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的现状、困境和发展策略
——基于河南安阳广播电视大学的思考

2021-03-05 11:0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大办学大学

杨 杰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是在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国家开放大学前身)创办时由各地市级政府创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院校。全国各级电大是一家,业务上由原中央电大指导,是开放大学在中国的特别存在形态。电大系统自创建以来,实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广大青年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承担了高等教育历史补偿责任。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指出,国家开放大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党和政府、人民群众,还是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都给国开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期盼。在总结历史成就的同时,更要反思开放教育怎样适应新时代、怎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怎样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怎样引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新应用等”[1]。展望未来,新的教育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他职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学习革命,迫切要求包括地市级电大在内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大系统进行自身变革,以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本文以河南安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梳理了地市级电大的现状、困境,并就地市级电大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

一、地市级电大的现状

(一)许多地市级电大被整建制合并

从河南省来看,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被整建制合并的情况非常普遍。目前,河南省18所地市级电大仅有4市(洛阳、南阳、信阳、新乡)电大在独立办学,其余14家均被当地高职院校合并。安阳电大创建于1982年,2010年并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取消独立法人地位,改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工作部,由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二)地市级电大师资有减无增(或增少减多)状况加剧

河南省地市级电大受整体合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状况等因素影响,师资队伍呈减少趋势,出现增加数不及减少数(最多维持不变)状况(见表1),可持续发展面临人才短缺难题。从表1统计数据看,2019年安阳电大教师共41人(含人事代理),高于河南省多数地市级电大,但比2015年减少了19人。即使尚在独立办学的4所电大的师资人数也是或维持基本不变,或大幅减少。

(三)地市级电大的招生规模呈减少趋势

表2整理了2011~2016年河南省电大系统的招生人数。由表2可知,2011年至2016年间,河南省电大系统招生总人数在减少,与2011年相比,减少最少的年份减少了3 014人,减少最多的年份减少了9 582人,相当于在省内关闭了2~5个地市级电大。笔者推测,其他省份电大系统招生人数也呈减少趋势。因为“实际上,我国的开放教育系统自从2013年以来生源开始逐渐下降,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开放教育的生源人数下降多达20.23万人,下降比例达到18.6%”[2]。其实,国际上开放大学的生源也是直线下降的,“英国开放大学的生源从2010~2011年的25万多人,到2014~2015年已经剧烈下滑到17万多人,下滑总数达到8万多人”[2]。

表1 河南省2015年、2019年地市级电大教师人数

表2 2011~2016年河南省电大系统招生人数

安阳电大的招生情况与河南省电大系统的招生情况相一致,近年来开放教育招生人数虽然减少不太大,但也有减少趋势。

(四)地市级电大的办学空间缩小,办学经费短缺

据不完全统计,地市级电大创办之初多有自己独立的办学空间,安阳电大也不列外,有独立校区,属全供事业单位,办学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但地市级电大与其他院校合并后,取消了法人资格,办学经费、办学用房和人员编制等都由所合并的院校统一核定、管理。未来办学空间不足和办学经费紧张是妨碍和制约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五)地市级电大加挂社区大学之名,社区教育不温不火

地方政府举办的社区大学教育大多由当地的广播电视大学承担,有的直接在电大加挂“xxx社区大学”的牌子,既没有稳定的社区教育经费,也没有编制和专职人员。受居民对社区教育重视度不足等因素影响,社区教育呈“剃头挑子一边热”状况。社区教育虽然大益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居民终身学习,但社区教育目前尚不够深入、不够普及,缺乏教育动力。一般认为,社区大学暂时不能成为电大转型发展的方向,也不大可能成为电大发展的未来。

地市级电大被合并、办学空间被挤压、招生下滑、发展方向不明、办学质量堪忧等是地市级电大的现实写照。正如有学者所说:“开放大学系统内部是否在灵魂深处对于我们的培养质量、生源、社会影响力等认识到了危机感。开放大学系统要有勇气面对电大系统过于自成体系和乐在其中,面对其他教育机构开放不足,发展处于瓶颈期或者说面临严峻挑战。”[3]

二、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困境

(一)可持续发展信心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泛在学习、慕课平台和互联网大学的应运而生,使得大学的边界和办学形态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已不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特权。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提升了全民学历水平,带来的开放大学(电大)在读学生日益减少等新形势是电大和其他高校发展的成果,但也是电大不能不面对、不能不再认识再思考的问题。2019年末以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各级各类教育停课不停学的具体实践,也势必促进普通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全国高职扩大招生事实上打破了全日制高校须通过高招方能录取在职成年学生的规定,未来影响将更为深远。电大办学层次缺失研究生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优质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不能利用多年办大学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电大人回望过去、观照现实,对电大系统发展前景信心不强,甚至怀疑电大系统还能走多远。

