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实证研究
——以N市的中小学为例

2021-03-07 12:17:57冯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乡镇作业

冯峰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

课业负担指学生在学校求学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上所需要承担的各类责任、负担以及需要完成的各类任务。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负重前行的过程内,学生自然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课业负担,但只有合理、全面的课业负担才会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反之,则会给学生的发展拖后腿。在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轻,但同时出于升学压力和学生比较的焦虑,很多家长在学校减负的同时选择或被迫选择为学生加压,让学生在各类补习、辅导班中承受更重的学业负担。

N市作为教育之乡,一直以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闻名全国。中小学教师带着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推动N市教育发展。N市已先后出台了有关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并多次查处放学时间、在校学习时间及作业完成量未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相关规定的情况,但学生课业负担的表现仍然十分严重,网上可靠的N市及区县的政协委员提案中就曾多次提出这一问题。究竟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造成了这一严重的事实,N市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得到有效减轻,已成为制约N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1 调查目的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指出:“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完成的,不单单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支持,也需要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1]。该研究以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为研究切入点,对N市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N市社会各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划提供研究参考。

2 调查方式

2.1 问卷调查

出于该研究的特殊性,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证研究所需的材料。笔者在对相关文献收集、学习的基础上编制了调研N市学生课业负担的问卷,并向教育局、中小学相关专业进行咨询,发放到N市部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手中,收集该文所需的信息。

2.2 田野调查

该研究使用田野调查法,向N市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收集材料,观察中小学的课堂情况、布置的作业量情况,以及对师生关于课业负担是否减轻的感受进行观察和判断。

2.3 访谈

该研究根据预先分类制定的访谈提纲对N市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访谈,从课内、课外、作业、睡眠等角度开展面对面的交流。

3 调研基本情况

3.1 问卷收集

该研究通过“问卷星”调研平台在N市全市范围内面向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在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共收到1 277位家长和715名学生的有效答卷。有效问卷已涉及N市所有区县的情况,同时也注意到了乡镇和城市的不同受访者,此外学生也囊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全学段,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包含了专科到博士以上的各类型,使该研究的调查不仅体现了普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代表性。

3.2 调研结果

(1)学生睡眠时间较为缺乏。

根据卫计委发布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17223-2012》相关标准的内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学每日睡眠的时间分别不应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但就睡眠时间的实际调查而论,高中生反馈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达到了51%,初中生反馈的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的达到了53%,而小学生中反馈在22时以后才睡觉的人数达到了31%,其中更有4.7%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反馈会在22时以后才睡觉。综上可以发现目前N市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较为缺乏,而且呈现出学段推进而学生睡眠时间减少的情况[2]。而就城市和乡镇的差异来看,学生段的城市中学生明显比乡镇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少,例如,在高中学段,城市高中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达到了59%,而乡镇高中学生的比例仅有35%。就这类情况的原因在与学生访谈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具体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乡镇中学大部分为寄宿制学校,学校通过学生的集中住宿可以很方便地对其睡眠时间进行管理,而城市中学的学生大部分为走读生,睡眠时间很难控制;另一方面是N市城区的优质学校总体偏少,并不能对接城市学生升学和考学的客观需求,学生面临了更为严重的升学压力,从而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

(2)学校评价方式单一。

笔者对N市中小学较为常见的考试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围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及其他类型的统考方式进行探究。根据问卷数据,我们可以发现N市的部分小学不仅会做期末安排考试,在其他时间也会存在月考、期中考或以作业形式布置但实质上仍为统考的考试方式,这和N市所在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学校每学期统一组织的考试,小学不得超过1次”的规定是貌合神离和背道而驰的。各种形式的考试纷至沓来,必然会让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不同程度上加重。而在中学学段,有近8成的受访者表示N市的初中和高中都存在有不同频次的月考情况,而近6成的高中学生受访者指出存在周考的情况,由此可见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学段具有非常高的考试频次。就考试结果的评价方式来看,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90.1%的乡镇学校学生以及77.9%的城市学校学生表示学习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而且考试水平的呈现又主要是分数。63.7%的乡镇学校学生家长在访谈中表示乡镇学校在用分数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还进行了排名,而44.3%的城市学校学生家长指出学校使用了分数转换为等级的评价方式。由学生的观感来看,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自身承受了较重的课业负担,这与目前学校采用的评价方式有直接联系,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这种学生的直观感受更为严重,分别达到了68.1%和72.9%。由此可见,学校单一的评价方式业已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难以减轻的关键因素之一。

