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琦
摘要:对于农村班主任来说,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学生的领路人,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引导者。农村留守儿童多,他们对于外界的感知与认识基本上全都来自于班主任的教育。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在集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诉求,班主任应该用心感受他们的心声,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农村班主任;集体;留守儿童;新课改
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教育目标,尤其对于农村班主任来说,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遵循新课改理念,从农村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发掘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农村班主任面临的现状
首先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好的教育离不开家校的互相配合,但是在农村,很多家长都进城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他们大多不会使用电子设备,也无法正确辅导学生的作业,而老师精力、时间有限,班级留守儿童较多,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其次就是教学资源有限,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教学环境差,能享受到的先进教学资源有限,他们受环境的影响,能接触到的新事物也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师不够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在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观念中,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其它的都不太重要,因此,很多老师就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在思想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这阻碍了德育教育的开展。
第四、教师观念落后。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班主任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就置之不理,日积月累,问题越来也多,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班级管理起来困难重重。
二、德育教育工作策略
(一)提升农村班主任自身知识体系与素养。
老师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班主任自身专业技能不过关,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因此,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用《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南》约束自己,通过自身言传身教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发展[1]。比如班主任可以亲自动手来收拾班级卫生等,学生如果看见了就会帮助老师。老师如果在学生的心里撒下善良、感恩的种子,学生就会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并学会帮助别人,感恩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们,让学生知道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帮助他人。
(二)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现在教育差异就是南北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相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享受不到先进的教学资源,这里强调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学设备上的,更是师资的均衡。这就要求学校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多接触新鲜的事物,引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究兴趣以及对科学的好奇心,并且班主任也可以告诉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将来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使用上更加先进的设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三)用心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
中国人读了千年的《三字经》里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形成健康的价值观[2]。正确的引导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心里感受与想法,班主任要一视同仁,甚至要更加关心那些自我封闭,不愿与人玩耍,或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方法与措辞,不但要在内心深处接受他们,更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接纳他们,要像知心大姐姐(大哥哥)那样,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们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让学生们不敢接近。“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班主任也不能将自己的喜恶强加到学生们身上,班主任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判断事务好坏的标准。
(四)班主任用自身品格影响学生。
古人就一直在强调“言传身教”,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就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对于学生的影響。比如,班主任看见地上的垃圾之后,捡起来,学生们看到了之后,也会这么做。但是如果班主任在这时候,抓住这件小事不放,要找出是谁扔的垃圾,不但会没人承认,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见到学生,也可以主动的问好,教学生们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平时和学生见面的机会也多,学生出于崇拜心理,会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举止,所以,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3]。
(五)调动班主任与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班主任的积极性就主要体现在对班集体的热爱,对每一位学生的热爱,只要有爱,就会用心,就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件事,才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到班集体的工作中。而学生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是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有爱的氛围中拧成一股绳,不断前进。这就要班主任发挥纽带作用,让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大家做一些小游戏,分享有趣的故事,互相探讨对事物的理解,加深学生们之间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他们的友谊。班主任也可以制定一些班级活动,比如班干部轮换制,或者小小主持人等等活动,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班级参与感,并且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们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拒绝偏爱。
好学生每一位教师都爱,但是能做到爱每一位学生,才是真正的好老师,班主任更甚,尤其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4]。不同的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了解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才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但这绝不是班主任因此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依据。如果班主任因为成绩、家庭等原因,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这不但会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当然,这也不能阻碍班主任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学工作。
(七)家校合一,互相配合。
实际上,这是农村班主任德育教学开展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农村普遍留守儿童多,班主任发现问题没办法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无形中也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们多沟通,并把沟通的结果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反馈给家长,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前,要认真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且尊重每一位家长的感受,做到客观公正、不抱怨家长的缺席,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不是一味的说学生的不足,也要记得夸夸孩子,说说他们的有点,明白学生的长处,这样更有利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习主席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时代在进步,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与方法也应不断地进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不断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而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是对世界最懵懂也最好奇的时候,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因素,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遵循新课改理念,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全面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桂萍.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基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分析[J].文学少年,2021(4):1.
[2]廖淼秋.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寻[J].新课程,2019(7):1.
[3]路秀云.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1.
[4]蒋晓琴.新时期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2021(2):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