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互动绘本中的解谜形式探究

2021-03-07 12:38:04邹钰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绘本

关键词:绘本;互动绘本;解谜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3

如今,绘本已经成为书籍类型中较庞大的一支,绘本涉及内容之广以至于难以看清其本质特征。南云治嘉在《吸引力!绘本设计》中提出“不通过文字传递故事是绘本最纯粹的表现形式”[1],由此可以给绘本作一个确切的定义,绘本是一种以图文关系传递信息的书籍,是一类通过画面输送主体内容的信息载体,绘本阅读始终以图片的叙述性为主。相较于文字内容,画面内容更是必不可少,有些绘本甚至不需要文字,仅靠画面就可以流畅地传达通篇信息。

对于某些题材来说,绘本相较于文字书籍,有着极强的优越性。绘本以图言事、以图传神、以图悦众、以图制胜[2],其作为没有隔阂的语言系统,不光能快速传达文化知识和信息内容,将复杂的概念具体化,也可以传递文字难以描述的内心感受,以丰富的艺术内涵、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激发读者对于情节的畅想,冲破文字阅读的局限性。可见绘本作为一种以画面为主的书籍形式,在图与文的主次关系之中产生了理解与想象并存、直观和思考共生的奇妙现象。

1 互动绘本的发展演变

受到现代新媒体的冲击,纸质书籍的形态在时代更迭间不断变化,纸质类绘本随之也更加深入地发展。当代,电子读物的受众群体愈发壮大,电子阅读器能随时随地呈现多位一体的信息,调动多感官、多层面的阅读体验,凭借新颖的阅读方式获得众多读者青睐,这种优势对纸质类绘本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引。

当代正是传统纸质绘本与电子互动绘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发展的时代。面对电子媒介的强大优势,书籍设计师力求在绘本中模仿电子书籍的独特阅读体验,超越以往绘本以视觉化为设计中心的理念,在绘本中尝试电子书籍的交互形式,为绘本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绘本与时俱进地弥补单向信息传递的不足,打破传统的单向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激发互动潜能。绘本中的互动设计是在书本与读者之间形成双向影响,力求达到一种人与绘本可以无障碍沟通交流的阅读模式,读者阅读绘本时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可以通过行为给予反馈,成为绘本信息操控者。互动绘本的传播方式和展示手段具有教育性、游戏性和可参与性,对图片内容的信息传达能力和表现力较传统绘本更强,纸质绘本与互动设计结合所创造出的互动绘本必定会被更多读者喜爱。

2 互动绘本的表现特征

2.1 教育性

互动绘本的教育性体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是对读者阅读习惯、思考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传统的绘本阅读缺少读者对绘本的主动探索,读者停留在信息接收者这一角色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互动绘本需要读者参与阅读,以新的阅读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互动绘本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题材大多面向儿童。儿童绘本以科普题材为主,内容包罗万象,这些绘本传递的信息必定包含广泛的知识内容,在阅读时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获取各种观察性、思考性、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并且帮助孩子在主动阅读互动绘本的过程中构筑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2.2 游戏性

游戏性是互动绘本最显著的特征,是丰富阅读体验的要点。互动过程必定是头脑与双手共同完成的过程,绘本的游戏性让整个阅读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可玩性,能够快速让读者融入书籍所营造的互动情境中,阅读感受尽可能接近数字游戏体验,做到参与过程流畅且充满互动快感。绘本中具有游戏性的机关设置就是其对读者的吸引力设计,通过类似游戏的手法充分调动人书之间自然合理的交流,获取书中所有的隐藏内容以完善整本书籍。互动过程需要读者自主思考完成,互动前对于互动行为的未知和不同互动手法带来的各种未知结果,都在激发读者对于未知内容的探索欲望,读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情绪,这些欲望是引领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思考过程带来正面愉悦感,互动结果产生的瞬间会激增成就感,并产生克服下一未知结果的动力,这类游戏般的独特感受在读者阅读普通书籍时难以达到。

