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在小儿急诊输液中的应用

2021-03-04 01:38郑燕芳郑娟娟林君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病历号码输液

郑燕芳,郑娟娟,林君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 福建福州350005)

由于急诊收治病情稳定需要输液治疗但不需要住院的患儿,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产生最直接影响。随着患儿数量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相对较高,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低,为保证就诊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对急诊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优化护理流程的主要前提为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通过完善、梳理及改进现有的工作流程,并对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整合,根据现有情况重新设计、制定护理流程。通过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保证患儿得到及时、完善的救治[1]。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我们对100例急诊输液患儿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急诊输液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智力正常且神志清晰患儿;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治疗药物过敏患儿。排除标准:①自闭症或癫痫病患儿;②凝血功能障碍患儿;③静脉炎患儿;④严重意外风险停止治疗患儿;⑤心、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⑥无精神病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5 d~12岁,平均(6.25±0.75)岁;疾病类型:外科37例,呼吸系统35例,神经系统28例。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5 d~13岁,平均(7.55±0.54)岁;疾病类型:外科38例,呼吸系统36例,神经系统2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流程。在医生下达医嘱后由家属负责缴费并取药,之后携带处方笺与病历在输液室等待输液,输液室护理人员在电脑输液系统核对患儿药物、处方笺及病历,无误后打印输液单,并将病历及处方笺交于配液护士,配液护士核对病历、处方笺与输液单无误后,将输液单粘贴在输液瓶后配液。在输液时需要与家属共同核对患儿姓名,无误后家属签名进行输液,根据顺序依次为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分析输液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2]。

1.2.2 观察组 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①分析原工作流程。在医生下达医嘱后由家属缴费并取药,将药物送至接诊台,接诊护士在电脑输液系统中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打印输液单,在输液单上手工编写输液轮候号码,将输液单放在输液药物中,给家属手工填写一张输液轮候号码,告知在输液候诊区等候输液。将处方笺、病历、输液单及药物传递交给配液护士,由配液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病历、处方笺、输液单及药物进行配液、签名并填写配液时间。输液护士按照信息配制药物,根据轮候号码依次进行输液,静脉穿刺成功后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及相关反应[3]。②原工作流程不足之处。采用鱼骨图分析输液期间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查找对输液中心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有效身份识别标志较缺乏。输液护士为患儿输液之后,将病历及输液单等资料交给患儿家属保管,核对输液轮候号码后将号码纸丢弃,在换瓶时仅核对患儿姓名,缺乏核对病历信息[4]。b.输液单。普通纸质输液单需护士手工涂胶水或粘贴胶布,且输液单容易脱落,增加工作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配药护士需要签字、填写配药时间,再次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导致工作量增加[5]。c.手工编写输液轮候号码。一方面在护士接诊后手工编写输液轮候号码,可能存在重复输液轮候号码现象,存在输液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患儿家属存在输液轮候号码遗失现象。③优化输液工作流程。为保证输液顺利进行,为患儿设计专门的身份识别卡,身份识别卡大小为7.0 cm×3.5 cm,主要内容有输液轮候号码、患儿输液信息的二维码,护士核对相关信息后将号码打印贴粘贴在患儿左前胸上侧粘贴,有助于护理人员识别患儿身份。其次,需要由电脑打印输液卡:医院信息部在原有的HIS系统上,按照医嘱根据电脑输液信息系统对急诊输液单进行打印,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及疾病类型、使用剂量、日期、输液瓶数、输液滴速、二维码、家属签名等,在输液器上粘贴患儿身份识别卡,便于输液、换瓶、巡视时PDA扫描核对信息[6]。再次,接诊护士根据处方笺、病历在输液单打印系统中,通过核对电脑显示患儿输液信息,无误之后打印输液单。最后,配液护士采用PDA扫描仪扫描输液单上的二维码,核对无误后PDA上显示配药打钩,将输液单贴在相应的输液瓶上,剩余未配药液放在患儿对应候号码框里,将病历、处方笺及配好药液交于输液护士,输液护士采用PDA扫描仪扫描患儿的识别卡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家属确认并签名。输液时嘱家属保存病历,便于下次就诊[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沟通能力(32分)、责任心(20分)、熟练程度(20分)、服务态度(25分)、书写规范性(20分)及应急能力(12分)6项,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8]。家属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意外风险和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意外风险和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输液中心主要职责是为入院接受治疗但不需要住院患儿提供输液服务。由于所收治患儿疾病类型、年龄及病情不同,并且就诊时间集中、范围较广且用药剂量较大,护理人员护理难度较大、任务较重,注意事项及应急事件相对较多,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9]。另外,由于小儿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极易产生躁动,对静脉穿刺及整个输液过程均产生严重影响,发生输液风险事件概率较高,进而增加护理时间,延长输液等候时间,同时出现输错、漏接、抄错、配错及错接等输液意外事件。为提高急诊患儿的输液护理质量,需要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家属满意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10]。

急诊输液是治疗患儿相关病症的有效方式,在输液期间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可提高急诊输液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分析传统护理干预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可维持良好的环境秩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药物应用错误及输液遗漏等发生率。在传统护理流程实施期间,护理质量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相对较低,候诊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及拔针时间相对较长,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出现以上现象主要原因:就诊患儿为非住院患儿,在输液期间不需佩戴手腕带,护理人员在输液时对病历资料与治疗单保管不善,或者交由家属保管,而家属可能会将号码纸丢弃,在为患儿补液时则反复核对并确认病历资料进而确认身份,工作量较大。而优化后使用患儿身份识别贴,PDA扫描患儿二维码进行配液、输液,护理人员在输液时反复核对患儿信息可提高输液安全性,降低输液差错发生率,了解患儿输液剂量后有效防止出现输液遗漏现象。使用PDA账号登入后扫描核对打钩代替签名并且记录每项操作时间,有助于资料收集。另外,在嘈杂与混乱的输液室工作环境中手工填写输液候号码,极易出现重复输液候号码现象,加之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会导致部分手写字迹潦草,辨认率较低,甚至会出现输错药、叫错姓名及配错药等风险事件。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电脑自动排输液候号码,接诊护士使用患儿就诊卡进入输液打印系统读卡,系统自动在患儿身份识别卡和输液单上生成信息二维码,将输液单用电脑打印可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输液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11]。通过分析原有工作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发现,患儿缺乏有效的身份识别、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及需要手抄输液卡等问题,使护理人员护理实践、工作量及患者候诊时间增加,甚至影响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候诊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输液护理流程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与家属满意度,降低输液护理风险发生率,与王玉芬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诊输液患儿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病历号码输液
强迫症病历簿
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说号码 知颜色
“病例”和“病历”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