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

2021-03-06 21:56:40李达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过杆末段横杆

李达明

(广东省佛山市技师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1、确定起跳点

适宜的起跳点对背越式跳高离地时能产生较好的垂直运动轨迹,腾空过杆的这些补偿性动作几乎是自然产生的。起跳是助跑的终止,又是起跳过杆的中转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起跳点是否适宜和助跑、起跳、过杆技术有直接关系。

(1)起跳点的确定,最理想的起跳点是身体腾空抛物线的最高点应处于横杆的中部。因为中部是横杆的最低处,弹性最大,若过杆时稍碰横杆,可引起横杆的颤动,但不容易使杆掉落,有利于完成起跳动作。若起跳点与横杆的垂直投影点太近(指距离近端的跳高架),起跳时右臂及背部容易碰撞近端的跳高架或触及横杆;若起跳点太远,起跳后下肢容易碰撞近端的跳高架,落地时容易出海绵垫,不安全。所以,起跳点应选择在有利于完成起跳动作的位置上;

(2)应根据学生助跑水平速度的快慢定起跳点。一般助跑水平速度快者,起跳后人体腾空抛射的距离远。因此,起跳点应远些;否则,起跳点应近些;

(3)末段弧线助跑弧度(半径)的大小。末段弧线的半径小,弧线的曲率就大这样能够获得较大的离心力。速度型学生较常采用,其起跳点应远些。弧线半径大,弧线的曲率就小,但离心力不大。力量型学生较常采用。相反,起跳点相应近些。

所以,以左脚起跳为例(下同),起跳点应设在横杆的长度的1/4的地方,一般距离右侧跳高架约1m,距离横杆的垂直面为0.8m处。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一般与横杆垂直面约成25°面角,即起跳脚应与助跑弧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2、调整起跳点

(1)跳高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起跳点应适当外移 (远离横杆),其末段弧线也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这是客观存在的;

(2)调整起跳点的方法不同,末段弧线的曲率大小变化也不同;

(3)起跳点的调整,应使末段弧线调整变化较小为好,即尽可能地保持原弧线跑的技术。

3、确定背越式跳高助跑弧线

(1)助跑弧线的划法:“走步丈量法”丈量助跑步点。

在已经确定起跳点位置,一般离近侧跳高架立柱1m,离横杆投影线0.8m处。学生本人从起跳点沿横杆平行线方向自然走5步,然后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走6步做一个标记点,再向前直线走7步画起跑点。从标记点向起跳点画一弧线连接即成最后4步助跑弧线。前段直线跑四步;

(2)因人而异,区别定弧线: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对待,对助跑速度好的,可减少助跑弧线的半径;相反,对助跑速度慢的,可适当加大助跑半径,以争取快速。

4、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基本教学

(1)助跑:采用弧线助跑形式跑8-10步。前段助跑一般跑直线4-6步的加速跑。后段助跑4步为弧线跑,跑时身体要向弧心方向倾斜,跑速越快,倾斜度越大。助跑最后一步的连线与投影所成角度为 25°;

(2)起跳:因起跳腿是顺弧线的切线方向放上起跳点,几乎是全脚掌着地,两臂同时向后引。因此,在学习初,强调并教会学生掌握当摆动腿屈腿摆过起跳腿之后,起跳腿开始蹬伸,摆动腿漆内扣,向起跳腿一侧肩的方向摆动,两臂向前向上摆动的重要性;在摆腿、摆臂和伸展躯干的协调配合下,起跳腿快速有力蹬直,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背对横杆。

