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紫微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承担着传播推进先进文化, 延续发展革命文化, 不断升华传统文化的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之路,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路径。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共有197 所学校入选。“双高计划”的实施对于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贡献力量。在此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主题,创新形式,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提供文化支撑。
李德顺教授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照人的方式改变、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养人、装备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1]。这一观点揭示出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天然联系,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教育。同样,教育也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传承和创新作用,而且从教育的发展历史看,教育与文化难解难分,交融为一体。
纵观世界和中国名校,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屹立不倒,无一不是因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员工为之努力。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职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化人”的共识,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提升以文化人的立意高度和践行深度,才能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职院校整体的内涵的提升,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化作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既是一所学校与生俱来的先天属性,也是学校多年办学孕育的外在气质。文化具有的这种独立特征、历史传承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属性,会推动职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高职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展现了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支撑起高职学校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学校发展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双高计划”建设的目的就是提升高职学校和专业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通过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激励着师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求索未知,能够直接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教育不断前进和发展[2]。
“双高计划”是我国继“高职示范校建设”“高职骨干校建设”“高职优质校建设”后,国家层面出台的目标更加明确地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举措。“专业群建设”成为“双高计划”的独特标注,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双高计划”就是要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办学进程不断选择和固化独特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呈现“双高”职业院校的精神底蕴。
一是重硬件建设,轻内涵挖掘。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的物质建设水平逐年提高,校园面积逐渐增大,教学建筑设施也越来越豪华气派。在大力兴建校园基础设施的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却漠不关心。一所学校如果什么都齐全,但唯独缺少书,或者大家都不喜欢读书,那这样的学校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学校,“双高计划”的建设就更加无从谈起。
二是重表面亮度,轻内涵深度。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关注文化建设这个命题,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开展了各式各样、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娱演出、体育赛事、郊游考察、国学竞赛等。但高职院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源泉。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把故事过程叙述清楚,而且要讲出故事背后的“道”,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人悟道,从而达到“传道”“明道”“信道”的结果。
三是重短时效果,轻长远效能[3]。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守望与坚持,不是简单的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多以领导的意志为主,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发展战略都难以形成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这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立足文化传承,筑牢教学育人阵地。第一,要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总结与概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更好地服务当前文化育人工作。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中国文化之内倾,主要是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行。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这些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以“道”为核心的德育哲学、知行合一的德育原则、注重内修的德育方法,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虽然高职教育对象和环境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立德树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如今要从思想道德抓起,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程度。第二,要增强文化内涵,凝聚高职精神,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深化培育高职精神。高职精神为高职之魂,高职院校在凝练形成高职精神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凝练形成体现学校校训的高职精神的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的培养目标等方面,即从高职和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来凝练抽象形成高职精神。第三,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基础文化设施,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维护良好网络文化环境,促进育人工作在文明、优良的育人环境中开展。新一代高职生是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的一代人,网络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对开展意识形态的遏制渗透、 网络负面舆情和有害信息裂变传播的风险,应将文化育人贯彻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拔节孕穗期”高职生承载起伟大使命,让学生在大有作为的新时代中昂首奋进[4]。
校园文化品牌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校园文化的有关元素加以提取分析,凝练优化,逐渐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再加以适度包装、大力宣传与适时推广, 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从而在校园内乃至社会上形成较高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 并且能够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品牌承载着校园文化具象化的功能, 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更是增强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在新时代,培育校园文化品牌, 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对于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建立文化自信,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育人品牌的打造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第一,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特色度。品牌意味着优质、精品、卓越、特色、一流。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有个性的品牌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并赢得良好的口碑和赞誉,保证品牌的后续影响力[5]。品牌最根本的价值就是其个性化特征, 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是独一无二的, 是不可复制的。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要彰显文化个性,展示学校办学特色, 体现自身的独特魅力。校园文化品牌可物化为某种具体标识或图案,建立校园文化品牌的整体认知形象,在师生心中形成自动识别系统, 包括LOGO、宣传语、宣传曲、形象代言人等,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个性魅力。第二,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文化项目设计、组织及决策,可以全面地动员学生,在诸如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活动水平、降低活动成本等方面出谋献策。当学生亲自参加文化活动项目后,无疑会感受到自己在文化项目中的责任感,并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学校可以开展触发“行动”的文化项目,以“体验”“地区”为基础的文化项目,激发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第三,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收获度。如果校园文化活动只“种”不“收”,不对已有的文化活动进行总结加工、 经验萃取,就不能起到示范作用,也无法进行有效传播。这就像农民“种苕子”,只种不收,直接烂在田里当肥料。做任何文化活动或工作项目都应该像“割韭菜”,长一茬,收一茬。可以通过经验总结、成果汇编、奖励荣誉、媒体宣传、会议交流、课题立项等方式来收割成果,从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6]。
深化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与拓展文化育人的实践工作,不断扩大文化育人活动的覆盖面,加强文化育人的管理,切实保障文化育人的成效。践行实践观,在活动中培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文化育人的优质载体和平台,结合文化育人要求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通过开展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以对话交流、文化体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具体来讲,一是搭建对话交流平台。通过座谈会、在线直播、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打造名师教授与学生、优秀学生与学生、知名校友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以名师教授的人生感悟、优秀学生的自强事迹、知名校友的职业经历来启发学生,实现文化育人传承与创新。
二是打造校园文化体验平台。以摄影绘画、原创故事、读书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学院文化的体验度,通过校园文化景观、校史馆参观、导师见面会、主题讲座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学校、 学院文化的感知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求学信念。
三是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以实地调研、 走访校友、 定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 融入社会,拓展文化育人的实践功能。通过专业性社会实践树立学生严谨治学、学以致用的职业态度,服务性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科技强国、回馈社会的职业意识。如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开展的入学教育、国旗下的讲话、劳动值周、毕业典礼、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感动湖汽十佳学生等活动,有效地将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行业要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组织文化中,落实到学生的平时各种技术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多维立体的育人环境,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