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开 陈 芒 兰永光
(1.福州市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州第四十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3.福州第二十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26)
网络流传一个令人深思的视频:在幼儿园里,老师出题“如果妈妈掉到河里了,你是先吃苹果还是香蕉?”引发了社会大讨论,激起巨大回响,一时关注量达到1000 万。幼儿园小朋友的回答清一色“我先吃苹果”或“我先吃香蕉”;同样的问题,小学生的回答一半围绕“吃”,一半关注“救”。
看得出,广大网民为老师的好问题喝彩,为孩子的天真无邪叫好。少数也在哈哈一笑后有点伤怀孩子的“舌尖上”的思维。这个案例其实给了我们另一种侧面:情绪智力!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心理学家彼得·塞洛维和约翰·梅尔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知觉、表达、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1]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这种智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初中英语思维课堂定位于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语言深度学习,培养良好的英语学科思维品质为价值追求、培育生命观和教学观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2]核心是“思维”,发生的前提是有敢思维的环境、勤思维的动机、可思维的对象、有思维的产品。思维环境可设,思维对象可知,思维产品可创,属于认知目标管理范畴。但思维动机是多变且不可控的,但情绪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表明思考、学习和情绪是相互联系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学习的第一方面提出多种认知目标和情绪目标。[1]
情绪智力在初中英语思维课堂集中体现为“思维动机”。本文基于“思维课堂”课题研究,有意观察思维、情绪、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情绪智力对思维动机主要有哪些影响?
2.思维、情绪和行为会有怎样的相互影响?
3.思维课堂需要怎样的情绪智力?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共情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共情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3]上述幼儿园先吃苹果还是香蕉的问题其实就是共情能力问题。
副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副语言线索包括音调、音速、和音量等。而制约学生课堂心理情绪主要与他人的情绪和教师自己的情绪有关,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表情等,对学生情绪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持续的信息传输以及情感交流,教师用柔和愉悦的音调,流畅缓和的音速,有节奏的、起伏变化的语调模式,展示她的亲和力,调动学生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节促进课堂教学节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意识到存在于教室里的多样性。分层教学就是对这种多样性的认同而做出的众多对策之一。但只有少数教师试图了解群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欣然面对并接受多样性。初中英语思维课堂的多样性无处不在,对同一文本关注角度不一、对同一个问题思考路径相迥、对同一个任务参与度参差不齐、对同一小组互动的情感匹配与间接加入等等。
社会—情绪学习(SEL)是指学生获得识别并管理情绪、关心并顾及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效应对挑战等技巧的过程,包含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巧和负责任的决策五大核心领域。它能够促进校园的积极氛围。当教育者创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时,便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彼此喜爱的文化之中,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到最好。在初中英语思维课堂上突出表现在“采择”“移情”,如积极认同并参与学习探究、关注并赞赏其他同学的思维产品。
“思维共鸣”是初中英语思维课堂的方向与目标,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是主要途径。“感性引入”是破解学生对英语学科“为情所困”的有效手法。即用直观易懂、鲜明简约的内化(全体学生均熟悉或熟练)语言、动作、文本等符号系统引入教学,巧妙地把已知的学习迁移到新环境中,产生“正强化”效果,快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如笔者于2019 年11 月21 日授的一节语言综合实践课What’s your hobby?课程上完之后补充一节综合实践课。笔者考虑到学生面临从河北省和福建省来听课的100 位教师和教学内容无形(没有教材)所带来的可能情绪压力,采用感性导入法,将已知的教学词汇编入“a pet or a pest”的宠物故事,用笔者的女儿的亲历故事巧妙引出学生的思维情绪,引起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情绪共鸣。故事如下,斜体为本课教学词汇。
3 years ago,when I built up afriendshipwith a cockroach.That was the beginning of my daughter’spet.Sheusedto want a dog,it’slovely,livelyand great fun.What’s more,a dog doesn’tmindwhetherwe are richor not,itprovidesitsowner with loveandcomfort.But we can’t keep one because we have no time to stay with.As for a cockroach,we used tohateit.Because it’sdirty,stupidandugly,what’s worse,it kept usunhealthy.But one day,when Istuckone cockroach on a piece ofpaperwithscissorsandglue,it lived for 2weeks.It’sfunnybut strong.When my daughter is tired,she will learn froma cockroach.Now,collecting cockroaches is hereveryday activities,herhobby.A cockroach,apet or a pest?
