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显示,幼儿园、家庭、社区间的互动质量越高,促进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园在课程资源的构建历程中尝试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合作共育模式,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笔者所在幼儿园拥有较为丰富的家庭、社区资源,我园通过建立资源库协助教师了解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其教育价值,筛选出适宜的资源,以促进园所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资源大调查
我园地处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有大运河、大白荡生态园、真山公园等,园所东面是丽邻中心,南面有文星小学、第五中学,西面紧靠南庄公交站、社区乐居中心。我园教师以幼儿园为圆心,调查了方圆3公里内的建筑设施,并进行了地图标记。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后,我园教师根据资源的四大种类,归纳制作了“园所社区资源概况表”。园所具备丰富的家庭资源,主要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类。我园教师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将幼儿家庭成员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了归纳梳理,形成了家庭人力资源数据库。家庭物力资源主要包括生活中的闲置材料、废旧物品,是园所可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资源大收集
在完成方案研讨和预设准备后,我园开始了第一次园所收集活动。恰逢中秋节,我园收集的主要物品是月饼盒。在园部的倡议和号召下,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度较高,反响热烈,园所的收集站很快就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月饼盒。不久后,我园以“伴绿同行,筑梦成长”为主题,再一次开展了资源收集活动,我们收集了幼儿从家中带来的瓶盖、毛线、鸡蛋托等在内的废旧物品共30余件,课程资源室逐渐丰富了起来,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教研来助力,探索材料开放性
通过家园协作,我园收集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资源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条件。为了发挥这些资源的效用,切实解决区域游戏中材料开发利用不到位的现状,促进班级各项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园围绕“开放性材料”这一主题,组织教师们展开了学习研讨。通过园本教研活动和专家的答疑解惑,教师对低结构材料的特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调整教育方法,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二)结合园所特色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是先生、学生、同学。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幼儿的教师,我园深入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协同社区专业人员开展活动。在“秋之旅军旅节”活动中,我园将社区特警支队的成员请进了幼儿园。他们整齐的步伐和帅气的仪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能看见一些幼儿对着保安叔叔敬礼,大胆自信地和教师、同伴打招呼,专注地参与体育锻炼。在“阅读节”活动中,我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社区乐居中心的图书馆。在管理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成人和儿童阅读区,幼儿还挑选了心仪的图书,和成人阅读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样,静悄悄地坐在椅子上读书。管理员还介绍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规则。活动后,很多家长表示,幼儿现在会主动提出周末想去图书馆,今后要让幼儿多多参与这类活动。幼儿园协同社区专业人员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也为家庭和社区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在每年的“冬之恋感恩节”活动中,我园都以举办爱心义卖活动为契机,为社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贵州铜仁的小伙伴们送爱心,将所有的义卖所得用于购买暖冬用品、书籍玩具等,这有助于激发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关心。
(三)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
我园在主题活动“拥抱冬天”和“人们怎样工作”中,与周边社区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引导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园所,采访保安叔叔、交警叔叔、公交司机以及环卫工人等。通过采访,幼儿体验了当小记者的乐趣,积累了对于工作、社区的认识,感受到人们工作的艰辛。外出采访当天,我园还特地准备了鸡蛋、牛奶,让幼儿送给那些寒冬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
我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方式,拓展资源的利用方式,丰富幼儿的认知,拓宽幼儿的视野。“引进来”指将特勤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社会人士请进幼儿园,请他们为幼儿展示专项特长;“走出去”指园所教师带领幼儿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采访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资源的收集与使用
学期末,我园教师围绕园所环境创设的要点和班级活动的需要,制订了翔实有效的收集预告,引导幼儿和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收集活动。随着参与收集的家庭越来越多,我园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了教师值班制度,固定专人教师负责收发整理和入库登记,并定期交流活动情况。我园教师将收集到的资源进行了整理,如果教师想使用资源,需要进行登记,这种方式使资源的领用制度逐渐规范化。
(二)人员的参与和调度
我园教师采用灵活的预约、招募机制吸引了许多家长和社区人员,他们积极参与园所的管理活动,献言献策。我园通过“家长助教”“礼仪家庭”“故事爸爸”“赛事评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一)建立资源库,设计主题网
在资源库构建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分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梳理课程开发思路,灵活运用已有的资源,我园教师探索了开发、利用家庭物质资源和家庭、社区人力资源的路径。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我园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断尝试和反思,逐渐形成了具备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网络。
(二)提高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作为一线教学的主力军,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快速地捕捉幼儿的需要。我园教师在开发各项活动时,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结合本园实际进行开发,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我园以资源室的开放性材料为切入点,通过小组研讨、阅读支持和专家引领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实操练习和研讨,提高了教师的专業素养以及对材料的认识,这对于园所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社区管理者的参与度
为了提高社区管理者的参与度,我园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小组,与本社区内的各类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开展定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我园在社区招募志愿者,定点设置志愿者服务站,为幼儿园的各类活动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应联合家庭和社区,积极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拓宽资源开发途径,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