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1-03-01 10:06谷雨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以山东管理学院《物流工程》课程为例,打造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创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应用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文中通过分析学情,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进行了方案设计,并给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有效提升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工程;混合式教學;教学设计

一、引言

山东管理学院的《物流工程》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物流管理专业大三本科学生。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物流学》、《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应已掌握物流各环节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然而课程的授课面临四大问题。一是由于先修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呈点状化,缺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先修课程的知识考完就忘、印象模糊。第二,本门课程需要具有一定数学基础,专业性较强,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部分为文科生,若先修课程的学习内化效果不理想,则会导致学生更加盲从和失落。此外,《物流工程》开设于第三学年,该阶段学生学情有一定的分化,大部分学生将部分精力投入择就业、考研、考公中。最后,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学生对手机有明显的依赖性,在线下课堂中的专注力不够强。因此,教师通过借助“雨课堂”平台,设计了一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将手机作为一种互动学习的工具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学习习惯,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提升自主学习技巧,着眼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进一步满足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设计

《物流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思→学→践→会→用”这一学习路线,获得相关知识、能力与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物流工程》以物流的基本概念,系统与系统思想为主,具体掌握物流的地位和功能,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形态,物流系统的目标和要素集成,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特点,理解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撑要素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冲突;熟练掌握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方法;掌握物流工程的建模、仿真、预测、规划、评价及决策的基本流程。

2.能力目标: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教学、仿真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预测、规划、评价、决策的能力,如对配送中心商品基本信息与周期订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对配送中心内部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并绘制配送中心布局平面图;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工程产生兴趣,并把系统工程方法论作为手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学习、工作、生活分析,从内心全面树立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思想。此外,在教学中渗透要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品质,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思政教育、认知过程和情感发展逐渐实现,在不同的环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实现《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1.思政领域教学方法:课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为物流人扛起社会民生发展之责任,挑起经济运转之重要使命,懂得要更加努力学习,强大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知领域教学方法:前两章是本课程的基础部分,共用9学时。对于初次接触“系统工程”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学习并容易理解,因为有较多抽象、学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需要记忆和理解,这两章的知识若没有深入的理解,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展开。为打消一些学生期末突击学习想法,教师在导入课程时就引导学生“如何建立系统思想和工程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采用精讲与自学、讨论与启发的教学方法。

第三章到第九章,共计55学时,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对于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三章主要采取案例教学和小组展示,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方法论进行比较应用,掌握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特点和使用流程。第四章采用探究法,指导学生利用中国期刊网,通过检索和高级检索获得需要的信息。第五章至第九周章采用实验型教学、仿真型教学与混合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物流企业经营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仿真,为物流工程的规划、评价、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领域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技巧,教师日常教学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多维教学互动。

四、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根据大纲共分9章,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课程从学生及岗位需求出发,对知识进行重塑。与时俱进,利用社会流行词汇,打造九个学习任务模块(如图2所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注重过程性考核,设置了四种过程性考核形式,分别为四次作业、小论文、课程设计,全过程贯穿考勤、课程互动等课堂表现考核。

五、教学组织设计

课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立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课程主线采用BOPPPS教学模型,将划分为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如图3所示。编写本节课程的学习任务清单,并于课前推送至学生群、“雨课堂”平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完成任务清单中的课前任务,学习任务清单中将每个环节设计清晰化、可实施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提前感受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

1.课前:收集、制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学习任务清单推送到至学生班级QQ群和“雨课堂”平台,实现学生线上自主预习工作,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并思考问题。

2.课中:学生通过课前环节,完成学习任务清单中的任务要求,带着问题进入线下课堂。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时存在的困惑、前测问题进行重点讲授,并导入情景问题,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教学,并对知识进行延伸学习。

3.课后:课程结束后,教师整理本节课程的教学资源和课后作业推送至“雨课堂”平台上,同时,还可以把从“雨课堂”中获取的学生课堂反馈进行整理,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并进行深入反思,有效指导下次的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中留言,进行互动讨论,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延伸学习。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建立畅通的评价反馈渠道,了解教学各阶段教学效果,进一步修改课程教学设计,才能確保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本课程从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总结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评价,如图4所示。

1.课程准备阶段:在课程教学前,一方面要在学期初开课前,与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座谈交流,与前导课程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对《现代物流学》、《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防疫背景下,探究各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提前收集、制作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

2.课程实施阶段: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层次评价方法,实施课程教学评价:利用过程性评价、教研室内部听课及教学督导评价等多层次、多渠道,了解及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控,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性评价设置了四个过程性考核项目,根据学生考勤情况(20%)、个人作业(40%)、案例分析(20%)、课堂展示(20%)计算学生平时成绩。

3.课程总结阶段:课程考核结果作为课程总结阶段评价的重点。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期末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50%)与期末成绩(50%)。其占期末总成绩的50%。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更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期末总成绩的50%。此外,课程负责人在学期结束后,要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与学生交流、信息反馈,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的优劣,更好地指导下一论的课程教学,从而实现《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

谷雨,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年2月,民族:汉族,籍贯:威海,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基金资助:山东管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YJG2019-01:基于“微信+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