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志
摘 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但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导致键盘输入颠覆了汉字的成字形式,淡化了汉字的表意结构,消解了书写意识,弱化了大众的书写能力和个体创造性。因此,在当前大学开展的通识教育中,书法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展书法教育可以有效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通识教育;书法教育;德育功能
书法作为一门高雅艺术,体现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特征,中国书法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中国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气质和道德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通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可以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书法教学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书法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審美观念、智力等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
(一)陶冶大学生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书法是书写者心灵的物化、情感的外化,通过书法可以表达其内在素质。如果大学生可以长时间接触书法,势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外在气质。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书法学习颜真卿刚正不阿的品性,从而提升自身素养。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书法大家值得大学生学习,比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正直、蔡襄才德俊伟等。此外,许多书法大家都是精忠爱国的伟大人物,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言等,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名言、诗句培养爱国情怀。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书法大家的道德品行中受到教育,培养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书法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以中华汉字为载体。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结合书法的文化知识,选取历代较为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讲解,势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为我国的汉字文化而自豪。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非常重视书法的传承,已经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汉字从外形到内在的丰富内涵,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在进行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书法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进行展示。比如,书法在很多场合都能够作为国际礼物送给外来的各国贵宾,这不仅会受到极高的赞誉,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同时许多外国交换生也会选择在中国艺术学校专修书法课程。通过书法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大学生体会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使其为中国文化感到自豪,进而激发他们继承中国文化的热情。
总之,加强书法教育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吸纳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和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二、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智育功能
书法教育可以有效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促使学生客观看待事物,具体的智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书法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其中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情感、文化等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学习促使青年学生对其进行模仿,进行继承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者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对作品内蕴进行探索,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其分析能力,促使他们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期的深造打下基础。
其次,书法中具有一定的辩证原理,富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书法讲究各方面的和谐,笔画方面要讲究笔画的长短、粗细和曲直,下笔的力度要刚柔并济,用笔要讲究中锋、侧锋等,字的结构要高低适中,大小合适,整齐与错落并存。这些要求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又能在书法中同时实现,因此需要书写者达到一定的平衡。对其中平衡度的把握可以很好地激发青年学生智力的开发,促使其思维更加灵活。在书写过程中,练习者需要不断进行临摹、创作,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其注意力和记忆力。长期锻炼下去,势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能力,提高其悟性。
最后,书法是在一次次的改革创新中才达到如此成就,因此无形之中也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所开发。教师在开展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讲述我国书法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列举其中的重点人物,鼓励他们向书法大家学习。学习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很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美育功能
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感,黑白的线条、灵动的字体都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因此,利用书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使其拥有不同的观赏体验。
(一)掌握民族审美立场
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前人丰富的审美观,通过对书法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祖先是如何以文字为媒介进行情感传递的,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审美立场。并且,对于中国书法来说,其现如今已经受到国际友人的喜欢,所以掌握书法的审美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世界审美有所了解。
(二)掌握秩序、结构的审美概念
书法讲究形体美,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都各有千秋,不变的是在书法的结构与审美中始终遵循一定的结构与秩序。大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书写者如何从纷杂的表象中抽取最基本的内涵,从多变的结构中掌握书法的基本,从而对其进行有条不紊的整理。从书法中,学生可以认识到秩序不只是美学的课题,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拥有丰富的审美体验
学习书法是一个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书法作品总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来感染观赏者与练习者。首先,不同的形体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行草可以带给人潇洒、豪放的体验,而楷书相对来说则较为含蓄,给人安静的美感。其次,练习者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线条的结构美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美,感受书法的意韵美。
总之,有效的书法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感受书法与汉字的美,从而丰富其审美体验,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
四、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健体功能
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时可以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来克服困难,而书法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中国书法以灵动著称,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不断变化,将书写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可以将自身情感寄托笔尖进行情感的宣泄,还可以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书体。比如,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练习者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到当时他与友人集会的愉快心情,还能从他的字体中体会其潇洒的性格。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尤其是对于现代压力较大的大学生来说,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其舒缓压力,释放情感。此外,不同形体的书法又能帮助书写者减轻心理负担,比如静坐书写楷书能够促使练习者平心静气,排除心中的烦闷,写行草又能任意挥洒,使身心愉悦。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练习书法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长时间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改掉粗心大意、敷衍应付的做事态度,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任务。其次,练习书法需要平心静气,摒弃杂念,持之以恒,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浮躁的学习态度,还能锻炼其意志力。“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由此可见练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长时间坚持势必可以让学生平心静气,养成锲而不舍的学习习惯。
(二)锻炼大学生的体魄
练习书法讲究形体,练习者具有正确的姿态,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从书法的练字姿势来说,讲究头正、身直、臂曲,并且指、腕、肘、肩需要随着书写动作的改变而进行改变。在这一过程中,身体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外在形体。其次,许多书法大家会称书法为“气功”,即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需要寓动于静,刚柔并济。在书写的过程中,练习者需要平心静气,集中精力,专心进行书写,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调理经络,顺畅呼吸,帮助练习者拥有较好的精神状态。此外,从历代很多书法家长寿的事实不难看出,书法能够帮助练习者强健体魄,获得身心健康。
五、结语
书法教育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其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意志力,还能通过长期坚持练习促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健的体魄,使其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书法教育,借助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以此更好地继承和创新我國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平.二十一世纪书法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书法,2018(6):164-167.
[2]杨新锋.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困境探讨[J].学理论,2011(35):202-203.
[3]丁政.学院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2):35-38,162.
[4]言恭达.书法教育谈:大学篇[J].中华书画家,2013(5):134-137.
作者单位: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