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 清远 513100)
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不仅带来运动员运动兴趣的激发,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也通过体能训练奠定运动员运动的基础。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并不理想,借助田径业余训练将带来运动员体能训练成果的持续优化。在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中加强对体能训练基础策略和特殊策略的关注与分析,指导制定最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选择最合适的体能训练方式,以实现运动员体能的稳定提升和身体素质训练理想目标的达成。
体能训练是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回顾体能训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欧洲的医疗体操、我国古代的导引术等,其最早应用于医学康复与治疗,而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体育教学中也开始关注身体功能训练,身体功能训练逐渐向教育领域倾斜。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身体功能训练演变为全新的体能训练,对应着有成熟的训练理念和模式,通过体能训练的强化,实现运动员体能素养的提升。素质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体能训练也备受关注,我国各大学校也借助丰富多彩的业余体育训练,以期带动运动员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实现运动员身体基本姿势、动作模式的调整,使得运动员具备最良好的运动能力,具有稳定的身体力量。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中必须要适当地引入强度适中的体能训练,以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田径专项练习的强化,使得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得以提升,特别是带动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的提升,实现其身体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提升。身体功能训练开展中要配合基础素质训练,基于运动员身体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以减少运动损伤发生概率。就青少年田径运动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稳定性、关节灵活性、动作协调性等基础身体能力训练,而这些基础身体能力训练则是田径业余训练的重点。
身体稳定性是运动员当身体处于静止或动态的状态下,其自身对身体的实际控制能力,在田径业余训练中引入体能训练,指导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初期保持良好的用力姿势,养成良好的用力习惯,带来身体稳定性的增强。运动员在动作过程中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技能学习更稳定更标,减少不当的代偿导致的动作变形,也指导运动员更快地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如果运动员身体稳定性较差,其在跑步运动的过程中很难保证用力的合理,身体用力方向的一致会带来动作效率的降低,如,跳跃性项目中用力方向与实际作用力方向具有明显的偏差,运动员很难获得最佳的腾空角度,导致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身体逐渐失去控制。
运动员如果具有较好的关节灵活性,可以指导其尝试更加复杂的训练动作,指导运动员找到合适的运动角度。当运动员找到合适的角度,动作幅度与动作效率会相应的平衡,关节灵活性强也避免了青少年运动员在田径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拉伤,也能保证整体的训练节奏。在实际的跑的技术练习中,关节灵活性会引导其动作幅度的理想发挥,影响其速度能力表现,影响运动员跳跃项目中腿的摆动动作幅度。
身体协调性主要是动作协调性,运动员基于大脑皮质的调节,肌肉会根据大脑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而这种能力则是动作协调性。在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中,如果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其在技术动作的学习时能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标准地完成技术动作,进行技术的专业模仿练习,对发力顺序、发力节奏有更准确的认知,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技术,并实现技术定型。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较差,则影响运动员跑、跳、投等运动过程中上下肢的协调,因为上下肢协同发力不佳,其整体的用力效率明显降低。
常规训练策略主要基于田径训练的身体稳定性要求、关节灵活性要求、身体协调性要求三大方面。在身体稳定性训练方面,重点是核心力量训练和小肌肉群力量专项训练。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教学要求,考虑到业余教学的灵活性,每周设置一到两堂专项训练课,进行常规体能训练的强化,每天的体能训练计划中可以考虑于主课结束后进行体能的放松练习,以穿插练习提升体能训练实效,也不至于引起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反感。在具体的体能训练中,应以核心力量的动力性练习为主,常见于仰卧两头起、侧卧两头起、悬吊俯卧撑、站立支撑高抬腿等在身体稳定性的常规训练中,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关节灵活性方面的练习,可以安排到热身活动结束后,主要是身体的拉伸放松,拉伸时以动态拉伸为主。拉伸的重点部位是髋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这些关节对关节灵活性的整体影响较为明显。在关节灵活性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应该考虑到运动员体能训练强度接受能力,根据运动员关节灵活性训练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如,绕栏架练习,对于短跨项目运动员来说,训练的重点应该是髋关节动作幅度的强化练习;对于跳跃项目运动员来说,训练的重点是蹬摆腿与支撑腿的动作幅度训练。运动员身体协调性会关系到运动员田径技术要领的学习与规范完成,可以尝试将协调性体能训练与技术模仿专项练习结合起来,跳高项目可以是垫步起跳练习,短跑项目可以是高抬腿走练习,这些都是专项模仿与协调性训练结合的成功尝试。
