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为例

2021-03-08 11:10孙小星
文教资料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留学生疫情

孙小星 傅 薇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每年派出海外留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受到不同国情、体制及多元思想的影响,不断增长的交换留学生(以下简称“交换生”)数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当前,推进“三全育人”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填补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状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管理教育,引导交换生群体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势在必行。

一、加强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交换生群体特殊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据外交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160万左右的留学生,目前仍在海外的不少于140万。庞大的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有自身的特殊性,就一些大学在读期间的交换生而言,长时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面临出国前后文化适应、价值观认同等问题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混乱、变化,甚至出现消极现象,缺乏生活学习目标,诱发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出国之前没有做好规划和心理准备,仅凭一股热情和好奇踏上异国土地,部分同学由于语言水平有限而难以与当地人正常交流与沟通,出现思想苦闷、心理落差、孤僻迷茫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给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现实生活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受年龄和社会阅历所限,在对国内真实情况缺乏真正了解的情况下,面对突发事件,容易受到错误、片面理论的误导,这对个人的健康成长、留学生群体的形象是不利的。做好新形势下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事关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及中华民族整体形象的建立。

(二)加强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外留学生不仅要学好本领,完善自身,还要肩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好比一面“照妖镜”,折射出一些海外留学生令人唏嘘的现象,如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当言论,这些言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深入剖析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外派留学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只有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国外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目前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在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操作上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对交换生出国前的选拔过于看重专业学习成绩,未充分摸底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等,留下管理教育隐患。另一方面在国外安全局势动荡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对交换生教育往往着眼于顺利完成国内外教育培养计划、安全回国上,对他们是否有思想波动、是否真正能承担起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纽带的重要使命重视不够。

(二)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管理模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重在细水长流、入脑入心。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对交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集中于出国之前的动员,教育内容局限于安全、遵纪守法、思想动员等,容易忽视诸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培养独立自立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行前教育不够全面系统,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化;对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的教育管理较多地往事务性工作和安全稳定的显性需求上倾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内在需求关注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顺利回国后疏于教育和管理,产生消极影响。为此亟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干预和引导,帮助归国留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较高的思想性及政治性,一些照搬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采用班会、年级大会等集中灌输式教育方法,且内容上往往以口头讲大道理、传达时事为主,没有结合留学生群体的知识背景、思想特征、心理预期等,思想内容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疫情防控期间,因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关注国内的高校学生,忽视了交换生这一特殊群体,没有及时、充分利用好疫情期间涌现出的丰富的教育题材和内容,容易增强这部分学生的疏离感和恐慌感。加上地域限制,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对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探索

2017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3]其中深刻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殷切希望和高度重视。高校工作者应提高对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组织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每年有近1000名学生出国交换学习,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以下简称“日亚学院”)为例,笔者对截至2020年4月不同类型的交换生代表(99人)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除了年级、留学国家、家庭情况等变量外,问卷着重从出国动机、出国前准备、留学期间对学校管理教育的期待及回国后适应性等方面出发,调查结果显示:90.9%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结合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只通过说教的方式。72.7%的学生希望在出国之前结合对象国的不同开展当地风土人情课程培训、心理疏导或经验分享会等,帮助事前了解对象国的基本情况,有效应对突发情况等。45.5%的学生希望在海外学习期间能适当参与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祖国的了解。36.36%的学生希望学校帮助自己归国后能较快地适应和融入久违的环境,消解尴尬的情绪。结合以上调研结果和工作实际,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与思考交换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明确培养目标,全员提高对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在选拔交换生之初,不仅要考虑专业知识、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本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目标,综合考量学生。学校相关部门、教师、辅导员等要全面提高对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到全员参与。日亚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从选拔到学生归国,通过个别谈心、问卷分析等方式详细记录交换生的思想心理情况,做好档案记录。疫情防控期间,学院高度重视境外交换生群体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做到三个及时:一是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及时传达国家、学校对在外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契机,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生动的情境,把疫情防控中展示出的党的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党和国家妥善处理疫情的做法、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交流。二是专业课教师及时参与疫情防控“多语种微课堂”录制,向海外留学生积极传播疫情防控经验及相关防护知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发动境内外留学生线上组建翻译团队,积极承接疫情防控翻译任务,以“译”战“疫”,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三是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及时摸排境外学生情况,跟踪健康打卡;做好心理疏导,通过远程开设线上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等;利用短视频、推文等灵活的方式深入阐释国家、学校及学院的各项防疫工作,使学生感到“虽身远、心相近”,提高情感认同;其他管理人员加强协作,为交换生做好课程协调、防疫物资保障等后勤工作。

(二)健全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留学全过程

对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贯穿于留学全过程。健全交换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行前的教育动员、留学期间的密切跟踪和科学管理一直到归国后的心理疏导,明确出国前后各阶段及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教育侧重点,结合不同留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出国前,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常识、安全稳定及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成才目标。留学期间的教育应“内外联动”,除了日常事务管理、安全教育外,还应提高对他们内在变化的敏感性,更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信念和民族认同感。[4]学生回国后,大多面临毕业择业,而受到疫情影响,就业实习机会减少,难免受到打击。高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业情况及性格爱好等,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世情及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交换归国的学生及时融入国内文化,消除二次尴尬感和孤立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全方位确保交换留学生的育人成效

对交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统筹发挥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及自我教育与外部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全方位提高育人成效。日亚学院创新组织建设及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旨在以增强海外交换留学生党员思想凝聚力为核心,辐射和带动一大批交换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心系祖国,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以留学国家划分组建临时党支部,完善行前教育和归国后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国内外组织建设。出国前,通过行前动员、座谈会、主题党课等形式,引导留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明确留学目标[5];鼓励其他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维护祖国、报效祖国的意识;选拔优秀的交换生党员担任临时党支部的负责人,负责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指定专门的党员教师,负责各临时党支部的管理、教育和联络。在外出交流学习前,临时党支部充分掌握支部成员的信息,制订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保障管理教育不间断;增设“海外党员专栏”,逐渐形成海外党员系列专栏。学生归国后,以党支部座谈会、分享交流会等形式,总结临时党支部建设经验及问题,宣传优秀党支部案例和做法,带动和引导低年级及即将外派留学的学生。

二是组建“帮扶”小组,制定定期汇报制度,使自我教育与外部影响相辅相成。每位党员联系同校、同区域的1——2名留学生同学,组成“帮扶”小组,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国外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实现专业素质与思想修养的提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加强对留学生群体的培养考察。临时党支部负责人负责收集反馈留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定期向国内党支部汇报。“帮扶”小组及时向党支部或辅导员汇报帮扶情况,不仅强化留学生党员的制度和身份意识,而且强化整个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国内外疫情防控期间,暂留海外的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宣传防疫知识,带领党支部成员和身边同学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时刻关注国内形势,积极联络有效平台,以党支部为单位,发动身边同学通过爱心募捐行动援助一线医护人员,助力祖国渡过难关;已归国的同学,及时联系原党支部,积极响应以“译”战“疫”的号召,发挥专业优势,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三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内容。面对“95后”“00后”应有效利用“互联网+”模式,转变话语风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互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传达正确的境外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讲述国内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等,强化境外留学生的团结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此外,定期选派教师前往海外交换生较多的国家院校进行交流、考察和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开展送温暖的活动,增强海外留学生的归属感。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交换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和民族利益冲突等外部环境、新一代留学生的思想特点等因素,需要不断总结规律、探索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作用和持续性作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留学生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