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视角下《绝句》的对称意象翻译研究

2021-03-08 06:47张颖丽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文化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两联原诗黄鹂

张颖丽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意象”客主二性兼而有之,它主要是基于外物在心智中留下的印记[1]。其中对称的意象组合方式在诗歌中尤为常见。根据对称象似性原则,在概念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和并列关系的信息在表达上即语言结构上具有对称性。

一、《绝句》中的对称意象分析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读这首诗时,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高度对称的语言结构。例如,首联中的数量词“两个”与颔联中的“一行”对称,数量上的差异在读者脑海中立即形成了清晰的两幅画面。颜色上首联内“黄”与“翠”对称,黄色的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黄色在绿色的衬托下,更能呈现一幅生机盎然,勃勃生机的画面。颔联内“白”与“青”对称,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勃发。另外,首联中的“黄”与颔联中的“白”也形成对仗结构,使不同颜色之间相互映照,所产生的意象之间相互对称。另外,从空间上来看,首联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的是黄鹂安居于翠柳的水平意象,颔联为白鹭纵列直飞的垂直意象。从状态而言,两个黄鹂在翠柳上鸣唱,是一幅欢快安定,享受当下的画面;一行白鹭青云直上,是一幅奔放,勇敢地去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动态画面。这一幅对称意象动静结合,纵横交错。

此外,颈联与尾联中的“门”与“窗”对称,“西岭”与“东吴”对称,“千”与“万”对称,“千秋”形容时间之久,“万里”形容空间之辽阔,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称。这组对称意象蕴含了诗人多年来历经坎坷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无尽期待与憧憬。从诗歌整体来看,前两联是黄鹂与白鹭鸣叫直飞的动态意象,最后两联是千秋雪与万里船的静态意象。

这些对称的语言结构,不仅是为了实现节奏上的押韵以及形式上的整齐,而是反映了与语言结构保持一致性的意象的对称。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要重视原诗歌中语言结构与意象组合方式之间的关联性。

二、象似性视角下两个译本中的对称意象对比分析

象似性理论由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皮尔斯(C.S.Pierce)提出,1998年许国璋先生首次将iconic译为“象似性”,继而众多学者对语言的象似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多数学者将象似性理论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探究,应用于诗歌翻译研究甚少。象似性理论认为象似符与所指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象似性,主要通过表征物和对象的相似之处来代表一个事物[2]。诗歌翻译遵循象似性原则有助于从语言形式的翻译入手实现形神皆似之理想翻译效果[3]。

(一)《绝句》译本1中的对称意象翻译分析

译本1

two yellow orioles sing in the tender green willow

a line of herons crosses the blue sky

When you open the west-facing window the snow is framed on the summit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ships that will sail east for dong wu

(by John Knoepfle and Wang Shouyi)

孤立地去看译文的第一句,两位译者几乎创造了与原诗相同的意象。译者在此将黄鹂翻译成“yellow orioles”,看似是为了与颔联的颜色形成对比结构。故而突出了“黄”的翻译。但是看到颔联的译文时,发现并非如此,颔联中的“白鹭”直接被翻译成了“herons”,而不是”white herons”,在此并没有与上一句“yellow orioles”形成颜色对比,而在原诗歌中,诗人有意将色彩进行对比,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更生动的对比意象。另外,译者采用“cross”一词来翻译颔联中的“上”,然而,在朗文在线词典中,“cross”一词的释义是“to go or stretch 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 such as a road, river, room etc. to the other.”强调的是横穿过某物,显然与原诗歌中“上”是不同的方向,打破了原诗中首联中水平意象与颔联垂直意象的对称性,因此无法再现作者在诗中的立意,不能还原借此空间对比所映照的稳定生活的状态与理想上青云直上的情感差异。此外,原诗颈联中的“千秋”与“万里”被译者直接忽略不译,在形式上没有保留原诗中的对仗结构,因此对称意象没有在译文中呈现。另外,译者在译文中对于后两句的结构做了较大的改动,把原诗歌中后两联译成了一个句子。语言结构与原诗结构完全不对应,而语言结构可以反映作者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框架以及概念结构。因此,译者应深入理解原诗歌的语言结构与意象的象似性关系。

(二)《绝句》译本2中的对称意象翻译分析

译本2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 greens;

A flock of white egrets flies into the sky.

My window frames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mountain scene;

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 going ships “Goodbye”

(by Xu Yuanchong)

相比之下,许渊冲在翻译时对对称象似性的重视程度要高一些。例如,他将“黄鹂”和“白鹭”分别翻译成“golden orioles”和“white egrets”,有意仿照了原诗中的结构,与原诗意象相对应。另一方面,首联与颔联的空间对称性在译文中也得到了再现。在他的翻译中,第一行用“amid”一词表现了水平面,第二行“fly into”也表现了垂直飞入天空的动作,形成了一个三维空间,体现了对称的空间象似性。原诗中“一行”,用“A line of”取代“a flock of”来翻译,更贴近原诗歌中所创造的空间意象。对于原诗歌中颈联与尾联的对称结构,例如“千秋”与“万里”,“西岭”与“东吴”,在许渊冲的译文中未能得到再现。“千秋”如译为”thousands of autumns”,“万里”译为“tens of thousands of miles”,既可以保留原诗中的对称语言结构,同时也可以在读者头脑中形成时间之久、空间之广的对称意象。原诗中“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描述的是万里船只停靠在门前的静态意象,但在译文中被译为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 going ships “Goodbye”. 其中“says”一词,表现了译者有意创造一副动态的画面,打破了原诗中整体上前两联与后两联的动静对称意象。

象似性原则对于传递及再现原诗歌中的意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在翻译中应该具有象似性意识。象似性实现了文学文本的“形式、内容、效果的文体互动”,因此,译者应该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象似性投射到译文中,在译文中再现原诗歌的语言象似性特征,使目的语读者既可以通过译文欣赏到原诗歌语言结构上的美,也可以感受到源语读者所感受的意象之美。

猜你喜欢
两联原诗黄鹂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春天的小精灵
两只黄鹂
峨眉山月歌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
问黄鹂
黄海蓉作品选
改诗为文三步走
王玉岭艺术作品欣赏
颈康细粒剂配合两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