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兴颂》与“鲁公法书第一”论

2021-02-26 02:18刘耀桢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法颜真卿中兴

刘耀桢

颜鲁公书名之形成极具政治因素,“安史之乱”以前鲁公虽习字撰碑,然未以书名传,如欧阳永叔所论“古之 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1]鲁公“法书”(1)本文“鲁公‘法书’”特指颜真卿楷书。在其时乃是“皆能书”之列,有唐一代承袭魏晋书法审美传统,“书贵瘦硬,以筋骨笔力相标榜。”[2]而鲁公“法书”更多地继承北派家学,类属民间书风,与颜真卿同时期的书论家张怀瓘、窦臮等论书鲜无颜名,南唐后主李煜甚至说:“真卿之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耳。”(2)南唐后主李煜论颜真卿书语,见刘有定.衍极·注[G].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438.又说:“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3]可知鲁公“法书”至少在晚唐以至李煜的时代,也仍未受世所重。宋初太宗皇帝于淳化三年(992)命翰林侍书学士王著将历代书法作品编次为十卷,摹刻于枣木板上,十卷中亦未收录颜真卿书法一件,黄宽重曾论:“太宗编制《淳化阁帖》对书法复兴贡献巨大,其偏好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并视之为正统,二王作品占《淳化阁帖》之半;其中,《兰亭序》是二王书法极则,尤受北宋皇室与书法推崇。”[4]由此可见鲁公“法书”在宋初仍不被帝王以正统视之,其书名仍不相传。

倪雅梅曾云“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被宋代的文人集团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5]鲁公书名之形成有赖宋初诸文人之推崇,由目前掌握的北宋士人文献可知较早对鲁公“法书”进行学习的是韩琦,米芾《书史》曾云:“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6]较早对鲁公“法书”进行推崇的是欧阳修,欧阳修在《唐颜鲁公书残碑》中记:“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见而长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7]又说:“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类其笔画。”[8]不过欧阳修对鲁公“法书”的推崇是基于对颜真卿忠义人品的敬服,并未过多谈论鲁公“法书”的书法美,甚至连他自己也说过“颜公书虽不佳”的话,如他在《笔说·世人作肥字说》中说:“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9]欧阳永叔之论代表着宋初文人的普遍认知,其后苏东坡、黄山谷皆有此识。然而米芾却对鲁公“法书”批评甚重,其在《跋颜平原帖》中说:“大扺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10]《海岳名言》中称“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11]黄惇《颜、柳的障碍》认为:“米芾已看到传世颜真卿碑刻与初唐楷书的这一差异(“华饰”现象),和唐代楷书自颜为一大变这一事实。”[12]宋初文人对鲁公“法书”之评价持两种态度,批评者以传统书法审美为立场,认为鲁公“法书”不合古法,为丑怪恶札,推崇者以政治人品为立场,认为鲁公“法书”如其人品,见者必宝之,以此观之,对鲁公“法书”的评价,一味以政治人品相视,有违书法艺术的传统审美,然而朱长文对鲁公“法书”的审美发掘,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朱长文晚生而早逝于苏东坡,其《续书断》中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弋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此公(颜真卿)者也。”[13]324在这里朱长文一度把颜真卿与王羲之、王献之放到同一历史地位上来评价,朱长文在评颜书时说:“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13]324可见朱长文推颜是出于“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此在颜书中体现的最是明显,近人蒋星煜《颜鲁公之书学》中认为“鲁公之于正书实为一改革家,其意义略同韩愈之于古文”[14]朱长文之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发掘了鲁公“法书”之书法美,而不是假借颜真卿“忠义之节”,来引发后世“肃然起敬”从而“必宝”颜书。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云:“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这是颜书行世之前的旧标准;苏轼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语未公吾不凭’,这是颜书风行之后的新标准。”[15]

