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品格
——读有关马克思的书信

2021-03-08 11:10王公旺汤先萍
文教资料 2021年27期
关键词:资本论品格恩格斯

王公旺 汤先萍

(新疆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从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来看,分布在27——41卷和50卷的4000多封书信,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篇幅的四分之一有余。这些书信内容极其丰富,涵盖面十分广泛,呈现了一幅有关马克思生活、斗争和学习的绚丽多彩的画卷。了解并学习这些书信,可以从中品悟出革命导师的伟大品格,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意志品格

(一)面对生活的窘迫

马克思的一生大多在贫困中度过,极度贫困的生活给他带来极大的烦恼。马克思说:“依我看,我是在过着所能想象到的最不幸的生活。”[1]两位革命导师生活的不幸可以从部分往来书信中得知。1849年9月5日,马克思通过信件将自己的处境描述给好朋友恩格斯:“现在我确实处境困难。我的妻子临近产期,15日她又必须离开巴黎,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弄到必需的钱,使她能够动身并在这里安顿下来。”[2]由于家庭的困境和生活的穷苦,马克思在1849年下半年为了攒齐筹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经费而四处奔波。生活的困顿并没有阻碍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同年9月18日马克思参加了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全体大会,在会上选出了“伦敦德国流亡者救济委员”,马克思正是其中一员。尽管马克思的生活处在困难中,但他仍热忱地承担起救济流亡者的工作。在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是与奔走借债、躲债和进当铺联系在一起的,在与恩格斯的书信中可以看出这点:“如果你能立即寄钱给我,我将非常感激。我的女房东很穷,我已经是第二个星期没有付房租给她了,她逼着要钱,逼得很紧。”[2]即便生活给马克思压力和窘迫,但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意志,马克思丝毫没有因为身临困境而有过一丝退缩。

(二)面对政治的迫害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是充满斗争精神的一生,从开始投入革命他就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从来没有向敌人屈服过。马克思一生中遭受了无数的政治迫害,1843年《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先从普鲁士到法国巴黎,1845年巴黎政府将他驱逐,辗转到布鲁塞尔,在这里生活三年后回到巴黎,德国三月革命爆发时他回到了德国。马克思在1849年重返巴黎,同年被法国政府驱逐,流落到伦敦,最后客死他乡。马克思在欧洲居无定所,生活惨淡,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信仰和初衷,作为一名无国籍的“世界公民”,他为世界无产阶级、被剥削压迫的人寻求自由,怀着满腔热血和激情,勇敢面对资产阶级当局的驱逐和迫害,凭借执着不屈、坚毅不拔的意志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而拼搏奋斗。

(三)面对身体的病痛

疾病往往是贫困的伴侣,贫困是病魔最好的温床。马克思一家无法改变贫困的命运,也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马克思身患多种疾病,受尽折磨。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第一卷期间,几乎每天都在过度工作,加上家庭贫困,严重地透支身体,常年累月处在疾病的折磨中。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1856年到1857年,马克思在伦敦《自由新闻》上发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揭露英国对沙皇俄国的放纵和依靠。1858年4月29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写的信中说:“我长久没有写信,可以用一句话向你解释,就是不能执笔。”[3]疾病是马克思进行写作的最大阻碍,只有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向妻子口述,才能为报刊写几篇文章。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饱受病痛的折磨,仍关心东方的落后国家,写了很多评论西方列强与东方落后国家关系的文章,包括《不列颠在英国的统治》和《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等。就在《资本论》第一卷快要完成的时候,病魔又来了,1866年2月10日,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这一次差一点送了命……如果这东西再以同样的形式重复三四次,那我就成了死人了。”[4]马克思在1867年10月11日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说,《资本论》是“一部经过千辛万苦写成的著作(可能从来没有一部这种性质的著作是在比这更艰苦的条件下写成的)”[5]。马克思从1849年流落到伦敦以后直到1866年《资本论》第一卷完成,18年中饱受病痛的折磨,面临家庭的生存危机,还要从事艰巨而庞大的第一国际领导工作。纵然遭这么多磨难,但是马克思仍然凭借过人的毅力和永不屈服的意志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向前发展。

二、马克思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

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写道:“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6]现有的书信印证了梅林的结论,它们除了记载马克思的思想及理论的产生渊源之外,还记载马克思的实践,如办报实践、参与和指导工人运动、领导第一国际、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切错误思想理论进行斗争等。