在教学时,可通过采用:①利用弯道节奏跑,以起跳脚靠跑道内沿跑,用脚掌有弹性地高重心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上体内倾来达到弧线助跑速度的掌握;②弧线助跑起跳摸高。如,助跑跳起摸篮板或篮筐;助跑跳起摸树枝、树叶等。用以提高学生单脚助跑起跳的协调能力和弹跳力;③迈步送髋:摆动腿积极送髋和起跳腿小腿前伸,带动大腿迈出,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脚前掌着地,形成下肢超越上体的后仰姿势。漆关节伸直,使起跳腿和上体成一条斜线;④原地屈漆摆腿:起跳腿离地并转体90°。练习时手扶固定支撑物,摆动腿屈漆向异侧肩方向高摆,起跳腿充分蹬直,提锺不离地;⑤上步摆腿起跳转体 90°;⑥助跑2-4步模拟起跳转体90°,用起跳脚入沙坑;⑦弧线助跑2-4步起跳后摆动腿及同侧手触高物5-10次;⑧全程助跑练习:助跑8-10步起跳腾空后背对横杆等练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助跑与起跳的教学。

5、纠正助跑与起跳技术

在教学练习中学生因自身素质、练习方法和技术掌握、场地条件等因素,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多错误动作,从而影响技术动作的正常水平发挥,而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对学生在练习中引起的错误原因可采用的纠正方法如下:

(1)助跑起动不积极,节奏不明显:因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害怕横杆,不敢跑;助跑步点不准。纠正:在助跑起动时强调要集中精神,前两步积极后蹬;以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学生怕横杆心理后,再换横杆;另外,根据学生本人的速度、特点,丈量好助跑步点,反复助跑,最后确定适合而准确的步点;(2)助跑时拉大步或倒小步:因助跑步点不准确,助跑节奏不好。纠正:反复检查和调整助跑步点,并要求按一定节奏跑,不仅要把步点跑准,而且要有稳定的节奏;(3)坐着跑:因对“低重心跑”的动作掌握不好;跑时后蹬不积极,骨盆没有前送。纠正:做“低重心跑”的模仿练习,改正跑的技术;特别是要多练习骨盆积极前送动作;(4)弧线助跑时,身体没有内倾:因弯道跑的技术不好;急于过杆,上体抬起过早。纠正:改正弯道跑技术,可沿小半径的圆圈跑;助跑道上做起跳不过杆的助跑;(5)迈步起跳时,上体倒向横杆:因迈步时,身体过早直体,骨盆前移速度不够;急于过杆。纠正:多做迈步练习,体会动作用力顺序,特别是快速前送骨盆动作;多做不过杆的迈步起跳和短距离助跑起跳练习;(6)起跳前冲力过大,向上移:因助跑速度过快,来不及做起跳动作;起跳动作不正确,送髋不够;摆动腿摆动过慢,摆动得也太晚。纠正:多做起跳练习,掌握正确的起跳技术;多做迈步摆动练习,加快骨盆前送动作,不仅加快迈步速度,而且要带动摆动腿早摆、快摆;反复助跑,掌握好助跑节奏,在此基础上做助跑起跳练习;(7)起跳向上不向“前”:因起跳的制动太大了,腿前伸太远,上体后仰;助跑速度慢,起跳前身体重心太低。纠正:多做迈步起跳练习,要求动作积极快速;加快助跑速度,改正跑的技术;(8)起跳时摆动腿摆动的时间、速度、幅度不适合:因迈步时骨盆动作缓慢;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蹬地不积极;摆动腿的柔韧性差,力量不足。纠正:多做迈步摆腿练习;加强摆动腿的柔韧性和力量练习;做负重或不负重的摆腿练习;两步助跑起跳;摆动腿用脚或漆触高物等;(9)迈步时,起跳腿抬得太高,向下“打”地:因倒数第二步的滚动不够;髋前移距离短,大腿向上抬。纠正:做两步助跑的迈步起跳练习,多体会倒数第二步脚的滚动和迈步送髋等技术练习。通过以上对学生在教学练习中出现比较多的错误进行集体纠正,对个别的进行单个纠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助跑与起跳技术。

