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改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因此,关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成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班级开展德育工作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同时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成为了德育工作中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讨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引言:
小学是学生时期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的一系列习惯会是伴随学生很长时间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德育方面,要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应试教育下,班主任关注的多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偶尔会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但是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引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思想品格的养成,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要改变旧的教育体制下的德育理念,要针对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向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要让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现代社会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教育政策逐渐完善,过去的应试教育已经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消失,但我国有些地方比较落后,教育政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即使是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地区,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会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1]。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励策略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单一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常用的激励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口头上的表扬,这种激励方式小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这种方式是最简单有效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最受班主任和教师们的喜爱。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不够完善,但是在班主任的激励下,还是会勇敢地去发现,去探索的,这样就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班主任就会频繁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口头表扬最简单快捷,但是有的学生不满足老师只在口头上表扬,认为这样的激励方式过于单一了,这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励策略遇到的最大问题。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方式统一化
在小學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激励策略容易太过统一,即对待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会将成绩好、品德优、行为举止良好……这些拥有良好品质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班主任会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学习这些学生优秀的品格。长此以往,班级里的优秀品格容易统一化,学生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得到班主任的激励,因此大家就会群起效仿,纷纷学习这些学生的优秀品格。而对于那些学习了这些品格而未受到激励的学生,长久下去会产生逆反心理,会认为班主任对他们有看法,这样长期下去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是一种考验。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力度不合适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适当的激励是会对学生有好处的,但是只要激励力度不合适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容易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激励是很重要的,但是班主任要讲究激励的力度,激励的力度不能过大,但同时又不能不对学生进行激励,要恰到好处[2]。有些学生因为班主任对其进行激励,得到激励后就洋洋自得、骄傲自满,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盛气凌人。班主任对有的学生的激励力度不够大,容易让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四)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出发点不合适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而德育工作中的激励尤为重要,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找准出发点,以及在进行激励时班主任要考虑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去进行激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不能随意就进行激励,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往往都会以老师的角度和成年人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这样的激励往往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还未成熟,对于班主任有的激励策略还不能够完全明白,这样就导致班主任的激励策略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进行有效激励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下,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素质,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社会上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3]。但现在还有一些班主任无法做到在德育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激励,这样就会对学生们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激励方式要多元化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在进行激励时,要从自身做起,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根深蒂固的理念,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就会事半功倍。如果班主任自身的素质都得不到提高,那么班主任的榜样力量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的素养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班主任在进行激励时要转变方式方法,方式不能太过单一,不能只有口头表扬这一种激励方式,班主任可以多创新,改变单一的激励方式。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乐观的状态、以及各种良好的品德[4]。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与他们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有效激励,不能每一个学生的激励方式都一样,也不能一样的激励方式一直用。这对班主任的要求很高,所以班主任平时要多学习,多创新,多改变,这样德育工作就会有序健康地进行。
(二)激励力度要把握准确
在激励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激励的力度,不可矫枉过正,也不可过度放纵。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握力度,无论是什么激励,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素质,因此在进行有效的激励时要把握力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时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在批评学生时也不可太急躁,力度要适中,要相互中和,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洋洋得意。
(三)要找好激励的出发点
班主任在进行激励时要找好出发点,从学生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班主任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知道怎样的激励更加适合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班主任给与物质上的奖励,比如铅笔盒、记事本等,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地给与学生物质激励,让学生们从物质中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但同时不可一味地奖励物质,会容易带给学生不正确的金钱观,在进行激励时班主任要进行认真思考,不能随意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工作是不容易的,要熟悉学生们的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这样才会做到有效激励。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激励的方式要多元化,把握好力度,同时也要找好出发点,这样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激励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科学咨询,2021(5):1.
[2]陈英俊.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好家长,2019(38):1.
[3]李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22):1.
[4]赖少英.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