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可以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1]。临床既往尿常规检测采用显微镜检法,检测虽然效果较为满意,但检测耗费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医院大规模的检测工作需求[2]。随着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的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常见包括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3]。常规化验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白细胞的数目、形态等情况,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而尿分析仪是采用现代医疗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的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将收集的尿液标本分为两份同时进行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结果的差异。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7.5±10.5)岁;体重47~77 kg,平均体重(58.8±6.1)kg。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上行尿常规检验,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的患者。④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常规化学法具体操作为留取患者的尿液进行差速离心后分离弃去上清液,将尿液沉渣滴于定量计数板,采用高倍镜、低倍镜观察计数;尿分析仪具体操作为留取患者的尿液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操作仪器采用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URIT-500B),检验人员严格计数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方法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联合检测符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n(%)]
2.2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符合率 两种方法尿蛋白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8.00%(49/50)、红细胞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6.00%(48/50)、白细胞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4.00%(47/50)。
临床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于医学的整体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尿液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对于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各种特殊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包括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等项目。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参考。如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可以导致肾脏中尿液引流不畅,尿液长期积聚在肾脏内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在尿液检测中出现尿白细胞升高的情况。临床上借助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以及相关的X线、超声等检查可以明确肾结石的诊断。又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炎性疾病也需要借助尿常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临床上根据尿常规中尿蛋白、红细胞的检测值可对患者肾脏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明确肾脏炎症的诊断。尿常规检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对于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出现尿常规检测异常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值严重超过肾脏重吸收的负荷功能,因而在肾小球中滤过并表现为尿糖阳性,临床上借助该检测指标以及相关的血糖检测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糖尿病的诊断。尿液的量也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少尿常见于肾功能障碍,多尿常见于尿崩症、垂体异常肿物等。
传统的尿常规检测主要采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红细胞等观察,总体上诊断效果较高,但检测程序繁杂,检测耗费的时间较长。常规化学法借助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的情况,可以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计数,然而计数过程较为繁琐,准确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尿分析仪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检测设备可以有效测定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葡萄糖、尿比重、pH值等指标。不同检测项目采用的原理不同,尿蛋白检测采用指示剂溴酚阴离子与尿蛋白结合的原理进行显色;尿白细胞检测采用检验试剂和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酯酶结合变成紫色的原理进行显色,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显色程度的深浅呈正比。尿红细胞检测采用邻甲联苯胺被血红蛋白氧化氢酶活性氧化的原理进行显色。传统的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测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干扰,检测效率降低。全自动尿分析仪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但尿分析仪检测的质量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才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相比之下,尿分析仪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尿分析仪对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辨能力较为一般,容易影响观察的准确性,同时待测尿液中含有的一些特殊成分也可能导致检测的准确率降低。例如尿液中含有的肌红蛋白、大量维生素C均可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两种检验方法各具优势。
临床上在进行尿液标本的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尿液的量、颜色、尿糖、细胞含量、酸碱度等情况进行具体推断,同时综合评估疾病的发病特点、进展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尿标本的留取也是影响尿液检测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将完整的尿液标本装入干燥清洁的容器内。尿沉渣的检测通常需要在患者晨起空腹进行留尿,获取患者中段尿并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肾小管功能的鉴定需要在留取尿标本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石蜡液体;对于24 h尿液标本的留取需要进行尿液的保鲜防腐操作,或置于5℃的环境进行保存。本研究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尿蛋白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8.00%(49/50)、红细胞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6.00%(48/50)、白细胞联合检测符合率为94.00%(47/50)。结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尿分析仪采用全自动的运作模式,可以高效地检测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尿常规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如何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是检验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错误的检验结果不仅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无法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延误患者的正常治疗,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相关并发损害的预防[4]。常规化学法虽然可以直观地了解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准确性较高,但总体上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主观偏差。尿分析仪相比之下效率更高,是临床诊断的新突破。总体上来讲,尿分析仪检验具有如下优势:①操作便捷,无需收集大量的样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的效率;②尿分析仪检测主要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信息,从而在疾病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尿分析仪检测具有更大的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减少测量误差。但值得注意的是,尿分析仪检测采用化学定性的过筛方法对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辨识效果较差,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成分较高[5,6]。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总体上尿分析仪检测的效率更高,检测更加自动化,不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对于存在疑惑的检验病例可进一步结合常规化学法检验证实,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