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制概念与时制标记❋

2021-03-07 13:29胡明先
外语与翻译 2021年3期
关键词:复句韩语语法

胡明先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学

余小强

湖南大学

【提 要】在Klein的理论框架下,时制本质上是一种语义概念,由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决定。时制概念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语言。承载时制内涵的语法形式只起标记作用,具有参数特征。印欧语言采用显性的形态标记作为时制的语法载体,与印欧语言不同,汉语时制内涵的载体为零标记。

1.引言

时制是自然语言语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关注。Jespersen(1993)认为,应严格区分“时间”和“时制”两个概念。“时间”对人类而言是共同的、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概念。“时制”在每个语言中都不尽相同,是关于时间的语法范畴表达方式。Jespersen(1993)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把时制分为三个次范畴:过去、现在和将来,与时间一一对应。Chomsky(1957)将三分的时制变成两分,认为没有未来时制的概念。英语中,will/shall等形式与其说是表示未来时,还不如说是表情态。Chomsky不再局限于哲学和经验上的形式三分法,而是从语言的形式出发,发现和归纳时制范畴。Comrie(1985)认为,时制是时间定位的语法范畴。这既是时制的定义,又是时制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的概念:绝对时制以“现在时间”为指示中心,相对时制以“参照时间”为指示中心。Comrie将现在时定义为情状时间与现在时间重叠,过去时为情状时间位于现在时间之前,将来时指情状时间位于现在时间之后。对于汉语中的时制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1)汉语有时论。汉语分“三时”,即“基点时”“基点前时”和“基点后时”(吕叔湘1982);时间具有三元结构,即时相、时制和时体,时制和时体虽有密切关系,但彼此有别(陈平1988;李临定1990);汉语中也应存在表时间的TP节点,时间解读通过T节点表达。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看,汉语应设置零形式时制范畴(Sybesma 2007;林宗宏2015;熊仲儒2019)。(2)汉语无时制论。汉语无时制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西方语言学观点。依据为汉语中的动词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语法形式的变化(王力1944;高名凯1948;龚千炎1991,1994,1995)。(3)体标记词兼具时体功能。体标记兼具时体功能的观点,其理论依据仍是“时制是时间定位的语法范畴”这一定义。由于汉语中的句子都具有时间解读,也都能在时间轴上定位,因此,持此观点的学者们(陈立民2002;林若望2017;税昌锡、胡云晚2020)将时制的作用归于汉语中的“体标记词”,认为体标记词兼具时体功能。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Klein(1992,1994)的时制和体理论,提出:(1)时制的本质是一种语义概念,由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决定;(2)时制概念具有普遍性,承载时制概念的语法标记具有参数差异:印欧语言采用显性形态来标记时制,而汉语则采用零标记形式。

2.话题时间、说话时间与情状时间

Reichenbach(1947)提出,事件时间(E)、说话时间(S)与参照时间(R)可用来描述英语时制和时体的组合,如例(1):

(1)a.I liked playing basketball.(过去时:R<S,E=R)

b.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现在时:S=R=E)

c.Iwill like playingbasketball.(将来时:S<R,E=R)

d.Ihave seen him.(现在完成时:R=S,E<R)

e.Ihad seen him.(过去完成时:R<S,E<R)

f.Iwill have seen him.(未来完成时:S<E<R)

单纯的E<S表达式无法诠释所有过去时间意义,如例(2):

(2)Peter had gone(when Iarrived).(E<R<S)

例(2)中,事件时间是相对于另外在说话时间之前的某个时间,该时间为参照时间。参照时间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例(2)中,“when I arrived”是显性的参照时间。Reichenbach利用E、S、R这三个时间的先后或重叠次序定义了英语时制与体的组合类型。

Klein(1992)认为,Reichenbach定义的参照时间并不明确。在过去时中,“事件时间”E和R重叠,位于S之前;在现在完成时中,S和R重叠,位于E之后。在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中,S和E的先后关系没有区别,那么造成两种时态不同的原因则是R的位置。如果R只是一个任意的时间点,可与E或S重叠,则该分析不能解决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因此,Klein(1992)对Reichenbach的参照时间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定义,提出话题时间(Topic Time),即说话者用来断言句子的时间来定义参照时间。Klein通过话题时间(Topic Time)、说话时间(Utterance Time)和情状时间(Situation Time)三个时间来解释句子中时制和体的关系。

根据Klein(1992,1994),时制联系的并不是事件时间与说话时间,而是话题时间与说话时间。

(3)a.—What did you notice when you checked the cellar?

—The door was open.

b.—What did you notice when you checked the cellar?

—The doorwas open.Itwaswood.

