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云
(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德化 362500)
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和创新点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单元教学内容。这样的编排能清楚地告诉一线教师,本单元课文应该重点“教什么”,并依此研制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从“好教”走向“教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以“单元主题”为框架编写的,教材选文内容、学习活动内容、练习拓展内容、课外学习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秉承“文道统一”[1]的原则,搭建有效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教学《少年闰土》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通过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恰切描写,表现闰土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好的故事》时,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问答照应的悬念构思,风趣幽默的语言、细致连贯的动作、活灵活现的神态等描写,表现鲁迅个性特点的方法。教学《有的人》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把握教材中的最佳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妙趣。
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达成“据言知意”——发现作者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把握言语的秘密和规律,体味言语的奥妙和智慧。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言语形式,借鉴作者的言语智慧,实现“以言表意”[2]——立足文本,联系生活,习得运用言语材料、模仿言语形式、创生言语内容、迁移言语方法等,促进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同步发展。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九自然段,主要写桑娜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后,忐忑不安地等待丈夫回来的心理活动,表现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学时,先引领学生自读这个自然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时,学生发现“忐忑”一词的结构很有意思,段落中用了很多短句、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等。根据“忐忑”的字形,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要求学生默读这个段落,体会桑娜的心情。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读语段,从桑娜凌乱又缺乏逻辑的内心独白,体会她当时的惊魂不定和忐忑不安。引导学生窥探托尔斯泰的言语秘密——借助短句、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发现托尔斯泰写桑娜想到渔夫会因此愤怒地揍她,是设置悬念,为文章结局的柳暗花明埋下伏笔。最后,帮助学生破解标点符号的巧妙用法,搭建练笔的平台:模仿描写渔夫得知西蒙死后是否抚养她的两个孩子的矛盾内心独白。既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又解决学生练笔时“写什么”和“怎样写”的困惑,实现语言表达上的迁移。
入选统编教材的课文大多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有许多隐含的信息,或是作者故弄玄虚、激发情趣的悬念;或是言尽意犹、颇耐回味的结尾;或是戛然而止、促发深思的隐笔;或是去粗留精、含蓄凝练的略写;或扣人心弦、前后照应的伏笔……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文本的“空白点”[3],引领学生走进文字深处,咀嚼品味、想象创造、拓展练笔,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帮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促进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描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表现王熙凤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舞弄权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形象。教学时,先让学生划出描写王熙凤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正面描写充分感知“凤辣子”的特点。接着,划出林黛玉、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评价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体味,从侧面描写感受“凤辣子”的性格特点。随后,利用“贾母笑嗔着:‘你妹妹远道而来,带她去……’”这个空白点,让学生当一回曹雪芹,写出“凤辣子”的言行举止,表现她的特点。交流时,有的学生写道:“凤辣子”满脸堆笑:“我这就去!我这就去!”她搂着林黛玉的肩膀,扭着浑圆的屁股,压低声调说:“我带你去洗漱,再吩咐厨房给你做好吃的。”还有的学生写道:“凤辣子”走出闺房,绷着脸,没好气地说:“你这丫头片子!”填补文本“空白点”的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道、言之有情,读与写相互促进,既加深对文本内蕴的理解,又激发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从单元导读到单元组的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都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可分割的单元系统。教学时,要让阅读与习作融通,根据单元组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习作的要求,确定读写的一致性目标,厘清单元组里的每一篇课文的表达方法,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让学生习作有章法可借鉴,不为“怎样写”而苦恼。
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组重温革命岁月类的文章。“单元”语文要素主要有: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二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习作”安排的是“多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校内外的活动场面。“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安排的是交流场面描写的写法。因此,教学本组课文后,利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先从整体上描写激烈战斗、壮观的阅兵仪式。接着,注意通过细节展现战斗英雄的形象、各个方阵的风采。不仅感受到整个场面的激烈、壮观,还领略到不同人物的特点、不同队伍的特色。习作《多彩的活动》,也可借课文的章法构篇:先写整个活动场景,再写同学的表现,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分别是什么?“单元”习作引导学生模仿本组的课文进行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解决学生“怎样写”的困惑,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读写结合要巧妙有益、贴切自然。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在“写”中训练语言,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言语意识,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言语训练点,把握方法的习得点,对准能力的训练点,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