当颜真卿的忠义人品与书法价值相结合并在宋初文人政治中发展起来以后,鲁公“法书”的评价便接踵而来,苏东坡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16]169此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写碑而言,苏东坡认为“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16]133苏东坡对颜真卿书法的认识是存在矛盾性的,他的矛盾之处在于为了政治认同的需要,不得不对鲁公“法书”进行推崇,然而又无法真正地认识到鲁公“法书”的书法美,因此苏东坡仍然难以舍弃自己本身的书法追求(“二王”一脉书风),只能在理论上追随他的老师欧阳修推崇颜真卿书法,又由于宋初帝王推崇“二王”一脉书风,因此苏东坡对鲁公“法书”的推崇更加矛盾,他只有把鲁公“法书”也放置在“二王”书法一脉中,是从“二王”书法中脱胎的,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推崇,化解自己的矛盾,因此苏东坡认为《东方朔画赞》最接近“逸少”,乃是出于政治目的在为鲁公“法书”寻找正统地位。

苏东坡对鲁公“法书”的评价并非纯艺术,也并未真正地认识到鲁公“法书”的书法价值,元代郝经在继承了苏东坡和朱长文的理论之后,对元结撰文,颜真卿所书的《大唐中兴颂》给予了审美关注。

图1 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局部

郝经云:“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17]在郝经之前,欧阳修《集古录》中也记述有《大唐中兴颂》,永叔云:“《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18]欧阳修对《大唐中兴颂》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记述,而郝经则有意识地对《大唐中兴颂》进行了推崇,认为是“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同,明代王世贞在继承郝经的理论之后首次提出“鲁公法书第一”的观点,王世贞云:“摩崖碑《中兴颂》元结纂,颜真卿书,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当为鲁公法书第一,唐文靡琐极矣,至结与萧颍士辈方振之,颂亦典雅。”[19]王世贞之论一出,影响者众,清人钱邦芑《浯溪记》谓《大唐中兴颂》“为平原生平第一得意书,亦次山之文有以助其笔力,故与山水相映发耳。”[20]钱邦芑之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世贞的影响,然而清代另一位学者杨宾则对王世贞之论提出过质疑,杨宾云:“弇州山人曰:‘《中兴颂》方正平稳,不露筋骨,为鲁公法书第一。’余向列《宋广平碑侧记》第一,而以弇州之言为未然。”[21]157在此可知,杨宾一直认为“《宋广平碑侧记》第一”,然而当杨宾得到《大唐中兴颂》的拓本后对以往的观点也有所改变,杨宾曾在金陵承恩寺前得到《大唐中兴颂》的拓本,杨宾评价此《中兴颂》拓本:“古劲深隐,视《宋碑》更难,虽欲不以第一推之。其可得乎?弇州不以书名,而评书十得六七,岂《四部稿》《法书苑》等成书于众手,与《吕览》等邪?不然何以能中其肯綮也?”[21]157-158杨宾在此认为《大唐中兴颂》“古劲深隐”比《宋广平碑》更难,并反问道“虽欲不以第一推之。其可得乎?”可知杨宾的观念中已经认为《大唐中兴颂》为“为鲁公法书第一”,杨宾其后又说“弇州不以书名,而评书十得六七”,“不然何以能中其肯綮也”,由此可知杨宾对王世贞的论断是十分认可,因而《大唐中兴颂》为“为鲁公法书第一”的观点自问世起便一直得到学者们的认可。

图2 《大唐中兴颂》局部

那么历代学者又为何如此推崇《大唐中兴颂》呢?众所周知的是《大唐中兴颂》为摩崖大字,书刻背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而其后亦暗含着一种政治隐喻的作用,启功曾言:“文与艺俱不能逃乎风气,书家之名,尤以官爵世誉为凭借。”[22]由于政治因素使颜真卿书名鹊起,备受历代文人士大夫推崇。《大唐中兴颂》“为鲁公法书第一”的评价一方面是“水涨船高”效应,伴随着颜真卿书史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而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唐中兴颂》的书法价值,欧阳修以“奇伟”评之,郝经认为《大唐中兴颂》为“规范准绳”,王世贞评价《大唐中兴颂》“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杨宾谓之“古劲深隐”。此外《大唐中兴颂》为“鲁公法书第一”的理论成立,还有“次山之文有以助其笔力,故与山水相映发耳”的美学意义,如鄢福初所云:“《大唐中兴颂》全篇布局充实茂密而又开阔雄壮,字里行间洋溢着长风忽起、巨浪翻滚的气势。”[23]

猜你喜欢
公法颜真卿中兴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中兴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秋洋梨上的应用试验
劝学诗
谢彩霞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公法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公法人管理和公共财政规模对农田灌溉设施的影响
当私情遭遇公法时
公法视角下的中国国有土地产权制度