,全国各地多批医疗人员、运输人员、建筑人员等驰援武汉;小到社区防控期间,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轮流值班坚守一线,很多群众自发参与其中。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志愿精神的感人之处,同时也为后疫情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检验其实效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应当鼓励教育对象以抗疫斗争中的“最美逆行者”为榜样,积极参与到防控疫情斗争中,切实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多组织爱国主义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对象自觉参与其中,身体力行践行爱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