2.3 可参与性

可参与性体现在互动绘本中,有着直接阅读的视觉体验和沉浸式参与的互动体验会给读者带来正面吸引和阅读惊喜。互动设计在绘本中的加入使阅读过程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读者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同时,互动绘本想要传递的信息内容成为客体,载体是互动绘本本身。作者对于绘本情节走向的主导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在阅读过程中极大程度地发挥读者的主体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满足读者阅读中渴望获得的参与性。因此,交互形式扩大了读者对于信息的选择范围,缩小了书籍对于读者信息接收的控制范围。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在不同绘本场景中发现机关,触发相应的互动反馈,这些互动形式的设计让读者成为真正阅读的主体,跟随故事走向一起面对不同的场景和问题,参与其中,主动探索,完成思考。可参与性互动提供了一種创意阅读方式,是充分展现自我并启发读者灵感的尝试,实现了积极阅读。

3 互动绘本中的解谜理念

解谜行为作为一种有沟通往来的互动行为,在互动绘本中有所运用与发展。互动解谜绘本是以纸质绘本为载体,以解谜推理为题材的绘本类型。对于互动绘本而言,其设计目的是更好地传递知识信息,而解谜形式恰巧能更好地促成这一目的。把互动绘本比喻成一张紧密交织的网,组成网的每一条线就是人和绘本共同参与的交互行为,这种种的人书交互是构成解谜行为的重要手段。其实现方式即在人书互动中构建一种问答模式,以此衔接两者之间的交流,绘本提问,读者接收信息,主导解谜过程并反馈答案,是一种相互影响的沟通模式。解谜一般包括谜题、解答、验证三个过程,其中至少包含了人与绘本的三次交互行为,是信息传输的三个往来过程,这是在绘本中组成解谜行为的必要条件。

在这三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置谜题,要想阅读时两者可以构筑复杂的解谜关系,首先,绘本需要突破传统的简单互动行为,有目的地设置互动机关以引导读者发现并参与解谜,例如直接提问或发出较明显的暗示等,在读者接收到谜题信号后,通过其引导的解谜方式操作获取新的信息,即解答过程。解答产生的信息即为谜底,其正确与否可通过验证或者答案判断,这些信息或用作下一步的谜题信息,以此往复。推理过程不是情节内容的再现,更不是无依据的推导,推理解谜是绘本情节中切合逻辑的强化工具。整个解谜过程如游戏一般层层推进,不同的解谜形式带来不同的互动感受,丰富整个阅读过程,读者与绘本产生互动交流共同补充书籍信息。

4 解谜形式在互动绘本中的实现手法

解谜互动提供的是一种创意的阅读方式,是充分启发读者探索欲望的实验,是实现积极阅读、启发读者思维的途径。绘本中的解谜形式能迅速在读者和书本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效且密切的沟通,通过互动形式的你来我往,得到更多阅读启发和思想感悟。解谜互动的功能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已有信息的强化,突出部分重要内容,通过操作、思考等行为高效记忆书本重点;另一种是推理新的信息,读者亲身参与绘本信息的补充,在推理过程中获得互动成就感,加深对整个推理过程的印象。这两种谜题类型虽然有不同的功能,但都不可脱离情节独立产生,不可违背谜题设计的逻辑性。

解谜互动在繪本中的实现手法多样,按解谜过程的具体交互形式将其大致归于三类,分别为感官解谜、操作解谜、逻辑推理解谜,其中感官解谜和操作解谜为并列关系,逻辑推理解谜包括但不限于感官解谜和操作解谜,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4.1 感官解谜

感官解谜包括搜集系列物品、寻找画面不同之处、感官寻找线索等。

感官解谜是较为直接的解谜形式,即把视、触、听、嗅、味这五种感官功能与互动绘本中的谜题联系起来,通过看、摸、听、闻等感官行为可以直接获取谜底内容。在众多互动绘本中,视觉感官作为五感之首,是最原始、最敏锐的部分,其解谜形式运用较多,例如儿童绘本中常出现的寻找两幅画面的不同之处、搜集系列物品等,通过双眼扫视画面各个角落获取信息。