通过整体语境下的主题复习reviewing,并采用activating 来激活话题中的三个重点词汇hobby,used to和pet。随后利用时光机器引领学生观看贯穿各个时间段的视频片段,探究ancient China time,new China time,real past time,real UK time 的时期的人们的爱好,从而帮助学生整体输入关于hobby 的新理解新思考。最后升华到my lifetime hobby 的课堂分享。最后以一首为“A Moment Just for Me”的诗歌朗读结尾,贯穿本课所涉及的三个主题词,以巧妙的方式完成课时的总结,以课后编写诗歌为课后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涉及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等课时目标。
使用心理文化工具(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tools)来调节学生的思维,并塑造更复杂思维的发展。给学生搭建情绪与思维的“脚手架”(scaffolding)[4]譬如,笔者曾在海南教授人教版八年级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radio?一课,考虑到学生第一次被多人听课、新老师授课和地域差异等易于情绪焦虑的学情,笔者用纸箱装椰子,留一孔让学生伸手指触碰并猜箱中之物。学生的焦虑情绪和紧张心理一下迁移到神秘猜测活动。椰子为海南文化特产,箱中探物为当时流行电视文化活动,心理文化工具一下搭成,消除师生隔阂,建立教学友谊,初建思维情绪。
主观互证即任务开始时两个个体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知识,随着对对方观点的不断适应,双方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初中英语思维课堂追求“对话式”协同学习,新型的教学范式要求教师的工作是在“课堂”这一学习者共同体中,为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而设计小组活动的“脚手架”。课堂教学是学习者的对话与协同学习的活动,因而考察课堂教学的基本立场是从交互作用的行为产生的创生性。[4]教师并不完全控制课堂的学习活动,倒是可以说,教师只顾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情绪,激起学习动机,激励学生自身去形成学习。基于这种立场,学习者是否全员达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不重要,重视的是拥有不同见解的学习者之间展开的富有情绪的对话。学生带着饱满感情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维果茨基揭示的从“心智间”到“心智内”的过渡,即从外而内的知识内化。日常英语活动的pair-work,group-work,team-work 等协同学习活动,常常低效的原因之一是学生间未能达成情绪一致,或者对活动开展形成共识。
思维冲突发生于“既知”与“未知”之间,“质疑”的发生促进思维与表达活动。因此,在“既知”与“未知”之间的设问是一种面向学生主体活动的一种动机激发,同时是真正求得学生的思考与理解的一种深化,亦为集体思维的原动力。初中英语思维课堂倡导教师用各种非智力技巧,引领学生开展有价值的学习。如,在讲授新主题时善于利用学生的自然兴趣,带着学生个人兴趣,迎着班级集体兴趣,进行顺向迁移。从而鼓励学生在思维和学习方面获得批判性取向(态度和品质)。
教师的热情、材料的新颖、媒介的合理和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动机的源泉。譬如,读写思辨课,前期的阅读活动为最后的表达铺垫,前面的阅读探究是否建立在充分的“动机”条件下,决定了后期表达产出的质量。不少课堂呈现的是学生被理解、材料被解释、学生被牵引、动机被略过,最后产出“苍白”,学生的表达兴趣渐渐减弱。真正有动机的课堂是学生“在听取伙伴的见解之中来求得理解”,或者“倘有能够接纳的见解,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初中英语思维课堂期待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当着眼于学生类型的差异与集体思维的流向。
朱永新先生直言,机器人永远取代不了教师,真正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因为教师是有感情的,未来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参与者、陪伴者、帮助者。这样的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换言之,“能者为师”的时代,优秀教师更应关注情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师生共同生活等方面。[5]
初中英语思维课堂是新课程下课堂转型的一项创新实践,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实验研究。实践印证,学生思维的激发、思维的参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情绪和态度,主动学习和自觉思维的态度及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6]
诚然,本文的情绪智力与多年来教师们关注的非智力因素有相通之处,但本文理关注在思维课堂情境下的情绪智力的探究与应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些话用在初中英语思维课堂可表达为“思维未动,情绪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