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德宏 678400)
在体育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对其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如此,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也关系着训练的实际成果。在当前体育竞赛中,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跑步、游泳这类竞速类项目,胜利者的领先仅有几秒甚至几毫秒,这使得心理素质成果左右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保持,确保其综合实力能够获得理想的发挥。
在现今游泳项目训练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内容外,还会涉及到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大量的比赛实践已经证明,广大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已经很难通过训练有效拉开,此时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点将集中在如何保障运动员比赛期间的稳定发挥。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运动员的爆发速度往往会快于平时,取得的成绩自然也要优于平时的训练。但在竞赛过程中许多内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导致其精神力难以有效集中。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可以帮助其有效的摆脱负面因素影响,将自身实力稳定的发挥出来。
运动员在参加游泳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素质不过关会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和状况。例如,运动员若对自身进行了不良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导致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状态造成运动损伤。心理素质的不足还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使其对训练活动产生应激反应,如呕吐等,影响到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对于游泳项目而言,运动员每天都需要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以保持自身的状态。而其训练内容都是由教练组综合考量后制定的,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单调性,容易使运动员出现消极情绪,不能严格的执行训练计划,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大部分游泳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都会出现紧张情绪,区别在于程度的深浅,适当的紧张可以起到有利作用,使运动员快速进入状态,但过度的紧张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发挥。结合以往的案例来看,过度紧张会导致游泳运动员的饮食、生活、训练等方面出现失调,影响其实力的稳定发挥,若是在比赛前这种紧张状态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运动员的发挥很可能会失常,而当运动员意识到自身出现失误后将会进一步对自身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反过来影响到情绪,造成更大的失误,以至于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以往的国际大型游泳赛事可知,可能导致运动员成绩不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怯场、丧失信心。游泳运动员在胆怯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有效的集中精神。自信心的不足使得运动员会消极的看待所有状况,对自身产生怀疑,导致水平无法充分发挥;二是情绪过度高涨。在比赛过程中,适当的保持情绪激昂有助于发挥,但过度高涨和激动反而会对正常发挥产生影响。例如,有的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自信心,急于在赛场上表现自己,会盲目的排斥一切外部信息,甚至于忽略教练的意见,导致一些细节处理不当而痛失比赛;三是精神状态消沉。部分游泳运动员对于比赛持有消极态度,缺乏进去意识和上进心,以至于不愿意主动去吸收和接纳有利于比赛的信息,也不主动思考,如此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四是焦虑。赛前焦虑在一些参加国际赛事的游泳运动员身上时常发生,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往往一个国家和地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于是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变得束手束脚,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准;五是心态不稳定。心理素质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已经是共识,在参加一些大型赛事时,运动员会受到来自大量观众、媒体的关注,若是心理素质不佳,则难以保持稳定的心态,影响到其赛场发挥。
游泳项目训练活动的开展需要完善的外部设施作为支持,包括场地以及各类辅助设施,而且个人实力的提升需要长期不辍的坚持训练,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的提高根本不现实。因此教练员一定要指导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注重训练量的积累,保持端正的学习和训练态度,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训练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还应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为训练活动提供指引,使训练活动具有指向性,而不是盲目的开展。而且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打消运动员娱乐或是试一试的心态,向着目标全力以赴,最终在赛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性格塑造与情操培养是游泳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内容。就运动员性格而言,健康、积极、外向的性格往往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调控自我情绪,克服外界不利因素,从容镇定的面对一切意外状况,保持自身心态的稳定。想要养成这样的性格需要教练的长期引导。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加强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特点,建立和谐友好的朋友关系。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互动相处,以身作则,逐渐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做到为人处世张弛有度,每临大事从容不迫。就运动员情操而言,良好的情操可以使游泳运动员在经过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之后可以快速进入放松状态,借助外物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使紧张的情绪获得环节。在运动员情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任其根据自身个人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如阅读、按摩、听音乐等均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之余,要鼓励引导运动员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做到张弛有度。
除了价值观、目标导向、性格塑造以及情操培养之外,还应该建构科学的心理培训体系,教会运动员如何有效的调控自身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以更好的状态应对训练和比赛活动。游泳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的调节和控制感情、情绪的能力。对此,教练员应针对不同运动的性格、爱好、训练状态以及成绩水平制定个性化心理培训方案,将心理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搭配、相辅相成,帮助运动员有效的避免心理干扰。同时,加强队内氛围的营造,处理好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健康的氛围。除此之外,还应针对游泳训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心理因素,传授运动员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巧。例如,针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胆怯心理,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应做好针对性指导,肯定、赞扬运动员所具有的优势,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方案,使运动员清楚的感受到自身水平的提升,逐渐建立自信心。将鼓励与批评相结合所取得的效果明显要优于单纯的批评指导。
在参加游泳比赛的过程中,针对运动员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表现,需要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运动员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从赛前、赛中以及赛后三个阶段对游泳运动员心理状态调控的策略进行研究。
在比赛开始之前,心理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消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塑造必胜的信念,进而以积极昂扬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基于以上目标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利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比赛任务目标。这些工作是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认知自身的水平以及比赛形势,确立斗志和信心,形成比赛欲望,避免出现怯场或是盲目自信的情况。而对于运动员自身而言,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自我暗示、呼吸调整、转移注意力等,这些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排除不良情绪的效果。结合以往的比赛经验,赛前心理准备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知己知彼,灵活应对。在赛前对游泳运动员这次比赛所要面对的对手信息进行搜集,在此基础上捋顺思路,确定比赛方略;二是通过预防性训练排除紧张因素,通过适当的加强性训练使运动员提前熟悉一些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不利环境条件,使其形成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其即使在比赛中遇到各类不良状况也可以做到从容应对。
在比赛过程中,游泳运动员常常会出现情绪过度紧张、怯场、过分焦虑、意志薄弱等问题,本段落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克服调控方法。首先,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的问题,可能是因睡眠不良、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训练过度恢复不佳等因素导致的,可采用的调节方法如下:一是表象放松法,即运动员通过想象将自身置于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之下,以缓解紧张情绪;二是自我暗示放松法,即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配合舒缓的呼吸对身体肌肉群进行放松;三是音乐调节法,即通过听一些节奏舒缓、安宁的音乐以缓解自身的心理紧张;其次,游泳运动员胆怯可能是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对手实力强大、不适应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对此需要教练员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克服。如因惧怕强大对手而出现的胆怯,教练员应对其他参赛选手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指出运动员相较于其他运动员所具有的优势,阐明其获胜的可能性,帮助其建立信心;再次,针对过分焦虑的问题,想要克服关键点在于运动员自身,即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和安慰实现自我控制,稳定内心;最后,针对意志力薄弱的问题,想要克服需要形成坚韧的意志品格,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具体是帮助运动员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由教练员督促其持续不懈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在比赛结束之后,无论结果是输是赢,游泳运动员的情绪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若是不能妥善处理,会就对后续的训练比赛形成不利影响。所有教练员应及时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总结,除了评价运动员的整体表现外,还应分析其心理状态,针对性的采取调整措施。具体措施有二:一是通过解析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形成端正的态度;二是安排积极性休息,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调整自身的精神状态。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应投入到一些相对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暂时从比赛的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同时使机体获得充分休息。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是除技战术水平外影响游泳运动员训练成果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训,在比赛过程中应做好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如此才能使其水平在赛场上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