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对策分析

2021-03-05 11:09冯利民冯晶晶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问卷情绪

冯利民,冯晶晶

(1.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在校大学生普遍居家学习,在线接受教育,出门需佩戴口罩,不能聚集,同学之间不能像线下那样正常往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对待,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

为做好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本文对安阳工学院136名学生采取了抽样调查方式,其中大学生对压力程度的评价,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承受程度。统计数据表明,有心理压力的占74.26%,无心理压力的占25.74%,大部分同学(68.38%)的压力水平在压力较小和压力一般之间,压力较大的占5.88%,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状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74.26%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压力,其中心理压力较大的占5.88%。因此,疫情下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压力,避免不必要悲剧事情的发生[1]。

在长期心理压力影响下,大学生在生理方面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情绪方面会出现焦虑、浮躁等现象;行为方面会出现失眠等现象;精神方面会出现抑郁等症状。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下症状表现情况的调查问卷数据见表2。

表2 大学生心理压力下症状表现统计表

从表2看,出现浮躁现象的占59.56%,焦虑现象的占53.68%,易烦易怒占44.85%。这些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消极烦躁,学习无动力,影响了跟身边家人、同学的感情。

对于压力排解方式,这次从自我调整情绪、向亲朋好友倾诉、向心理咨询机构咨询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如表3。

从表3压力排解方式上看,75%的大学生有固定自我调整情绪,25%的没有固定情绪排解方式。通过跑步,文娱活动、阅读等自我调整情绪的占到76.47%,通过与家人、亲朋好友倾诉来放松自己的占44.12%,向学长、老师倾诉的分别占5.15%,2.94%;通过网络、打电话向心理咨询机构咨询的占1.47%,其他方式的占25%。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在进行压力来源调查问卷时,67.65%的同学选择学业是造成压力的一种主要因素。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远离传统线下同学在一块儿学习的氛围,在缺少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在家管理时间的自由度大,学生学习处于松散状态,然而学期末又面临考试的任务,因此难免焦虑、浮躁,并形成隐性持续的潜在压力。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平时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线上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难免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现象,导致负面情绪的存在,对身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去实习或者兼职,从而获得经验,但也因此耽误了学习,功课落下了很多,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压力[2]。

2.就业压力。在调查问卷中有51.47%的同学选择就业问题导致其心理压力变大。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47万,再创历史新高。经历百年一遇的疫情,就业招聘会只能以网上形式进行,即网上投递简历,网上寻找工作,加剧了找工作难的局面。就业作为基本的民生问题,涉及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无形中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3.经济压力。在学生调查问卷中,41.18%的学生选择经济原因导致其产生心理压力。学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居多,平常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受疫情影响,父母外出打工遇到实际困难,造成家庭收入减少。面临新学期要交学费、住宿费的情形,无形中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城市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一些家长面临着企业无效益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情绪。

4.家庭压力。在调查问卷中,父母的期望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占到32.35%。就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宅家生活及学习。但在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宅家多日以来,部分同学的生活内容单调,过于依赖网络[3]。久而久之,导致家长的抱怨、不满,造成学生反感,倍感压力。

5.人际交往压力。在调查问卷中,缺乏与同学和朋友相处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占到27.21%。疫情期间,大学生不能与同学和朋友正常相处,交往范围受限,他们长时间独自宅家生活及学习,由于缺乏人际关系而产生失落、压抑、猜疑,甚至会自我封闭、独来独往,造成心理障碍[4]。

除了上面五种主要压力来源外,在调查问卷中压力来源还涉及情感方面、自身因素等多方面。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正面心理教育引导。通过线上或线下交流,与学生开展互动,提高学生正确对待疫情期间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压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绪管理、生涯发展与规划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当问题出现凭自身能力又难于解决时,及时地向父母亲人、师长同学求助,或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热线、精神专科医院等社会资源进行线上沟通,获得心理咨询或者医疗服务。也可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和思想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现自我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的理想[5]。

2.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内容。一方面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借助微信群、QQ群,通过群聊的方式来倾听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常性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压力帮助[6]。另一方面由于疫情期间学生居家时间比较长,家长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比较了解,家长也要及时与学校保持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3.做好大学生情绪调节。一是学会接纳。无论何时都要承认情绪的客观存在并接纳它。二是调解情绪,以正面态度积极看待各种事物。在情绪上,为排解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感,可以通过专注地做一件事、冥想或者运动等方法来科学调节心理状态[5];三是释放和整改情绪。通过跳舞、做广播体操、听音乐、跑步等各种方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运动能提高免疫力,也可增强自信心。同时在行为上,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线上活动、增加人际交流。也可借助微信群、QQ群或视频等媒介,加强和同学、朋友之间的沟通。分享学习生活、交流新闻时事等都是可采取的方式[7]。

4.做好资助工作。针对41.18%的学生选择经济原因导致心理压力要做好正确引导工作,一方面利用好国家政策,通过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申报来获得资助;另一方面学校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生活费,减轻学生经济压力,使学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

5.开展线上主题班会。辅导员通过钉钉、QQ群等方式,召开网络直播主题班会,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提高政治站位方面教育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加强传染病防治方面,要求学生不外出、勤洗手、戴口罩,做到科学防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服从纪律方面强调学生要做到每日健康签到,按时上网课,做到“停课不停学”,把学生精力引导到学习、工作等方面,关注社会、关注集体,树立正能量。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8]。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压力,我们要从加强大学生正面心理教育引导,积极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情绪调节来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利用好国家资助政策,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等方面来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压力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问卷情绪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通过图片看内心
问卷大调查
情绪认同
问卷你做主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