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也要重视特定时期的训练部署,主要是根据队伍自身实际以及季节情况,做好训练计划的合理制定,在训练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使得体能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定时期训练在季节方面的考虑,夏季训练应关注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和关节灵活性训练,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不应开展大运动量的训练,而身体协调性体能训练与关节灵活性体能训练对应的运动量较小,可以于夏季强化训练提升,以实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的提升,使得其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控制能力,冬季时节可以考虑三项素质训练的综合,气候寒冷专项训练应适当减少,以三项素质训练为主。
赛前准备及赛后恢复阶段的训练部署。无论是赛前准备还是赛后恢复,训练的重点应该是确保运动员肌肉充分拉伸,实现深层肌肉的激活,以保证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具体来说,赛前两周应减少基础体能训练,多强调专项技术及能力训练,使得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运动竞技状态。而在训练课热身及放松时,应重点关注运动员的拉伸练习,使得其肌肉完全伸开,减少运动损伤。进入到赛后恢复阶段,应重点关注肌肉拉伸及关节灵活性的训练,实现运动员深层肌肉的放松,使得运动员从疲劳状态中尽快的恢复过来。肌肉放松时,拉伸动作应以动态拉伸为主,这样能最大限度提升肌肉的活性,减少肌肉过度疲劳引发的损伤风险。
基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的训练部署。运动员个体差异明显也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能训练安排时,应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指导。如,针对能力差异的体能训练指导,在田径业余训练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其髋关节灵活性不高,但整体的身体协调性好,针对这种运动员,应趋利避害,增加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占比,减少其协调性练习比例,身体训练量恒定。这也要求教练深入了解每一位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其训练实际的体能训练计划。基于年龄差异进行体能训练。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中也常遇到年龄差异明显的问题,田径训练因为属于业余,所以运动员队伍中其年龄层次差异明显,在体能训练时应基于运动员的年龄差异,制定针对性强的体能训练方案,可以尽量选择年龄相符、田径技能水平相近的运动员组成训练小组进行集中训练,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强度与运动员实际相匹配。在年龄差异的关注中,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运动员身体发育的敏感期差异,灵活性敏感期多为13岁之前,集中在10-13岁左右。而身体协调性敏感期则是13-17岁,17岁以上的运动员对应的体能训练强度可以适当增加。以不同年龄段运动员身体发育特征的分析,做好体能训练方案的调整优化,使得不同年龄段运动员获得与之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体能训练指导。此外还有针对性别差异进行的体能训练指导。男女有别,这在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中也有明显表现,因此在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体能训练方案制定与实施时,也应考虑到青少年的性别差异,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男女性别差异更为明显。一定要关注到女性运动员生理周期的因素,在其月经期范围内,应尽量减少体能训练强度,确保其作息合理。正常情况下,女性运动员身体发育速度会高于男性运动员,鉴于性别上的速度差异,可以在体能训练计划安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针对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开展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其训练价值所在。总体来说,保证运动员的运动健康,使得其基础的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奠定其创新发展的体能基础。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落地也将使得运动员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在田径训练中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将带动我国田径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基于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得运动员关节灵活性更强,身体协调性更优,奠定其未来发展的体能基础。在田径业余训练中体能训练应循序渐进,强度适宜,切忌为了短期成绩盲目加大训练强度,改变运动员整体训练节奏。体能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应与田径业余训练一样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素质的夯实,减少伤病风险,最大限度保障运动员的运动健康。
在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中引入体能训练,可以让运动员的基础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如果运动员身体稳定性强,运动员在学习动作时,其领悟更快,动作更标准,用力方向稳定,身体的爆发力更强。再如关节灵活性的增强,使得其对应较大的技术动作幅度,且借助摆动腿带来的动力,实现田径训练效果的提升。再如身体协调性的强化,使得运动员明确技术动作的用力顺序,动作速率明显提升,整体技术动作的完成更顺畅更高效。综合来说,体能训练使得运动员基础素质更好。
田径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大项,基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并不理想的现状,加强田径训练田径指导势在必行。在田径教学中,不管是专业教学还是业余训练指导,融入体能训练,使得运动员身体性能明显提升,更好地掌握新的专项素质训练技能。体能训练也带来其身体素质的强化,其可以接受更高程度的专业训练,保持高质量的训练节奏,有效地规避伤病风险,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讲究教学和训练的策略,以科学的训练手段和精准的教学计划实现青少年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实现其稳固训练基础的奠定。教练要加强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以更好地做好田径业余训练中的体能训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