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3-06 06:30林月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丁三醇甲酯出血量

林月亮

剖宫产是临床产妇分娩的两种方式之一,另外一种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剖宫产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辅助无法自然分娩的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可有效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但由于借助剖宫产手术完成分娩,在辅助分娩的过程中容易对产妇机体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因此,术后产妇极易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症的发生率为2.0%~3.0%[2]。产后出血的界定标准为分娩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 ml,在我国,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临床研究中,优化产妇预后,积极寻找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提高产妇的产后生存质量,一直是热门前沿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石狮市总医院行剖宫产分娩患者58例,以奇偶数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观察组年龄23~52(37.46±4.53)岁;孕周36~40(38.31±1.17)周;初产妇17例,经产妇12例。常规组年龄22~51(37.26±4.68)岁;孕周36~40(38.15±1.26)周;初产妇19例,经产妇10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诊断患者均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征;(2)足月妊娠患者。排除标准:(1)有临床药物过敏史患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良恶性肿瘤患者及存在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剖宫产手术,术中给予缩宫素10U宫体注射,并同时给予缩宫素10U静脉滴注。常规组术中采用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800006,规格:1 mg)1 mg舌下含服。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250 μg)250 μg,患者胎儿娩出后子宫肌肌内注射,后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给药,总注射频次<4次,总用药注射剂量<5 mg,每次注射时间间隔为15 min。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行常规抗凝、离心处理后,检测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在患者使用前对敷料及消毒单巾进行称重,在患者使用结束后对被血浸湿的敷料及消毒单巾重新称量,将重新称量结果减去之前称量结果,其剩余的重量则为出血量。

2 结 果

2.1 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

APTT、TT、FIB及D-D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常规组患者治疗后PT、APTT、TT、FIB及D-D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2 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情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患者(P<0.01)。见表2。

表2 2患者术中、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 24 h出血量比较

2.3 产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7.59%(χ2=6.444,P=0.011)。见表3。

表3 2组患者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发生时间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间阶段是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前,第二个时间阶段为胎盘娩出后到产后2 h,第三个时间段为产后2~24 h,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情况,便会对产妇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4]。产后出血的高危诱发因素包括胎盘剥离或胎盘粘连、软产道裂伤及宫缩乏力等多种因素。据有关研究结果数据显示,80%以上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为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因此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术后早期尽快对患者使用促宫缩药物,帮助患者恢复子宫收缩功能,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5-6]。

PT、APTT、TT、FIB、D-D是临床中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PT是凝血酶原时间,能直观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状况,正常人体的PT范围在11~14 s[7]。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相关状况,在正常人体中APTT的标准范围为25~37 s。TT是凝血酶时间,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正常人体的转化时间为12~16 s。FIB是纤维蛋白原,代表人体血液中FIB的含量,正常人体内FIB的含量范围在2~4 g/L[8-9]。D-D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反映机体对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含量升高时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常规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与刘成云等[10]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卡前列甲酯栓是天然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早孕药物,通过对患者子宫平滑肌细胞进行刺激,从而加快患者子宫的收缩速度,加大患者子宫的收缩幅度,进而对患者的子宫收缩功能恢复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1]。该药物被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会产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但症状皆较轻微,一般可依靠机体自愈能力恢复,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前列腺素药物,可有效增强患者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强烈促进患者子宫进行收缩,有效刺激子宫开放血管、血窦快速闭合,从而起到明显的促子宫收缩及止血作用,且该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促进患者子宫收缩,具有较高的治疗稳定性。在既往的研究报道中也未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案例,本研究也同样表现出较高的药物安全性[12]。卡前列甲酯栓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用,可更好促进患者的子宫收缩,帮助患者恢复子宫收缩功能,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弥补卡前列甲酯栓止血功能不佳的缺陷,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甲酯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