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诊断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价值分析

2021-03-04 10:32曹洁玉陈汉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克尔肠套叠征象

曹洁玉 陈汉发

美克尔憩室属于小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一种,是由脐肠系膜的回肠端不完全闭锁所引发的疾病。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多以各种并发症出现,如肠套叠、肠梗阻、憩室内出血、憩室穿孔等,患儿表现为无痛性大量便血,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低血容量休克,从而危及生命安全[1,2]。因此,对于美克尔憩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多采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的方式对患儿进行诊断,但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对早期防治不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小儿美克尔憩室,对其诊断价值展开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于本院进行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美克尔憩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年龄(3.42±1.43)岁;临床表现:腹痛3例,血便5例,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儿出现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胃肠道疾病;合并肝、肾、心、肺及凝血功能异常;无法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儿于术前行128层螺旋CT检查,采用西门子光子双源CT进行扫描,检查前禁食禁水4~6 h,对于哭闹不合作者给予10%水合氯醛0.5 ml/kg口服镇静。检查时使患儿保持仰卧位,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耻骨联合处。CT图像层间距及层厚均为3 mm,管电压为100~140 kV,自动调节电流。行增强扫描时需经静脉注射碘海醇,控制注射速率为2.5~3.0 ml/s,于注射后20~25 s、60~70 s行门静脉期及增强动脉期扫描。影像分析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检查图像进行观察后行三维重建,包括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分别于不同图像上观察憩室形态、位置、大小、强化特征等信息,同时观察是否存在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等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美克尔憩室的“金标准”,观察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析CT表现。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及CT检查结果 10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美克尔憩室,单纯美克尔憩室6例,合并炎症1例,合并胃黏膜及胰腺异位1例,合并出血性梗死、化脓性腹膜炎1例,合并异位胃黏膜征象1例。术前CT检查诊断为美克尔憩室9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

2.2 CT表现

2.2.1 合并出血性梗死、化脓性腹膜炎 CT扫描上中腹可见一囊腔影,囊壁稍厚,大小约为55 mm×37 mm,其内部可见较宽气液平面,两端钝圆,与邻近肠腔未见明确延续腔道。行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强化程度与邻近肠壁相近。另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见存在多个液体平面,提示肠梗阻。典型病例:患儿,男,10个月,因“腹痛、呕吐1 d”就诊,查体:腹肌稍紧张,有压痛,无反跳痛,以右侧中腹明显,可疑触及包块,肝脾无肿大,CT扫描征象(见图1~2),腹部平片(见图3),术后病理送检T形盲管,肠组织长2 cm,直径1 cm,盲管高度扩张,管边变薄、淤黑,内含粪便及巧克力样液体,镜下可见部分肠壁水肿、瘀血、坏死(见图4),结合临床诊断为美克尔憩室出血性梗死伴化脓性腹膜炎。

2.2.2 美克尔憩室 左侧中腹部(降结肠前方)小肠管壁水肿增厚,管腔稍窄,增强呈明显强化,似见盲端,周围腹膜模糊,密度增高。典型病例:患儿,男,6岁,5 d前出现腹痛,为阵发性,无呕吐,无血便,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109g/L,CT扫描征象(见图5),术后送检肠管长为6.5 cm,周径3~4 cm,镜下检查符合美克尔憩室病理改变,盲端可见胃型黏膜腺体;送检阑尾长6.5 cm,直径0.5 cm,镜下检查符合单纯性阑尾炎(见图6)。

2.2.3 美克尔憩室伴异位胃黏膜 CT扫描右中上腹部似见一段肠管影,长度约为50 mm,管壁水肿,增厚,壁薄不一,局部连续性中断不完整,管腔内存在积液,未见明确与小肠相通,似见盲端,周围见渗出,腹膜密度增高。典型病例:患儿,男,2岁,腹痛2 d,呕吐1 d,为阵发性剧痛,1 d前出现呕吐,量中,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发热,无血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1.8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为7.54×109/L,单核细胞绝对数为1.05×109/L。CT征象(见图7~9);术后送检盲管状组织4.0 cm×2.5 cm×2.0 cm,镜下为美克尔憩室,见异位胃黏膜(见图10)。

图1 CT扫描征象

图2 CT扫描征象

图3 腹部平片

图4 T形盲管

图5 CT扫描征象

图6 单纯性阑尾炎

图7 CT扫描征象

图8 CT扫描征象

图9 CT扫描征象

图10 盲管状组织

3 讨论

正常胚胎在发育第5~7周时,卵黄管开始自行闭塞纤维化,形成一索带,并逐渐吸收退化,最终消失。若卵黄管退化不全,在回肠一端产生残留腔隙,则形成美克尔憩室。此外,若卵黄管吸收退化过程中发生障碍,则会产生各类型的卵黄管残留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危及生命[5,6]。故尽早发现及诊断对改善患儿预后等具有重要作用。

美克尔憩室CT诊断要点如下:患儿肠壁均匀或呈现出不均匀增厚,呈显著强化,可能与异位黏膜或炎症等因素相关,病灶局限;或病灶位置位于近脐部中线,与肠管相同,呈囊袋状改变,肠壁稍厚[7,8]。此外,美克尔憩室在临床诊断中需与阑尾炎、肠重复畸形、腹腔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其中阑尾炎常位于右下腹,CT检查可见增粗的阑尾,阑尾内部可见高密度粪石,周围腹膜密度增高。而美克尔憩室多位于脐部偏下或偏右处,与回肠相连。肠重复畸形多为单囊性肿物,壁光整,但其张力大于美克尔憩室,行增强扫描时可见囊壁及黏膜强化程度没有美克尔憩室显著;腹腔脓肿CT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的局限性液体密度区,不均匀的厚壁强化,周围炎性反应强于美克尔憩室[9,10]。本研究结果显示,10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美克尔憩室,单纯美克尔憩室6例,合并炎症1例,合并胃黏膜及胰腺异位1例,合并出血性梗死、化脓性腹膜炎1例,合并异位胃黏膜征象1例。术前CT检查诊断为美克尔憩室9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表明128层螺旋CT在小儿美克尔憩室疾病中诊断效能与手术结果相当。CT检查中出现1例误诊为继发肠套叠,分析其原因可知由于美克尔憩室患儿多因腹痛就诊,检查过程中因患儿年龄较小,加之出现哭闹不安等现象,使得肠腔内积气明显增多,肠管明显扩张,影响憩室在CT中的显像,从而产生误诊。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在小儿美克尔憩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诊断、鉴别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临床筛查疾病的首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克尔肠套叠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深受喜爱的作家、《老虎来喝下午茶》的作者朱迪丝·克尔逝世,享年95岁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基于普克尔效应的双晶体互易型光学电压传感器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多发生在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