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文化自信;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3
0 前言
红色文化一般是指具有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带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1]。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能够在各个歷史时期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提供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积淀。但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加快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碰撞,使得社会经验较少和定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和艺术的时候尤其困惑。高校肩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艺术创造力的重任,应当在继承发展红色文化内容的同时创新宣传红色文化的艺术形式,引导、增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自信的认同以及红色艺术创作的理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1 高校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艺术形式,对于高校的思想和艺术教育以及大学生的道德培养与艺术能力提高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弘扬红色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发扬革命精神,创新其艺术表现力,促进师生将文化、艺术与生活相融合。挖掘红色文化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在高校宣传红色文化有助于让大学生坚定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引领力。
1.1 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和保护革命文化
高校弘扬红色文化,选取和挖掘具有较强震撼力和感召力的事件及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和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意义。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内容的教育教学,实现了自我学习能力、艺术创新思维和艺术理解感知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引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积极探索。而且弘扬红色文化本质上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以教育的形式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更能有效地使大学生将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创新高校艺术教育形式、内容,增强高校思想、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革命精神、价值追求及人民立场等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高校艺术和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在红色文化相关思想与艺术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思政课程的枯燥、空洞,通过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思想、艺术教育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红色文化使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创新性和感染力,激发了大学生理解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从思想层面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2]。
1.3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高校文化建设
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发掘本校自身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校园文化外显和内在的提升,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和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一方面,将高校自身红色文化的物质内容与校园文化的外在环境载体相结合,能够体现出具有红色历史特色的校园建设;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容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更能体现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在精髓,形成高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标识,提升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1.4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精神引领力
近些年由于互联网和全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网络及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消极作用。在高校育人实践和大学生艺术创作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于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高校通过向大学生宣传具有政治色彩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理想信念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抵御资本主义错误思想和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蚀[3]。此外,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坚持正确的信仰,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 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红色文化及其艺术创作的应用机制尚未完善,对红色文化内容理论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开发和研究还不充分,加之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产生冲击,导致红色文化在育人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高校、国家等多方面协作解决。
2.1 红色文化研究不足,开发利用不充分
由于各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保护政策不同,各高校的红色文化保有量和资源利用率也大不相同。部分高校建校时间较短,自身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一些高校虽然具备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但未能将其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创造相互结合,高校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过于浅显和表面,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拓展方面,未能更好地融入高校育人的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也没有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4]。多数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只是照本宣科,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活动不够生动,导致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实效性难以提升。
2.2 高校红色文化应用机制不完善,教育缺乏创新
部分高校对于红色文化重视不足,红色文化的应用机制不完善,主管部门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硬件设施不够,人力和财力支撑不足,无法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的开发和科学的宣传。高校对于开发红色文化的课程建设意识不强,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关于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也未能使学生充分融入,未能产生深远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少数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没有结合红色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也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思想特点,所以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没有将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的课程建设和育人实践中,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甚微。
2.3 错误思潮的冲击,存在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蔓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对高校红色文化的弘扬以及社会主义艺术形式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弘扬红色文化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没有与创新艺术形式相结合,因此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和影响力不强,没有占据网络话语权。各种错误思潮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削弱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产生怀疑,导致其信念信仰和政治立場动摇。红色文化宣传力和影响力不足,加之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被大量过分娱乐化的网络信息占据,因此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不够,进而产生了红色文化的认同危机,导致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信仰的缺失[5]。
3 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发扬的实现途径
针对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继续深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文艺创作的各种形式,提升大学生对红色艺术资源的敏锐性感知和多维理解力。
3.1 深化红色文化内容研究,整合红色文化艺术资源
高校要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力图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要完善红色文化开发和保护机制,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创新保护技术和开发利用模式。要对红色文化相关教育资源和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创新,从而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更系统科学,形式更丰富具体。面对红色文化缺失现象,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大挖掘和整合力度,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内涵以及红色艺术的表达力,加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系统化建设[6]。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与艺术创作,找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以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实践育人活动。
3.2 创新高校红色文化应用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高校应创新和完善红色文化应用机制,将红色文化以及相应艺术形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和创新社会主义艺术内容和形式,对高校艺术教育进行内容创新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实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内核与原有教育内容的匹配和结合,发挥主题教育优势。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宣传宣讲、专题演讲、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高校艺术教育方式,注重高校红色文化内涵和理论教育与文艺创作这一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推动教育方式改革。其次,通过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高远的理想信念和艺术为人民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3 加强价值引领,增进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
高校应当注重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培育价值共识,深化红色文化认同,增强大学生对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表达,使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艺术自信与精神认同,培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7]。要引导大学生用实践的思维和艺术的眼力看待红色文化,要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将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内化于心,并且外化于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4 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
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且速度和质量都得以快速提高,高校可以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机,找到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与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切入点,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网络化、多样化、便捷化。高校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网络课程以及艺术创新的研究开发,推动大学生思维创新优势与红色文化艺术形式网络宣传的深度融合,培养以大学生团队为主体的新媒体团队,提高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效率和信息传播质量。在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传播的形式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应生动形象,注重生活化,避免过于政治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以提高大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注重红色文化内容资源本身,根据红色文化自身特点和新媒体应用规律,创造出既能体现教育实效又能满足大学生内在精神需求的高质量作品。
4 结语
高校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并以此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艺术内容以及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弘扬红色文化的伟大精神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但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应用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传承红色文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和认同。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应该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对红色文化艺术创造的研究,创新艺术教育的应用机制和教育方式,从而提升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力,同时灵活运用网络资源优势以提升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力,形成多方合力共促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体现,而高校又是坚守大学生信念信仰、丰富大学生思维和创新艺术形式的主阵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秦在东,庄芩.论增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44.
[2] 李艳.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39.
[3] 舒醒,叶桉.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6):146.
[4] 黄慧.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2.
[5] 崔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96.
[6] 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91.
[7] 檀江林,项银霞.高校红色文化传扬平台的优化与模式构建[J].教育探索,2017(6):63.
作者简介:苗新蕾(1998—),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