日本插画师丸山千寻所著解谜绘本《迷宫大侦探皮埃尔》中,读者扮演侦探角色,通过视觉感官的参与,在众多复杂场景中寻找指定物品或人物,仔细观察画面还能获得更多与谜题关联的信息,这些信息串联整个解谜情节。利用触觉感官解谜,例如感受不同材质区分其触感意义、触摸纸张凹凸感获得信息等,丰富的纸张材质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指尖与页面的触觉互动赐予纸质书籍生命力,让纸张成为一种生动的触觉语言。同样,听觉和嗅觉也可以运用于解谜,通过听声音提取信息、嗅气味感受物体等引导解谜行为,在这种多感官调动的解谜过程中,绘本阅读中人与书的交互程度也更深,在感官冲击下体验多维度的解谜过程。

4.2 操作解谜

操作解谜包括撕和抽拉、画和写、折叠、拼图等。

操作解谜通过操作行为完成信息的接收,一般都是通过再创作或重组画面的方式从已有信息中获取新的信息,读者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得到答案,强调阅读时双手的参与感。在已有信息上动笔画或写,补充缺少的内容信息,是操作解谜中的再创作,例如数字连线这种解谜方式,在一片杂乱的点中寻找标有所需数字的有效点,并按顺序用直线串联,全部完成后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折线轮廓,轮廓内容就是其谜底形象。

另外,拼图也是一种常见的操作解谜形式,即用乱序的不同块面重新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画面,在正确排序的画面中获取谜底。类似方式还有折叠解谜,将组成谜底的有效画面打乱在被折叠的原有纸张正反面,并串联画面内容使其融于原有散乱画面中,形成不突兀的画面扰乱读者视线,通过规定的折叠操作形成新的整体画面并获取谜底,这种解谜方式更是将纸质绘本中的平面解谜行为上升为空间中的解谜行为。在动手操作解谜时,读者通过双手操作获得触感加深记忆,提升阅读参与度与满足感,在获得操作乐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动手能力。

4.3 逻辑推理解谜

逻辑推理解谜包括符号破译、信息归纳,逻辑运算等。

逻辑推理解谜是需要思维推理的解谜行为,其难点在于需要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信息中分析其正确性或规律,并对信息加工处理,要求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是大脑参与的思维逻辑上的解谜行为。推理内容的设置与情节推进相辅相成,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因果逻辑或意义逻辑,让整个推理过程有意义有记忆点。推理解谜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有其他解谜行为的参与,不同类型的解谜行为相互穿插,结合操作解谜和感官解谜,整个过程手脑并用,多重感官交织丰富阅读体验,相互之间形成解谜必要条件,构成较为复杂且更具趣味的解谜步骤。

逻辑推理解谜的具体实施步骤为,读者在绘本信息或者谜题要求的引导下,加入个人对已知信息的理解进行扩充、改组、运用,推理出超越绘本表面信息的新信息进行验证,整个过程是对绘本内容的再编辑,是高自由度的互动行为。融入互动参与感的书籍,应实现正面情感延伸,规避负面情感产生[3]。设计师在绘本推理解谜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换位思考,站在读者角度思考目标受众解谜时的真实需求与感受,在推理过程中调动解谜的积极性和推理思考后获得的成就感。因此,复杂的推理解谜需要适量,以免阅读难度过高造成读者排斥解谜过程,产生迷惑、沮丧等负面情绪。

5 结语

绘本作为一种可以跨越时代的信息传递媒介,在不同的时代需求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大众缺乏纸质书籍阅读耐心的今天,互动解谜绘本就是纸质书籍自身突破、不断进化的成果,其解谜形式以其趣味性的实现手法,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乐趣。技术的获得是大自然隐藏的智慧,使其带着新的使命出现,激发设计过程中无穷的可能性;设计也需要冷静观察人与生活的关系,整合最合适的技术和材料。科技与解谜绘本更加多样的融合是书籍设计师们应不断尝试的方向,科学技术能为互动解谜形式创造更多可能性,推动互动绘本向更加广阔、更丰富的领域探索。

参考文献:

[1] [日]南云治嘉.吸引力!绘本设计[M].龚娜,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2.

[2] 李悦.绘本的早期形态初探[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5.

[3] 郑伊航.书籍的互动设计机器情感表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邹钰(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