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

2021-03-08 06:47杨丹边玉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中华民族

杨丹 边玉柱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近年来“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强调过思想政治建设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对于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宏观的指导。可以说,“立德树人”的宗旨必须贯彻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覆盖教育相关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换句话说,各个学科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思想素质的孵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甚至是文化碰撞的前沿。因此,语言教学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尤其是外语教学,其直面的是异域文化,接触的意识形态因素最多,其肩负的巩固文化自信的使命也很重。因此,外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考量。从而做到全方位育人,培养出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过硬的中国声音的有力传播者。从现实角度考虑,外语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既有利于学习者在语言文化的比较中增强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够使其在文化的比较、鉴别中进一步夯实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强化其在文化上的自信,从而增强其抵御西方文化负面冲击与影响的能力。

一、 文化元素融入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明确而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保证外语专业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之前必须要具有清晰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大前提,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为己任。外语教学绝非是要传播乃至照搬西方文化,而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讲授异域文化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在文化的交相辉映中,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并将其内在的营养分享给全世界,通过外语类课程的讲授不仅要把中国的声音传播出去,更为重要的是也要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抵制文化霸权的能力,进而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体现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可以使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和饱满。这种关系也说明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必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许多优秀的要素和基因可以放在语言教学中。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先进文化、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具体教学中去。使外语专业的课程能够以涵盖西方文化的教材为载体,通过类比、对比、归纳、演绎、鉴别、鉴赏等方法或方式,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无缝、无痕地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去[1]。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用中国文化视角清晰地审视西方文明,做到用辩证的方式看待西方文化,避免在中西文化对冲中盲从或盲信甚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再次,明确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目标是“走出去”并“面向世界”,从而有效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强化语言学习中优秀文化的融入,把文化融入和国家安全结合起来。美国于2006年开展了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并遵循既定计划有序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储备国家需要的外语类人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外宣是建立在对其深刻地理解和梳理掌握基础上的。积累相当的英语语言素材和语言技能的出发点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以外语为载体,在对外交往中,娴熟地宣传和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切实做到外语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在强化学生对自身文化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学习外语,不仅可以保证语言学习的正确方向,而且有利于全面、系统、深入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既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包括我们的当代文化。可以说,以外语专业为媒介,让世界能够在种种杂音中聆听中国的强音,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和优良特质,是所有外语从业人士的共同职责。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逆流潜滋暗长,西方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猖獗横行。这都要求我们能够在复杂的世界变革大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固守自己的文化精粹,带着家国情怀辩证地看待外语学习,以传播中国文化的正能量为己任。

二、外语课程融入中国文化的视角

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深邃且又涉及广泛的体系。因此,外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必须系统而有序地进行。

首先,在外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思想精深,无论是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还是思想的,都折射出璀璨的文化光辉和人文情怀。其优秀典故、名人轶事以及文化内核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思想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融入到教学中去。在外语教学中,当遇到相关主题时,完全可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视角入手,在比较、对比中展开语言教学。如在涉及文化传播的题材时,大可以将“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内容融入进来;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通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的示例,由于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评判标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冲突,此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讨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等人文精神和包容、尊重、和气、宽厚、推己及人等传统美德,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相处协作、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误解[2]。

其次,将我国的优秀革命文化和奋斗精神渗入到语言教学中去。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壮阔的革命史,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自己的革命文化,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更显得愈发灿烂辉煌并凝聚着党和人民独有的思想特征和精神特质。中国人民需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砥砺前进,把革命的基因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

再次,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入。所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它既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为其实现的目标。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不断将这些内容植入到教学中。如结合当前的抗疫斗争,在讲授相关热词的同时,把我们抗疫斗争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性和我国制度的先进性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也可在涉及价值观的内容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中,并在鉴别中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总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思想上的先导,同时也要在具体过程中系统、有序且灵活地进行开展工作。既要注重教学工作的效率,也要力求自然妥帖、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