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3-04 10:32鲁晓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咪定

鲁晓旭

当前的医学界中,针对患者椎管内的麻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硬膜外麻醉,另一种则为蛛网膜下腔麻醉,这两种麻醉方式与临床传统所采用的全身麻醉并不相同。在患者的全身麻醉中,很容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如果患者自身有其他疾病,那么全身麻醉还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1]。而上文提到的这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能够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从而有效减少误吸风险,并且还能够改善以往插管失败以及由于不良反应发生致使患者死亡等情况,所以在当前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比较两种药物中应用效果更佳的方案,故而对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100例术中需要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探究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100例术中需要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2±7.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3±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参与研究实验的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悉本次实验情况。排除标准:①在近3个月内使用过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患者;②患者有心率不正常情况;③患者对椎管内麻醉有排斥或者会产生不良反应;④患者体重>100 kg。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执行标准化的麻醉,并且要求患者在手术前不能采取任何麻醉药物。将患者转移到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手术室以及医护人员均采取无菌操作,在对患者麻醉前,首先给予患者10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输注[4,5]。然后让患者保持侧卧位,用25G笔尖式穿刺针行L3~4椎间隙穿刺,以上所有操作均由一名专业麻醉师完成[6]。操作结束后,对患者的蛛网膜下腔注射2.5 ml的0.5%高比重布比卡因。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首先采用1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推注>10 min,再以0.5 μg/(kg·h)的速率静脉滴注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7,8]。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首先采用1 mg/kg丙泊酚静脉推注>10 min,再以2 mg/(kg·h)速率静脉滴注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有效麻醉时间、改良OAA/S评分恢复至≥4分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满意度。①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颤。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本次治疗期间麻醉应用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麻醉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有效麻醉时间为(226.12±5.73)min、改良OAA/S评分恢复至≥4分所需时间为(27.31±2.29)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43.27±4.35)、(15.36±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78.0%,高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我国使用的众多麻醉药物中,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兴药物,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手术部位处于镇静状态,而患者本人还保留清醒,从而为手术提供良好的镇静环境,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发展[2,3]。丙泊酚也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等多种优势。特别是在近几年来,针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实施中度镇静期间,以丙泊酚以及右美托咪定药物的运用较为普遍,这也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

以往的手术中大多采用的手术镇静方式为全身麻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只进行全身麻醉的话会消耗很多麻醉药,并且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苏醒,且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9]。与此同时,还有因自身体质较弱或高龄,对这类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会影响其血流动力学,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并发症,进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大量实践,发现了中度镇静的方式,也就是让患者在保持清醒的状态进行局部麻醉,能够回应医护人员给出的相关指令要求。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在0.5~2.0 μg/kg剂量下不仅有镇静效果,而且还能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0]。除此之外,右美托咪定被认为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完全激动剂,相关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半衰期在6 min左右,而清除半衰期约为 2 h,由此认为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可预测性更强[11]。在进一步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优势在于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由此阻止了疼痛信号的传递,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最终可以实现降低血压、心率的目的。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有效麻醉时间为(226.12±5.73)min、改良OAA/S评分恢复至≥4分所需时间为(27.31±2.29)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43.27±4.35)、(15.36±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78.0%,高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实践结果可知,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接受中度镇静期间,应用丙泊酚作为麻醉方案,其特点在于见效快以及苏醒快,但是维持时间短,尤其是在镇静效果方面,仍不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有待提高。而右美托咪定药物的有效应用可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在患者镇静状态的维持方面可以做出保证,除此之外,其还可以表现为自身唤醒的特点,这就有助于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对于可合作镇静状态的良好性能够做出充分保证[12]。

综上所述,手术中对患者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相对丙泊酚来说,其应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且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咪定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