在例(3a)中,话题时间是“你检查地窖的”时间,位于说话时间之前,是过去时。因此,“门是开着的”应该用过去时was标记。例(3b)中,与“门是开着的”这个性质相比,“门是木头的”这个性质是永远存在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可是,在此语境中必须用过去时。说话者要求对“过去的某个时间”即“检查地窖”的时间做出断言,所以不能用现在时形态标记is,只能用过去时形态标记was。Klein(1992)认为,时制是由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确定的。当话题时间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则是过去时;而当说话时间包含在话题时间之内,则为现在时。

传统的视点体(或语法体)只是一个比喻概念。说话者可从不同的视点来陈述事态:将该事态视为整体聚焦陈述,也可只聚焦于该事态的某一部分进行陈述。不同的视点可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呈现,因此就有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区别。Klein对视点体(或语法体)进行了具体的定义,即话题时间和情状时间的关系。完整体是情状时间包含于话题时间内,而非完整体则是话题时间包含情状时间。

Klein理论框架下的时制和体定义如下:

(4)a.TT<UT过去时,话题时间在说话时间之前。

b.TT⊃UT现在时,话题时间包含说话时间。

c.TT>UT将来时,话题时间在说话时间之后。

(5)a.Tsit⊂TT完整体,情 状(事态/事件)时间包含于话题时间内。

b.TT⊂Tsit非完整体,话题时间包含于情状(事态/事件)时间内。

Klein对于时制和体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是广为接受的理论,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3.时制概念的普遍性与时制标记的参数性

3.1 时制概念

本节基于Klein的时制和体理论,探讨时制问题。笔者认为,时制的本质并不是西方传统的观点,即“时制是时间定位的语法范畴”,而是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时间关系。当时间关系确定之后,可采用相应的时制形态来标记。时制概念具有普遍性,而时制形态是有参数差异的。换言之,有些语言,如英语、德语等,通过确定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采用相应的时制形态标记;而有些语言,如汉语,则采用零形式标记;另外一些语言,如韩语,日语,在某些情境下具有时制形态标记,有些情境下没有。

3.2 时制标记

时制概念具有普遍性,而时制形态标记有参数差异。例如,荷兰语和英语中,有过去、现在、将来时制标记,是时制标记语言。但表过去的形态标记语素-de、was单独出现不合法,如(6b)、(7b)所示。只有加上表示过去的话题时间“1989”和“before the war”,句子才合法。这就证明了,只有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确立以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时制形态标记。在例(6c)、(7c)中,话题时间“1989”和“before the war”位于说话时间之前,是过去时,需要表示过去的时制形态标记-de、was。

(6)a.Ik woon in Rotterdam.

Is live in Rotterdam

‘I live in Rotterdam’(perfect;present tense only)

b.*Ik woonde in Rotterdam.

Is live.PST in Rotterdam

‘I lived in Rotterdam.’(very odd/infelicitous in isolation)

c.Ik woonde in 1989 in Rotterdam.

Is live.PST in 1989 in Rotterdam

‘I lived in Rotterdam in 1989.’(perfect;past tense only)

Lee&Tonhauser 2010

(7)a.Jan is rijk

John be:PRES.3SG rich

‘John is rich.’

b.*Jan was rijk

John be:PAST.SG rich

‘John was rich.’

c.Jan was rijk voor de oorlog

John be:PAST.SG rich before thewar

‘John was rich before thewar.’

Lee&Tonhauser 2010

同样,英语为时制形态标记语言,有过去、现在形态标记。但若缺少相关语境,如“I played basketball”则有意犹未尽之意,如例(8a):

(8)a.?Iplayed basketball.

b.—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played basketball.

c.I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Lee&Tonhauser 2010

加上语境,如(8b),“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提供话题时间“yesterday”,话题时间“yesterday”位于说话时间之前,需用过去时标记-ed,句子则完整。同时,也可加上时间副词“yesterday”提供话题时间,由于“yesterday”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因此句子得到过去时解读,采用过去时标记-ed来标记

第二,汉语属于零时制形态标记语言,如例(9):

(9)a.张三现在去上海。

b.张三昨天去上海了。

c.张三明天去上海。

Lee&Tonhauser 2010

(9a、b、c)三句中,时间副词“现在”“昨天”和“明天”提供话题时间。(9a)包含说话时间,(9b)位于说话时间之前,(9c)位于说话时间之后。根据Klein的定义,分别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由于汉语是零时制形态标记语言,因此没有形态标记。

第三,韩语和日语都具有时制形态标记,是时制标记语言。韩语中的现在时标记、过去时标记分别为-n、-ess,日语中的现在时标记、过去时标记分别为-ru、-ta,如(10)、(11)所示:

(10)Non-past tense:

a.Korean

Chelswu-nun*ecey/cikum/nayil chwumchwu-n-ta.

Chelswu-TOP yesterday/now/tomorrow dance-NPST-DECL

‘Chelswu is dancing/will dance*yesterday/now/tomorrow.’

b.Japanese

Ken-wa*kinoo/ima/asita ie-ni i-ru.

Ken-TOP yesterday/now/tomorrow home-at be-NPST

‘Ken is/willbe athome*yesterday/now/tomorrow.’

Lee&Tonhauser 2010

(11)Past tense:

a.Korean

Chelswu-nun ecey/*cikum/*nayilchwumchwu-essta.

Chelswu-TOP yesterday/now/tomorrow dance-PAST-DECL

‘Chelswu danced yesterday/*now/*tomorrow.’

b.Japanese

Ken-wa kinoo/*ima/*asita ie-ni i-ta.