(3)学生视力下降加重学习负担。

根据调查结果,其中35.1%的学生表示自己由于视力下降,上课时需佩戴眼镜,而2.77%的学生表示因自己视力下降较为严重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具体的学段而言,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分为13.27%、37.52%和57.88%,可以发现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的视力直线下降,出现了越来越普遍的佩戴眼镜的情况。为了探索学生为何会视力下降,笔者对问卷数据采用了交叉分析,并以每天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和实际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因变量[3]。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视力与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先完成作业的时间越长,视力下降得就越多;而学生的视力也与睡眠时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睡眠时间越短,视力下降得就越多。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情况,即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造成其视力下降;而学生视力不好,又直接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导致课业完成的难度增加,课业负担并没有实质上减轻,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4]。

(4)学生作业模式沿袭传统。

就调研数据来看,无论中小学是在乡镇还是城市,其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要类型都是教师布置的习题。具体而言,乡镇学生在有关课外实践方面的作业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具有较大差距,而有关单纯抄写类的作业则相对城市学生来说高了15%。根据省市关于落实减负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段是不允许布置书写作业的,但在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14%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或其家长反映还是存在书写作业,51%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反映存在学生作业转嫁于家长完成的情况,这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东趋西步。学生家长布置作业的类型差异性较多,不单单是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学科的作业,还包括例如看书、乐器演奏、舞蹈修习等[5]。值得一提的是,有47%的学生家长会为学生布置看书阅读的作业,说明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和认可。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家长达到家长总人数的89%,而其中更为偏向于为学生布置应试学科的作业的家长比例达到74%,说明家长仍然保有过于重视知识测试和传知识评价模式、希图加强学生练习、忽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老旧意识。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耗时过长的原因进行调查,61%的家长表示主要是由于自己孩子完成作业时十分磨蹭且拖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9%的家长认为作业布置过多、难度较大是造成孩子完成作业时间过长的原因,7%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可以拖延的情况。以上表明,事实上就作业带来的课外负担难以减轻而言,主要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多重原因造成的。

(5)家长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不统一。

对于不同学历背景的家长,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插入了“你对孩子目前的发展主要关注哪个方面”的问题,用于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观的态度。综合各学段家长的结果,我们发现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并不高,仅有29%的家长对此抱持重视的态度,远低于对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关注,体现了家长较为理性的态度。我们还就“是否会帮助孩子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家长回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考虑学历水平,共有43%的家长表示会鼓励孩子接受过重的学业负担,从而在学业竞争中取得一定程度上的优势,这与迁移问题家长所表现出的理性态度是失调的,也与目前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保持一定联系。从家长的不同学历来看,学历越高的家长更愿意帮助孩子减轻课业负担,但这也仅是相对而言,因为选项中学历最高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家长中愿意帮助孩子减轻课业负担也仅占41%。同时,学历越低,选择“不知如何为孩子减轻课业负担”的家长也越多[6]。总体而言,以上的数据反映出家长对于为学生减轻课外负担的态度上主动性不足,意识性不强,以及存在方向感不稳的情况。

3.3 调研小结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该研究发现:(1)N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问题还显著存在,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比较严重;(2)N市中小学生的校内课业负担有所减轻,但来自校外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3)课业负担未有效减轻的原因不仅仅在学校层面,还可能是家庭层面,乃至学生自己的身心层面;(4)N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构建一种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全新教育生态。

4 研究建议

4.1 做好中小学生评价机制改革

在推进课业负担减轻的政策落实中,需要切实对中小学生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作为N市的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针对本市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重视学生除学业能力以外的如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传统评价模式中需要引入更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而不仅是依赖纸笔的考试行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2 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监督机制

在实际减负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例如,教师在课堂内需要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严格做好课堂教学安排;课后需结合学生的个人差异,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发挥学生共同提高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后作业。对于课后的补习、辅导、培训班教育行政部门需做好监管工作,利用行政手段对办学资质不符、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培训班及机构大力打击,同时可借助媒体对监管工作进行正面报道,让家长充分了解、知道合法合规的补习、辅导、培训班和具体的开班内容,让家长做出合理的报班决定,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4.3 发挥家庭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中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课后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工作也需要家庭提供支持。一方面,家长承担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意识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长的调适。而另一方面,家长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意识也决定了帮助学生减负的主动性和做法,直接关系到课业负担减轻的效果,如果家长可以采取如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等形式为学生减负提供家庭支撑,发挥家庭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作用,便可以更好地完成减负目标。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乡镇作业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4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写真地理(2020年36期)2020-11-23 01:54:23
快来写作业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08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基础教育(2014年2期)2014-04-16 05:28:53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