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金课”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2021-03-08 07:44岑俊毫
文教资料 2021年23期
关键词:金课模态互联网+

岑俊毫

(南阳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将“金课”标准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其中高阶性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形式的创新性与学习成果的探究性与个性化,挑战度指教师与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学习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在教学要求的总体描述中“增加了对思辨能力的要求,并强调交际的有效性”。就教学手段而言,强调大学英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无疑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为顺应以上课程要求,本文探讨了在大学英语“金课”课堂如何采用具有创新性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一、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其含义是指人类通过三个或以上的感官(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新伦敦组合”(New London Group)于1996年首次提出“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最先将多模态与教学联系起来,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和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之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我国国内对这个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介绍引进和实践应用上,朱永生系统介绍了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澳大利亚的一项教育项目实例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芮燕萍等研究了多模态听说教学对口语焦虑与课堂沉默的影响。本文力图在以上研究与理论基础上探讨大学英语“金课”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期为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并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借鉴。

二、大学英语“金课”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整合线上线下丰富的英语教育资源,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新思维。

本文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4 Growing up”中“Text A The doctor’s son”为例,展示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步骤。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父爱。教学目标为:①熟练应用课前任务中的核心词汇和短语来描述与亲情相关的话题;②掌握伴随状语的几种常用用法,并熟练应用伴随状语刻画情感变化过程;③了解解决家庭成员冲突的一些常用策略及语言技巧,有效避免或解决家庭冲突。教学对象为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索相关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化素养。

(二)教学步骤

该单元的教学活动实施以当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即注重引导学生在多模态环境下理解各种经历,建构自身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并在多模态环境下创造性地学习和做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知识建构过程。本单元教学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因为多模态教学设计并非将教学模态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要根据教学方法选择与之呼应的教学模态及其组合,以使模态的选择更具可操作性。

教学班级共35位同学,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七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具体教学步骤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与课后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展开,教师指导为辅助。其中课前阶段注重大量的语言输入与思辨能力,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课中这一语言聚焦阶段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主要为语言输出与学习反思。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两个自主学习任务并进行小组内研讨。一是提前一周在与教材配套的外教社学习平台上完成三个自主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语篇听力练习及精读理解练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词汇PPT以及与语篇内容相符的思维导图;二是自主学习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平台上张敬源教授的《大学英语进阶》慕课“Unit 7 Family ties”中的“Passage A Things I learned from Dad”“Passage B Love works for a miracle”,总结相关词汇、句型以及与语篇“The doctor’s son”的异同点,写出心得;三是观看影片《功夫熊猫3》,写出观后感,重点阐述对影片中父爱的理解。以上三个自主学习任务除了对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外,侧重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无疑体现了“金课”的高阶性与挑战性。在此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深度思考能力,并将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自身的认知经验相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课中:在课中阶段,学生围绕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一系列课堂活动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启发与整合学习成果,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反思,督促学生将知识整合以便于记忆,进而有效运用。课堂活动分小组进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引导、纠错、归纳整合。

(1)任务一:《功夫熊猫3》角色扮演。由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该电影中的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负责猜角色名字,最先答对的小组获胜。进而由鹅爸爸与熊猫李山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these two fathers like Doctor Eppley in Text A?

由此引出教学主题并激活学生关于父爱的认知图式。该讨论建立在课前任务的基础上,所以学生们准备充分,有话可说,各小组跃跃欲试,且看法各异,有效地完成了课堂导入。

(2)任务二: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语篇逻辑思维导图,并在展示后结合其他小组的展示与教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导图内容,进一步厘清人物的感情变化这一主线,并以词汇或句子的形式列出判断依据,以此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记忆力,培养推理能力与系统归纳能力。

(3)任务三:猜词比赛。教师将本语篇中和课前任务中频繁出现的重点词汇以释义、图片、声音或动作的形式展示,要求各小组在设定时限内以最快速度猜出是哪个词,猜出词数最多且速度最快的学习小组获胜,并获得学习积分奖励,以此评价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情况与应用能力。此项任务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具有一定的挑战度。教师需花费时间与情感将词汇最贴切的用法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并加以设计;学生则需不断改善其对词汇的熟练应用程度,以加快自身的反应速度。

(4)任务四:长难句答疑活动。由各小组提出本小组经过研讨无法理解的长难句,并将其以语音或图片形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由其他小组给予解答,由七个学习小组评出解答速度快且解答满意度高的小组获得学习积分奖励。各学习小组将无法解答的句子直接在班级群中联系教师,由教师统一解答。学生的相互评价与相互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主人翁意识,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5)任务五:一分钟报告。各小组协作总结出课堂主要学习内容,用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口述所学所思,用手机录制短视频,上传至校园学习平台,供同学相互学习,同时为期末复习与知识巩固提供思路。

课后:课后阶段为课中阶段的延伸与升华,并与课前阶段首尾呼应。在此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情感的启迪。

(1)任务一:写作。以“Things I Learned from Dad”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将本语篇的重点词 汇 如stunned, survey, panic, scream, fit in with, in the midst of, compare with, be sick of, in one’s own right, would give a world to do应用于写作中,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任务二:要求学生以“爱”为主题向家人表达自己一直想说的话,并记下他(她)们的回复或反应,形式不限。此任务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提出一定的挑战度,学生需克服现有的情感或思维定式,突破自我,勇于向自己的亲人表达。

(3)任务三: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平台中的自测部分,检验学习成果;将知识盲区记录下来,查阅学习资料,并在小组内研讨总结后在平台上以文字或语音形式反馈给教师,并由教师总结出共性问题后在见面课上分析解答。此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四:以绘画或照片的方式做一张海报,海报主题为“我眼中的父亲”,并写下自己的感言,上传至校园学习社区,并发起生生互评倡议,评出最受学生欢迎的优秀作品,并将此作品作为本单元的课件封面。

(三)教学反思

首先,多模态教学设计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支撑,以与整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符,并与教学评价相得益彰,使其成为“有源之水”,显现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与发展驱动力。

其次,为科学且合理地评估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设计出与之相符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英语评价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以保证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如雨课堂、钉钉、超星学习平台等)顺利实施,并使教学设计符合所教学生的真实语言能力,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度。

再次,多模态教学任务的设计应与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课堂掌控驾驭能力、教学硬件设施与教学目标一致,且应避免舍本求末,过分追求花哨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尤其注意“用视频流材料仅仅为了增加趣味性是对高级多模态资源的低级使用,也是一种 浪费”。

此外,教师在为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材料时,应标明正式与非正式语料,并让学生自主找出两者之间在词汇、句型、语篇布局方面的主要差异,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得体意识;在学生相互以英语形式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强调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表达之间的差异,以防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时,两种语体混用,出现语言表述不得体的现象。

三、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为理论基础,以具体学习单元为例探讨了大学英语“金课”教学设计,并阐述了笔者的教学反思。多模态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且课堂参与度高,很明显,大学英语“金课”多模态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由于在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与思考时间,学生对于英语口语输出的焦虑感下降,自信心增强。英语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低效率的说教与枯燥的语音播放,而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言、有声有色的语言流动与思想碰撞。

猜你喜欢
金课模态互联网+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