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3-06 06:30张瑞霞窦训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氯吡抵抗格雷

张瑞霞,窦训研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具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的脑部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控制血压等手段治疗[1]。氯吡格雷是急性脑梗死治疗常用药物之一,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此种情况称为“氯吡格雷抵抗”[2]。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循环血小板增加、基因多样性、生物利用度及其他血小板激活通路被激活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关研究显示,血栓通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该药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状况[3]。本研究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60例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45~85(62.20±4.13)岁;发病48 h内血小板计数(1.00~4.50)×1011/L。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常规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并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29)1片,每天1次,连续用药14 d。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后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652]500 mg混合5.0%/10.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比较患者加用血栓通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相关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测定方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采集肘静脉血液样本,放置于1∶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中以1 000 r/min转速离心8 min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后再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将(贫)血小板血浆作为对照;应用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终浓度为10 μmol/L,利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并记录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2 结 果

加用血栓通治疗前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3.72±1.62)%,加用血栓通治疗后为(2.47±1.7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2,P=0.000)。增加血栓通治疗后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患者加用血栓通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重症疾病,该病症起病急,具有较高的致残与病死风险,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性头痛、耳鸣、偏瘫及昏迷不醒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尽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其主要的病因是气滞血瘀,治疗原则为通络活血、化瘀通脉[4-7]。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用于预防与治疗由血小板高聚集所导致的心、脑以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其可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3],从而发挥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经口服后吸收速度较快并且与血浆中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8.0%,其代谢产物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6]。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其他患者明显更低,有关研究认为药物间的反应、肾功能受损、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差异及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药物的抗血小板效应较低且较难预测[7]。

氯吡格雷抵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不良影响,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再梗死或是严重出血等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治,以尽量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最终结局。血栓通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3],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该药物成分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三七总皂苷可对患者的ET-1与血小板功能产生有利作用,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的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同时,血栓通所具有的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多种炎性因子分泌所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情况,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免疫反应并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从而避免引发炎性因子风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8]。因此,将血栓通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的治疗中,能够加强对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血小板是血液中具有黏附、变形、聚集及释放作用的组织,通过测定人体的血小板聚集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显示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多见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抗炎抗体复合物反应及血栓性疾病等,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会明显升高,从而对患者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出现血栓情况,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的风险[9-10]。加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一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则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进一步威胁,也增加了临床救治患者的难度,因此采用有效的方式降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血栓通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加用血栓通治疗前,提示该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用药安全性并改善预后。同时,增加血栓通治疗后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表明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分泌情况,提示患者的脑梗死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其中TNF-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会明显升高,而TNF-α的水平高低与患者内皮功能的损害情况有直接关系,也是体现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12]。故临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要及时发现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的患者,并合理调整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其他有效治疗药物或手段,并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13]。

综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佳,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抵抗格雷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