6、提高助跑速度与起跳力量性练习

(1)利用跨栏架,将上肢点放在跨栏架上,两臂像跑动时那样做摆动动作,逐渐加大动作速率,直到达到最大速率;助跑速度可沿直径为10-15m的圆圈快跑和弧线助跑起跳后手或头触高物(篮板、篮网、树枝、吊球等);(2)直道跑转入弯道跑练习,直到达到最大速度。同时,动作要保持自然;(3)以脚掌蹬地起跳做摆动腿摆动屈腿向异侧肩摆动和两臂配合摆动腿向上摆,带出同侧髋的动作,进行放松起跳力量过渡性跳跃练习,如跨步跳、单足跳、单足跳台阶、单脚跳绳、单腿跳跨栏架、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7、提高助跑与起跳准确性练习

设定控制标志,控制助跑直道跑4-6步;弧线助跑4步的距离,反复练习;采用单一固定的助跑出发姿势,进行不同距离助跑接起跳。练习时,在起跳点设立明显的标志,并经多次重复练习至熟练掌握(注:随着提升高度的变化而修正起跑点和起跳点);采用步点丈量,反复练习,加强最后一步要小于倒数第二步;加强专项跳跃练习。如:助跑8步,快速直道4步+弧线4步起跳摸高;8步快速助跑起跳上高垫;助跑前快走或小跑4-5步,作为起动加速,而后进入全程助跑8步以获得更大的助跑起跳速度。在助跑练习中必须同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把腿部力量“调动起来”,使支撑器官进入充分的准备阶段;(2)保证助跑必要的弹性加速与动作节奏;(3)进入末段弧线快跑,以获得必要的离心加速度;(4)使身体具备向起跳过渡的适宜姿势。在沙坑前短程做五级跨步跳,然后落入沙坑。助跑5步单足跳,助跑10步单足跳和跨步跳等练习。

在整个教学周期中,都必须进行大量的跑跳练习;在熟练助跑与起跳动作一般特点和合理结合的肌肉感觉时,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动作记忆,提高对自我感觉和对外界因素的判断能力。在每个不同的高度试跳之前,都应先确定不同的起跳点和起跑点以及落垫情况之后,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标志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大的稳定性和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跑跳结合”能力的培养,对跳跃心理定向的形成有很大的益处。久而久之,学生在不强调起跳力量时,都有一个主动的起跳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起跳动作和流畅的助跑结合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现和自信。

8、加强心理辅导

良好的心理因素对跳高助跑与起跳的最佳结合,过杆着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除具有敢跳的心理素质外,对自己的助跑与起跳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准确步点要有坚定的信心。而起跳不准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精神不集中,害怕横杆,不敢跳;(2)受外界的干扰,害怕犯规,紧张,想起跳时摆动腿摆动的时间、速度、幅度不适合;(3)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紧张,形成技术变形,打乱了原有节奏;(4)助跑步点不准,受跑道情况,天气状况和风向风速的环境影响等。为了提高助跑与起跳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辅导。除可以采用自我放松,自我抑制;表象重视和模拟练习法外,还应结合跳高助跑与起跳的技术特点和规律,进行专门性练习。也应在不同天气,不同场地上进行模拟练习,使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场地。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跳高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助跑与起跳技术获得最佳的跳高成绩。

我校陈灿辉同学经过以上系统而有针对性练习,跳高成绩从2018年10月25日举行的校运会上越过1.74m到2018年12月5日《佛山市技工院校田径运动会》上成功越过1.81m。跳高成绩提高了7cm。

猜你喜欢
过杆末段横杆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原理分析
对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体育时空(2022年10期)2022-06-17 23:20:53
那根杆......
体校撑竿跳高教学质量提高探究
卷宗(2018年1期)2018-02-07 11:10:05
本性难移
背越式跳高各部分技术谈
师道·教研(2013年6期)2013-04-29 00:44:03
跳高和物理学
读者(2012年21期)2012-05-30 22:43:38
横杆在跳高训练中的辅助作用
体育教学(2012年8期)2012-04-29 00:44:03
聂卫平为爱改变多情少妻成功改造“末段”丈夫
女性天地(2009年4期)2009-04-29 08:53:50
聂卫平回归阳光生活,少妻改造“末段”丈夫
女士(2009年4期)2009-04-21 0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