Ken-TOP yesterday/now/tomorrow home-at be-PAST

‘Ken was athome yesterday/*now/*tomorrow.

例10a、10b中,话题时间“now”包含说话时间,是现在时,需用相应的时制形态标记-n、-ru。例11a、11b中,话题时间“yesterday”位于说话时间之前,是过去时,需用相应的时制形态标记-ess、-ta。

在韩语的复句中,若话题时间明确,则最后一个小句必须用时制形态标记,其他位置可用也可不用时制标记来标记;若无明确话题时间,则无法确定。在日语的复句中,若话题时间明确,最后一个小句必须用时制标记且其他位置不能标记;若无明确话题时间,则时制标记和韩语一样,也无法确定。

例(12)中的语境为,“昨天我的朋友去看了《黑客帝国》”,话题时间为“昨天”,根据话题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昨天”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句子得到过去时解读。韩语和日语复句中的最后小句分别用过去时制标记-ess、-ta表示。韩语中第一小句可标记也可不标记,如(12a),日语中的第一小句则不能用过去时制标记,如(12b)所示:

(12)Context:My friends went to watch The Matrix yesterday.

a.Korean

Chelswu-nun ku yenghwa-lul cohaha(-ess)-ko Yenghi-nun silheha-ess-ta.

Chelswu-TOP thatmovie-ACC like-PAST-and Yenghi-TOP dislike-PAST-DECL

‘Chelswu liked themovieand Yenghidisliked it.’

b.Japanese

Taroo-wa sono eiga-o kiniit(*-ta)-te/-i Hanako-wa kirat-ta.

Taro-TOP thatmovie-ACC like-PAST-and/-and Hanako-TOP dislike-PAST

‘Taro liked themovie and Hanako disliked it.’

韩语例(13a)中,时间副词“昨天”和“今天”是第一小句和第二小句的话题时间,“昨天”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得到过去时解读。由于不是复句的最后小句,句子可用过去时制形态标记也可不标记。第二小句中话题时间是“今天”,话题时间包括说话时间,得到现在时解读,是复句的最后小句,必须用现在时制形态标记-n标记。日语例(13b)中,时间副词“昨天”和“今天”分别是第一小句和第二小句的话题时间,“昨天”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因此得到过去时解读,由于不是复句的最后小句,不能用过去时制形态标记-ta。第二小句中话题时间是“今天”,话题时间包含说话时间,得到现在时解读,是复句的最后小句,必须用现在时制标记-ru标记。

(13)a.Korean

Ecey-nun pi-ka o-ko onul-un nwun-io-n-ta.

yesterday-TOP rain-NOM fall-and today-TOP snow-NOM fall-NPST-DECL

‘It rained yesterday and it is snowing today.’

b.Japanese

Kinoo-wa ame-ga hut-te kyoo-wa hare-tei-ru.

yesterday-TOP rain-NOM fall-and today-TOP shine-PROG-NPST

‘It rained yesterday and the sky is clear today.’

把第一二小句调换顺序,在例(14a)韩语中,第一小句的话题时间是“今天”,包含说话时间,得到现在时解读,可用也可不用现在时标记。第二小句的话题时间是“昨天”,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得到过去解读,是复句的最后小句,必须用过去时制形态标记-ness标记。例(14b)的日语中,第一小句的话题时间是“今天”,包含说话时间,得到现在时解读,不能用现在时标记-ru。第二小句的话题时间是“昨天”,位于说话时间之前,得到过去时解读,是复句的最后小句,必须用过去时制形态标记-ta标记。

(14)a.Koeran

Onul-un nwun-io-ko ecey-nun pi-ka o-ess-ta.

today-TOP snow-NOM fall-and yesterday-TOP rain-NOM fall-NPST-DECL

‘It is snowing today and it rained yesterday.’

b.Japanese

Kyoo-wa hare-tei-te kinoo-wa ame-ga hut-ta.

today-TOP shine-PROG-and yesterday-TOP rain-NOM fall-PST

‘The sky is clear today and it rained yesterday.’

通过跨语言分析,笔者认为,时制的本质特征是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时制形态仅起标记作用。话题时间可由时间副词和语境确定。当时制确定以后,可以选择相应的时制形态来标记。同时,时制形态标记存在参数差异,有些语言有时制形态标记,如荷兰语和英语;有些语言中是零标记,如汉语。有些语言如韩语和日语,话题时间确定时,时制形态标记则出现,无话题时间,则不出现。因此,“印欧语言中的形态标记决定时制”是不准确的,“时制是时间定位的语法范畴”也不全面。

4.余论

本文在Klein的理论框架下,认为时制概念具有普遍性,而时制形态标记具有参数差异。时制是由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确定的。话题时间可由时间副词和语境决定。时制确定后,可选择相应的时制形态来标记。有些语言中有时制形态标记,如荷兰语和英语;有些语言中是零标记,如汉语;而有些语言,如韩语、日语,有话题时间,时制形态标记则出现,无话题时间,则不出现。

猜你喜欢
复句韩语语法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