(一)创办报刊,为先进思想宣传提供阵地——以《新莱茵报》为例

1848年是欧洲大陆不安定的一年,一月,革命的战火首先在西西里岛燃起,之后迅速蔓延到意大利、德意志、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等地。在中欧出现了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等运动,虽然这些革命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是给欧洲封建制度带来了很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战友们计划创办一份大型报刊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1848年6月1日《新莱茵报》创刊,在德国革命运动中,《新莱茵报》持坚决的革命态度,主张依靠人民起义进行革命,批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表现出的软弱和摇摆不定。《新莱茵报》也关注东欧、东南欧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落后民族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怀着深深的同情。恩格斯在谈论马克思创办的革命报纸在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中的作用时写道:“没有一家德国报纸——无论在以前或以后——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而这一点首先归功于马克思。”[7]马克思和他的“团队”以报纸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同时将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二)参与和指导工人运动——以领导第一国际为例

恩格斯在1883年6月24日致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拉法格的信中说到第一国际与马克思一生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摩尔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石戒指。”[8]这表明如果没有马克思,就没有第一国际。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来自5个国家的35名代表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成为临时中央委员会成员之一,同时成为第一次会议确立的九人小委员会委员。马克思虽然没有在第一国际中担任任何职务,但他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传递给共产国际中的工人们,引导工人们将这个思想运用到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在巴黎公社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对公社的各项决定和决策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巴黎公社掌管政权。恩格斯在1887年1月27日给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的信中写道:“当马克思创立国际的时候,他草拟的总章程使当时一切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者……都可以参加国际。”[9]正是规章制度的广泛性,使第一国际可以团结尽可能多的工人和社会主义者。

(三)与错误思想作斗争——以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为例

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得心应手的事情。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10]确实,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几乎贯穿马克思的一生。在第一国际存在的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主要批判的错误社会思想是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巴枯宁主义就是在理论上宣扬无政府主义,在实践中分裂、破坏第一国际的工人阶级革命活动,给第一国际及无产阶级革命造成较大的危害。1871年马克思在给弗里德里希·波尔特的信中谈道:“对巴枯宁先生来说,学说(从蒲鲁东、圣西门等人那里乞取而拼凑成的废话)过去和现在都是次要的东西——仅仅是抬高他个人的手段。”[11]马克思认为与巴枯宁作斗争,主要在政治方面,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法文写出了题为“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的小册子,在总委会中介绍了小册子的基本观点,并一致通过。在1872——1873年间,马克思连续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对于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分析批判并力图清算、消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马克思对巴枯宁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不仅有著作的形式,还准备在国际国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彻底清算巴枯宁的错误思想,他在1872年写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说:“这次国际代表大会(9月2日在海牙开幕)将关系到国际的存亡,在我退出以前,我至少要使国际不被腐败分子所占据。”[12]在会上,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同巴枯宁派的激烈斗争,海牙大会以马克思的拥护者对巴枯宁派的全胜结束。

三、马克思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

(一)勤奋刻苦是马克思科学研究的首要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并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史料并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社会情况整理概括出来的。为了追求真理,他每天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刻苦钻研,大量地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成果。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时期,每天都最早到大英博物馆,手不释卷地学习、研究和创作,直到博物馆闭馆才离去。马克思读书不仅仅限于某一个领域,他读的很广泛,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逻辑学等共十二个领域,同时不仅仅限于文学,还涉及数学等学科。马克思精通多国语言,能用德、法和英三种文字进行创作,后来人们在翻阅马克思1881年到1882年的笔记时发现,有6页半是马克思开列的俄国书籍,里面有用俄文及德文、英文和法文写出的150种版本的俄国书籍。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说:“损失一点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不能中断我的工作。”[3]正是这样刻苦的读书学习,不断积累知识,马克思才写出影响后世的大作《资本论》。

(二)严谨求实是马克思科学研究的重要品格

马克思在学术研究上非常勤奋刻苦,并且要求研究严谨求实。马克思最大的愿望是完成《资本论》。病痛的折磨和马克思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是《资本论》二、三卷的确定稿在他逝世之前没有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这样说:“这件事情确实拖得太久了,而只要你那里有一本你认为是重要的书还没有看,你是不会动笔去写的。”[13]“这种详细的研究工作使第二卷的进展耽误了许多年。”[14]马克思对自己的著作追求完美和严谨,他无法忍受将未完成的作品公之于众,总是觉得著作中所表达的文字并不能达到思想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写《资本论》前后历经40年之久。资本主义的官员觉得马克思不切实际,但是马克思认为:“我们这些不实际的人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一无所有的贫苦群众要求……所谓的历史学家们……把一切不正当的非分要求点成□之纯金。”马克思对学术研究认真、努力和严谨的态度值得当今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严谨求实的态度造就了《资本论》的伟大。

四、结语

从书信中感悟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可以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和奋斗。青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要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意志品格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解决新时代遇到的困难,以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猜你喜欢
资本论品格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