(二)转型发展方向不明

面对生源不足带来的压力,电大系统借鉴其他国际老牌开放大学做法发展非学历教育,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甚至还专门成立“社会教育与职业培训部”,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与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成立老年开放大学,面向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依托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面向全国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教育;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这些举措应该说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学招生的压力。但由于人们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电大的多样性探索不聚焦,电大人对电大未来究竟向哪里发展感到迷茫,不知路究竟在何方,要到哪里去。地市级电大何以在、如何在、更好在?人们没有答案。有人甚至产生了电大系统会不会放弃学历教育、转型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担心。毋庸讳言,地市级电大对可持续发展信心不足;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能否支撑电大的明天值得怀疑;究竟如何转型发展,方向不明、路径不清晰。

(三)强烈的系统归属感和系统管理的松散化反差明显

地市级电大大都已有40来年的办学历史,几代电大人参与并见证了电大的建设、发展,地市级电大为两代人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实现教育公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电大感情深厚、无限眷恋,对电大系统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竭力维护电大发展,忘我无我辛勤工作。面对电大发展的种种困难,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特别是面对网络教育的大好发展形势与实际生存的尴尬境遇,他们茫然、无助、无奈又不甘,迫切希望电大系统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多措施。但实际上,电大系统运行的体制机制是中央电大业务上对地方电大有指导,学分费按比例提取,其他的概莫能助。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相比,电大教育的服务支撑缺乏适应性、创新性。有悲观论者甚至发出电大会不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喟叹。

(四)电大办学的相对独特性与所合并院校办学的一般性间的矛盾不易协调

电大是一种成人教育类型的大学,从入学方式、入学时间到招生、教学、考试、学生管理等既与其他成人教育有差异,也不同于全日制高职院校。但一般地市级电大都被合并在当地高职院校中,师生的考核、管理等一般遵循高职院校的方式、方法或模式进行。“一刀切”式的法则一定程度上抑制、淡化了电大办学的个性,也不乏出现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发展阻碍和正常工作的不便,甚至带来了诸多发展上的矛盾。合并与被合并者间的心理暗示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地市级电大的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包括地市级电大在内的电大系统,在发展中遇到了严峻挑战。1996年后68家著名大学相继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电大系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提升和跨越的机会。2013年来MOOC迅速繁荣,电大系统再次失去为普通高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良机。电大系统目前瓶颈多、短板多、弱项多的发展形势不是短时间造成的,需要电大直面现实,自我改革,增强危机感,具有战略思维。越是此时越需要电大系统特别是地市级电大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坚持体系办学、维护体系办学、捍卫体系办学。体系办学是我们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面向未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大法宝,更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各种矛盾和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因为离开了体系,每一家开大(电大)都没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1]。整个电大系统教职员工,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等教育破立突变、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教育的深刻变化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信心,因地制宜,攻坚克难,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一起擦亮国家开放大学的牌子,为办成受人尊敬的支撑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型大学不懈奋斗。以下是对地市级电大发展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办学定位

面对绝大部分地市级电大特别是被合并的电大在办学空间、资金、设施、师资等方面资源逐渐减少或有限办学资源的现实压力,电大要加强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好、配置好现有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功能,办出特色。比如,在教育层次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办专科层次或办本科层次,根据需求合理分配本、专科计划。在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方面,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大胆科学合理取舍,一旦明确方向、路径和措施,就要积极推进。根据当地生源情况、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市场供给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点布局,切实落实电大系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系统活力,调动办学积极性。

(二)狠抓教学质量,注重文化建设

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永恒的话题,也是电大系统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绝不能再沿袭过去的老路,认为抓质量是找死,不抓质量是等死。一所没有质量的大学不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学。”[1]对地市级电大来说,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等,都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狠抓质量,贯彻新发展理念,不仅有质量,更要高质量。一定程度上说,无论如何强调抓教育质量都不为过。

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但不意味电大没有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电大也不是文凭生产线,更不是没有温度的“广寒宫”。无论是线上的学习支持,还是线下的服务,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在电大学员中强化渗透为梦想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将电大40年孕育形成的“勇于开拓、锲而不舍”的电大精神,奋进、敬业、无我、勇担使命的态度、文化传承发展下去,以文化育人。

(二)积极主动作为,放大成教优势

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随后2年继续扩招200万人的招生形势为地市级电大所合并的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电大主动作为、放大电大多年成人教育经验的优势带来发展机会,地市级电大应强抓高职扩招机遇,主动参与这部分学生的招生教育管理。一方面积极承接省级电大部分专业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主动参与被合并院校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缓解办学经费紧张局面。

(三)加强校企合作,搞活社区教育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电大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也要转变观念,善假于物,主动作为。在师资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探索社区老年教育新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混合所有模式的合作。努力实践,办出特色,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

笔者认为,电大系统要继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实现国民素质不断提高。要精诚团结,坚决落实国家开放大学的总要求,共同凝聚和增强电大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抱团取暖。因为无系统、不电大。同时,在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上,也要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在制度机制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突破性、建设性进展。要注意防范整齐划一的办学系统消解和扼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上要打破利益格局更便于学生学习。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要以开放的姿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大家好,系统才真好;系统好,大家才能好。

猜你喜欢
电大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电大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大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