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红 谢剑玲 冼春燕 李斯明 邵红 吴绮云
COPD是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呼吸科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气流受限[1]。由于此病的病情迁延不愈,且极易反复发作,致使患者的呼吸功能、肺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此病患者在进入稳定期后,其各项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若在此阶段对患者予以切实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诸多报道指出[2,3],COPD患者处于稳定期时,对其予以肺康复护理,对改善其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可起到积极作用。现本研究对稳定期COPD患者予以肺康复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与进行常规基础护理患者作比较,以探析肺康复护理的临床运用价值。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自2018年3月~2019年2月接诊的11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26;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6.36±7.8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4±1.62)年。实验组男女比例31∶24;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7.11±6.9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09±1.9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告,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COPD的诊断标准,且处于稳定期;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症状保持平稳状态,且时间≥30 d;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语言沟通障碍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肿瘤患者;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配合度差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3.1 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状况、文化水平,感受其情绪好坏,以便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静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其所提出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以避免其因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而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一些病情得到显著性改善的病例,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且能更好的执行医嘱。另外,需叮嘱家属多关心、陪伴、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与支持。
1.3.2 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饮食上,需少量多餐,不可过饱;另外,在进食品类上,应多摄入一些蛋白质高、脂肪高的食物,如奶制品、鸡蛋等,且需控制钠盐的每日摄取量。若患者的心功能正常,则可叮嘱其多饮水,有助于降低痰液的粘稠度[4]。患者可依据自身状况,适度食用含有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其机体营养均衡。
1.3.3 呼吸训练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呼吸训练,如:①腹式呼吸: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一手按压患者腹部,在患者吸气时能切实感受到腹部呈上升状态;另一手对胸部进行轻按,以确保患者在吸气时胸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此时需叮嘱患者吸气需由鼻腔吸入,而呼气则从口慢慢呼出。按上述动作,2次/d,持续10 min/次。②缩唇呼吸:护理人员为患者做有关缩唇呼吸的示范,以便患者能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缩唇呼吸即吸气时使空气经鼻腔进入人体,呼气时把嘴唇缩成一个圆形,与吹口哨的口型相似。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支气管中的压力,从而避免支气管发生萎缩,并强化肺部的通气能力[5]。在吸气时需坚持2 s,呼气时需坚持10 s;叮嘱患者2次/d,坚持10 min/次。③呼吸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坐位、卧位以及站位操,鼓励患者进行四肢运动、下腰/弯腰运动。在运动期间,应遵守一定的顺序,即卧位-坐位-站位。开展此运动旨在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2次/d,30 min/次,通常以患者感到疲惫为度。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FEV1、FVC、FEV1/FVC,以了解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②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住院频率、住院天数进行观察与记录,对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加以评估[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同期比较,bP<0.05
2.2 两组干预后住院频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的住院频率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住院频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后住院频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COPD是一种较为多发的疾病,此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难度大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7]。在当前临床上,尚未找出一种特效法可彻底治愈此病,通常是采取药物的方式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却无法有效改善其肺功能,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肺康复护理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之后,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8]。肺康复护理包含诸多方面,如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予以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以及未来的生活。又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锻炼其呼吸肌,提升运动耐力,从而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模式,在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实验组干预后的住院频率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频率与住院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最终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综上所述,对稳定期COPD患者予以肺康复护理,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的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